>>您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财经第一线
扶贫车间里的逆袭人生
2020-04-03 10:40:48   
2020-04-03 10:40:48    来源:宁夏日报

  编者按

  扶贫车间是实现就业扶贫的主要载体,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也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自复工复产以来,全区308家扶贫车间复工256家,吸纳就业人口7876人,其中贫困人口务工数为3360人。

  扶贫车间里飘荡的果香,嫩黄的灵芝以及打磨皮具的声音,孕育的是希望,包裹着的,是永不服输的逆袭人生。

扶贫车间复工 7876人就业

015.jpg

工人们在宁夏荣耀制衣有限公司车间里专注地工作。记者 李峰 摄 

  “本以为受疫情影响,扶贫车间短期不会开,没想到这么快就复工了,而且车间里防疫措施很到位,我们都很放心。”贺兰县洪广镇欣荣村宁夏荣耀制衣有限公司车间工人白强强说。连日来,随着我区复工复产的“快进键”被开启,安静多日的扶贫车间及扶贫龙头企业内,又热闹了起来。

  “我区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对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带动贫困户发展的扶贫龙头企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在落实好原有贷款贴息政策的基础上,再给予一次性生产补贴,通过地方财政资金给予租金、电费等补贴。”自治区扶贫办一位负责人介绍说,同时,我区还引导各地在金融信贷支持、稳定职工队伍、减轻企业负担、加大财政扶持及强化服务保障方面向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和专业合作社倾斜,“一对一”解决扶贫企业生产难题。

  截至3月26日,全区280家扶贫龙头企业,已复工245家,复工率87.5%,复工总人数25201人,其中已复工的贫困人口数3825人;308家扶贫车间复工256家,复工率83.12%,吸纳就业人口7876人,其中贫困人口务工数为3360人。其中,在尚未脱贫“摘帽”的西吉县,扶贫龙头企业15家,已复工13家,复工率86.67%,复工总人数564人,其中已复工的贫困人口数130人;54家扶贫车间,已复工41家,吸纳就业人口377人,其中贫困人口务工数为257人。

  “目前我区一些加工类企业还存在上游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有一些扶贫车间已复工复产,但不能做到满员满负荷生产。主要是一些在扶贫车间上班的妇女因为孩子没有开学,需要在家照顾和管理而不能上班。个别种植、苗木类扶贫车间、龙头企业属于季节性用工,全面开工时间一般在4月份,近期已做好开工准备。”自治区扶贫办一位负责人介绍说。(记者 李峰)

彭阳古城艾草香

  每天产值可达到30万元至50万元!3月31日,对记者谈起这几天镇上皇甫村艾草加工扶贫车间的复工情况时,彭阳县古城镇镇长姬志珍眼里满是开心和骄傲!

  “我们企业的产品,这几天都是边做边发货!80%都是线上销售!”车间里,古城镇宁夏煌甫谧艾益康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晁主铎告诉记者。从最初的小打小闹做艾条,到如今成为带动全县艾草产业发展的扶贫车间,在晁主铎眼里,自己对办好扶贫车间的信心越来越足。

  2018年,在县政府和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晁主铎利用当地艾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起艾条收购加工企业,专门从事艾条的加工与销售,但销售并不畅通。

  “我们有自己的生产基地,能进行粗加工,但一直缺乏销售渠道。”多方联系后,公司与河南一家公司实现了联合。“我们根据顾客的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产品,再加上对方的销售渠道,大大拓展了发展空间,每天线上线下订单不断。如今,我们不仅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还带动附近20个村集体合作社艾草生产基地的发展,为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闯出了新路子。”

  在压平车间里,42岁的马玉兰正细心地做着手下的活——拿起一个刚装订好的产品包,细心地用小板打平,然后送入下一道缝纫环节。作为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靠自己在车间里打工,供养着家里4个孩子上学。以前,无业的她只能在家照看孩子。自从家门口有了扶贫车间后,她实现了就业梦想。“走路10分钟就来上班,每个月能拿到3000元的工资,还不耽搁家里的活儿。企业按月给咱发工资,咱再月月按时给娃打生活费!”在马玉兰看来,从过去每到孩子们交学费时一家人都犯难,到如今自己能按月给孩子打学费生活费用,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如今,家里种着13亩玉米地,养着6头牛,自己还能月月按时拿到工资,日子过得稳定而满足!

  像马玉兰这样在扶贫车间里受益的村民并不在少数。“目前我们车间内在册的员工36名,其中建档立卡户占到11户,‘十二五’移民就近搬迁15人。”晁主铎告诉记者。“艾草扶贫车间连同生产基地,每年种植和采收季节时,仅临时用人工达到2000人以上,为当地农户带来了不少就业机会”。

  如今,企业不仅能生产简单的艾条,还能生产护膝、护腿、护腰等保健品,产品种类达10余个,效益连连攀升。

  “目前,我们彭阳县正努力推动艾草从传统种植业拓展到加工、销售、服务等领域,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助力老百姓脱贫致富。力争到2021年,全县种植艾草达到20000亩。”彭阳县扶贫办负责人袁志清向我们介绍。(记者 宗时风 张瑛)

“乔帮主”和她的姐妹们

018.jpg

谭雪勤和同伴在赶活。记者 李徽 张唯 摄

  乔帮主,本名乔雪,因执掌公司且与金庸笔下的丐帮帮主乔峰同姓,而被大家称为“乔帮主”。

  乔雪有多种身份:非遗传人、大学生创业者、以及扶贫车间的培训讲师。

  4月1日午时,在贺兰县洪广镇广荣村扶贫车间,工作台前的她正忙着绘制一个本子封面,旁边几名女子正在缝制、打磨皮具。

  和乔雪学手艺的大都是广荣村的妇女。“她们这些人多有纳鞋底做布鞋的底子,学起手工皮艺容易,稳定性也高。”

  众多“弟子”中,谭雪勤资历和水平都是数得上的。“不管是裁皮子、打磨、还是染色,她都是一把好手。”乔雪看着正在桌边仔细打磨皮带边缘的谭雪勤,由衷地夸赞。

  “这两根皮带今天要发货,所以比较急。”谭雪勤一边赶活,一边告诉记者,这两年每天都是女儿捎她过来上班,下班时再接她一起回家。资历和水平让谭雪勤帮乔雪分担着车间里的管理工作,上个月,她不仅拿到2000多元工资,还额外收获了500元的奖金,“不用再伸手向儿女要钱花”让谭雪勤更有动力“扶贫车间让我们在家门口就业,而我的职责,就是将学到的技术努力地传帮带下去,让更多的人在这里受益。”谭雪勤说。

  巧的是,谭雪勤的儿媳妇蒙瑞丽也是乔雪的“弟子”。蒙瑞丽是和婆婆一起报的名。“当时就想着学门技术,还能给孩子挣点奶粉钱。”蒙瑞丽手巧,缝出来的走线工整细密,车间3月订单中的14个手工皮包,走线基本都是她缝的。一个月下来,蒙瑞丽能挣1000多元。“像这种小的皮挂件,我一天做7到8个不成问题,可以挣30多元。”蒙瑞丽说。最近,自己正在和婆婆学习打磨技术,还有怎么裁皮子不浪费材料。

  “像谭雪勤这样的,可以算的上是中级手工皮艺匠人的水平,能达到这样水平的妇女并不多,大部分人还是停留在初级工的水平上,但这并不妨碍扶贫培训的开展。”乔雪说,扶贫也需要因地制宜,建立产业链。“在产品开发上,要结合市场,既有包袋、手工皮鞋,也有小挂件等小件物品,在制作过程中,初级阶段交给村民们做,中高级阶段可以采取和工作室合作的方式,以保证产品的品质,只有产品拥有市场,才能让村民们的致富路一直走下去。”(记者 李 徽 张 唯)

自己挣工资 花起来特痛快

019.jpg

灵芝矩阵。记者 裴云云 摄  

  4月1日,位于银川市西夏区的宁夏科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内,厂房里自动化菌棒生产线哐当作响,李红坐在菌棒填充机边,随着出料筒的伸缩,身体一起一伏间,双手迅速将一个塑料袋套上、填料,取棒。

  李红是银川市西夏区同阳新村村民,几年前从彭阳县搬迁至此,“家里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以前在外面打零工顾不上家,也干不长。现在,从家到公司走路才七八分钟,每个月2400元。”在家门口工作的愿望变成了现实,李红告诉记者,自己挣工资,花起来特别痛快,贵一些的衣服、化妆品也舍得买了。

  在同阳新村,还有50多位村民和李红一样,已经成为了食用菌产业工人,其中80%都是妇女。

  同阳新村人均仅有半亩土地,依靠土地脱贫致富不现实。2017年,西夏区引进宁夏科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了同阳新村食用菌精准扶贫产业园,从事食用菌及研发工厂化自动温控培育,按照“企业运营+贫困户务工+村集体获利”模式运营。目前,自动化温控温棚已经投入使用,主要种植姬菇、杏鲍菇、灵芝等食用菌。“自动化菌棒生产线也已经开始生产,这是西北最先进的菌棒生产线,一年能生产600万个菌棒。按照规划,公司的用工需求还会增加,大约有80位移民可以在这里上班,预计人均工资达到3000元。”宁夏科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应东给记者算了笔账,这600万根菌棒除能满足公司生产外,还能供应周边农民的270栋温棚,而每栋食用菌棚一年收入至少8万元。

  2018年该公司给同阳新村分红50万元,2019年年预计分红100万元。2018年7月,该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在雾气腾腾的灵芝培育车间里,生长20天的灵芝戴着嫩黄色的帽子,煞是可爱。何应东告诉记者,公司已经建立了一个占地3000亩的食用菌深加工车间,将研究生产虫草、灵芝等菌类健康产品。为了打通一二三产业链,去年对车间进行了旅游观光采购的改造。“受疫情影响,目前正在想方设法推动产品在互联网线上销售,开始筹建直播室,让十几名员工在家里上直播平台进行销售。”(记者 裴云云)

真金白银政策“礼包” 带动就近就地就业

  连日来,随着气温的逐渐回暖,我区一些露天农作物开始大面积复苏。

  在青铜峡市邵岗镇内的葡萄园子里,万亩葡萄已经到了出土的时节。挖土、取枝、打垄,一时间,大量用工需求随之而来。

  “3月20日到4月10日,是葡萄出土的最佳时间,如果不能及时挖出来,就会影响一年的葡萄收成。”邵岗镇同富村村支书白永德告诉记者,近几天,大部分闲暇在家的村民都被邀请到葡萄园子去了,每天的收入从80元到200元不等,当天现金结账、分文不欠。

  葡萄地里出现“用工荒”,邵岗镇部分村民技能在手“心不慌”。

  同富村村民杨学梅就是那个“不慌”的人。她在邵岗镇扶贫产业园内的吨袋加工车间打工,每天收入超过140元。与杨学梅不同的是,邵岗镇同乐村村民王永福决定给自己打工。“去年12月份承包的大棚种植西红柿,这两天恰好到了挂果成熟期,每天都会进账。”王永福告诉记者,3月30到3月31日,两天时间内,西红柿销售收入就超过1000多元。

  我区复工复产的“快捷键”被开启后,青铜峡市鼓励和支持当地企业、扶贫车间在复工复产的同时,吸纳更多的当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并出台了扶持鼓励“大礼包”。截至目前,青铜峡市8家扶贫龙头企业复工率100%;12个扶贫车间复工10个,复工率达到83.3%。(记者  李峰)

一支康乃馨的人生转机

  “大家注意把握时节,尽快在这一两天里授完粉”……4月1日,在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高标准蔬菜花卉种植示范园区的一座温棚里,春意盎然,巴西哈密瓜嫩绿的瓜秧上,镶嵌着一朵朵黄花。张春平站在秧苗架前,正给五六位妇女悉心指导如何抓紧农时给花朵精准人工授粉……

  今年39岁的张春平,不仅是花卉、蔬菜种植的“好把式”,更是“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带头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19岁高考失利后,我一直在自家的10亩地里‘小打小闹’地务农。”2008年,一直伺机从不温不火的现状中突围的他,终于找到了方向:在银川市兴庆区花卉产业政策的指引下,他带领本村几个农户大胆搞起了康乃馨鲜切花种植。经过两年的财富和经验积累,于2010年年底成立了银川香石竹园花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2019年底,合作社带动周边220户农民从事花卉种植,年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达2万人次。

  带领农户致富、创业守业一路多艰难,张春平却不愿提及:“这些年,做农业风险也很大,遇到的坎儿也很多,这是常态,从不多想,只想着怎么解决困难,也从没被困难压倒过。”疫情期间,蔬菜花卉遭遇销路不畅、市价低迷,合作社与去年同期相比损失了几十万,“但关键时刻,银川市兴庆区政府‘四查四补’,免收了26.4万元的温棚租金费”,他笑着说,“我喜欢往前看,现在正为温棚实现智慧管控升级做准备。”(记者 马越)

“云雾山”中果味飘

  走进宁夏云雾山果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一股浓郁的果香味扑面而来。车间内机器轰鸣,在无菌操作间工人们戴着口罩,正手脚麻利地选果、漂洗、熬制、分拣、包装……

  “我们从2月18日开始复工,到现在已有30多名工人正式上岗了。”云雾山果品总经理席维平告诉记者,扶贫车间固定工人中10人是建档立卡户。

  “扶贫车间是实现就业扶贫的主要载体,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也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彭阳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春节过后,草庙乡牛湾村贫困户王巧玲就一直盼着扶贫车间复工,“因为疫情,正月里一直待在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挺着急的。” 接到返岗通知后,她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返岗就意味着有工资,有了工资,家里的日子就比原来好过许多。

  今年50岁的王巧玲,由于丈夫患病,干不了太重的农活,一家4口就靠种几亩玉米度日。“过去那几年,日子真是过得紧巴。”

  2012年,王巧玲到了云雾山果品公司,成了一名产业工人。在家门口打工,一个月工资2400元,一年下来收入近3万元,这不仅让她家顺利脱贫摘帽,还能就近照顾丈夫和孩子, 她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激情满满。去年儿子大学毕业,目前小女儿还在读大学,王巧玲有了更多的时间打工。“扶贫车间复工,我们贫困户才能增收,一天不干活,心里急得慌。”复工的这几天,她和同伴们加班加点地工作,“有了这收入,至少孩子的学费就不愁了。”

  席维平告诉记者,他干这一行已有30多年,从最初的小作坊到现在年产2000吨的加工生产企业,从单一的水果罐头加工,到目前的果脯、果糕、果酥、话梅4大类30多个品种,成为彭阳游客热捧的“伴手礼”,产品远销美国、新西兰、东南亚等国家及北京、深圳、广东、上海、西安等地,年产值1900余万元。

  “去年同期,公司一天的销售量3万元左右,今年受疫情影响,从1月底到现在才销出去了30万元的产品。”席维平感慨,“虽然我们目前在努力加班加点地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但我们也认识到,仅靠传统销售渠道一条直路是没有前途的,我们正在尝试开拓新的销售途径,试水抖音、拼多多等直播带货,希望更好地带动产业发展。”(记者 宗时风 张瑛)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赵虎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