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市县亮点
“扶贫车间”建在村 群众脱贫有奔头
2019-01-23 08:21:13   
2019-01-23 08:21:13    来源: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2018年9月1日,惠农区燕子墩乡海燕村65岁的陈国李作了一个重要决定:放弃干了大半辈子的放羊营生,到村里的“扶贫车间”工作。10月中旬,到了发工资的日子,攥着手里的 1000 元工资,第一次当工人的陈国李高兴得像个孩子。“瞧,只要勤快,可比咱们放羊挣得多。”陈国李说。2017年7月,陈国李和妻子韩玉梅响应生态移民的号召,从海原县搬迁至惠农区海燕村。

  2018年,海燕村建起了3个“扶贫车间”,对接宁夏润龙包装有限公司引进编织袋加工。5月10日,扶贫实训基地正式投入使用,韩玉梅成为这里的工人之一。

  日前,记者来到海燕村,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移民新居映入眼帘。奇怪的是,多数庄户院落里却瞧不见“围着锅台转”的妇女。

  “大冷天的,妇女们都去哪了?”记者问。“自从政府在家门口建起‘扶贫车间’后,她们摇身一变,都成了工人。”“什么是‘扶贫车间’?”说话间,海燕村党委委员杨世奎带着记者来到“扶贫车间”“‘。 扶贫车间’主要是依托手工制作、来料加工等庭院经济,将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建到村里,吸纳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留守妇女从事简单加工生产。”杨世奎说,送钱送物不如送岗位,“扶贫车间”建成后,村干部逐户动员在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进车间,通过技能培训后上岗。

  外面寒风凛冽,车间内却是一派火热的繁忙景象,蛇皮袋子与塑料摩擦的窸窣声、缝纫机的“哒哒”声、机器运转的声音,此起彼伏,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忙着生产。热熔缝纫机前,村民们眼疾手快、动作麻利,一天下来,慢的能完成1000余条,快的能完成近2000条。套袋架上,花甲老人陈国廷正在进行套袋工序。2018 年,陈国廷一家从海原搬迁至海燕村,老两口没有收入,女儿还在职业学院上学,靠着每个月的低保日子过得紧巴巴。听说“扶贫车间”招工,陈国廷第一个报了名,“只要身体好就可以自力更生。”陈国廷说。刚开始由于不熟悉工作流程,第一个月陈国廷只挣了 500 元钱,但他干劲不减,如今月月上2000元。“为了方便上下班,前不久买了辆电动车,如今还能攒些积蓄。再加上村上的帮扶,生活不怕没奔头。”陈国廷说。

  “扶贫车间”里,像陈国廷这样一个人或者夫妻两人都在车间干活的还有很多。“扶贫车间”负责人杨强介绍,车间工人的平均年龄都在50岁左右,低于50岁的人干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如包装袋的绕口、打包等工作,年纪大一点的就负责将塑料薄膜套进蛇皮袋子的工作,也就是村民口中的“套袋子”。目前车间内稳定就业人数40余人,加上流动工人,可解决60余人的就业问题。

  “半年多的时间,靠咱们这个‘扶贫车间’,解决了部分村里老人和妇女的就业问题,让他们在没文化和年龄偏大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善家庭生活水平,今后我们还要争取更多帮扶项目,助力海燕村脱贫致富。”杨强这么计划着。(记者 李薇 张峪  靳兆敏)

【编辑】:杨兆莲
【责任编辑】:李涛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