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市县亮点
“六到家门口” 幸福感升级
2019-06-19 07:10:09   
2019-06-19 07:10:09    来源:宁夏日报

  泾源县位于六盘山腹地,泾河源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人文底蕴深厚。

  近年来,泾源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财政向民生倾斜,先后建成老年饭桌、“四点半”学堂、扶贫车间、服务站、爱心积分超市、家庭医生签约上门等“六到家门口”服务型机构,帮助农村群众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上、就业有岗位、致富有产业、德有所培、服务有窗口,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扶贫车间”进村来

  “干了两天活,领工资176元,平均一天80元左右。”6月17日,村民马六七领到工资后开心地说,在家门口干一天活就有一天的工资。在泾源县上黄村草绳扶贫车间,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草绳,这些工人全部是上黄村村民,有青壮年劳动力,也有六七十岁的老人。

<p>  依托当地苗木资源,草绳加工扶贫车间生意红火,村民实现了家门口“上班”的愿望。</p>

  依托当地苗木资源,草绳加工扶贫车间生意红火,村民实现了家门口“上班”的愿望。

<p>  服装加工扶贫车间为留守妇女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让妇女们又学到一技之长。</p>

服装加工扶贫车间为留守妇女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让妇女们又学到一技之长。

  近年来,泾源县紧盯脱贫富民目标,在稳定、可持续脱贫上下功夫,打造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初步实现了贫困人口有效增收,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2018年9月建成草绳车间,生产一直没有停过。”草绳车间负责人于勿利说,车间以订单生产为主,草绳日均产值3500元,产品畅销青海、甘肃等地。

  泾源县依托美丽村庄建设和资源优势,采取政府投资为主、社会积极参与的模式建设扶贫车间,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让扶贫车间成为脱贫富民的“动力源”,真正让贫困群众“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实现务工顾家“两不误”。

  县委、县政府出台《扶贫车间建设实施方案》,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500万元支持扶贫车间建设。车间建成后,作为村集体资产采取托管经营、承包经营等模式,吸引企业或大户进驻经营,既解决了村集体收入问题,又带动了村级产业发展。围绕扶贫车间生产需求,实行“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对于企业实施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按标准给予一定培训补贴。对于进入扶贫车间连续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每月给300元至500元的就业补助。

  在泾河源镇冶家村草编扶贫车间,村民忙着编织稻草人,造型各异的稻草人摆满车间。草编车间负责人冶三成介绍,草编车间主要生产稻草人和防腐木垃圾桶。稻草人主要用于公园、农家乐、农庄的景观,4个月销售额50多万元,人均月工资2500多元,负责焊接造型的村民月工资6000元以上。

  结合当地民间刺绣等工艺和民俗文化传承,泾源县确定了黄花乡羊槽村手工艺品加工、泾河源镇冶家村旅游产品加工、六盘山镇五里村制香等扶贫车间项目。其中制香扶贫车间继承传统制香工艺,生产的熏香、棒香、卫生香、高香、竹签香等各类香制品,畅销周边省市县及旅游景点,产品供不应求。

  该县按照“订单培训、定岗就业、定向输出”模式,通过组织技能培训,引导贫困群众稳定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家在香水镇的杨彩琴在服装厂打工,一个月可以挣2000多元。“之前在工地干活又苦又累,照顾不了家,自去年到家门口的服装厂打工,再也没有后顾之忧。”杨彩琴说。

  泾源县坚持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富民的根本出路,坚持改革创新、市场引领、因村施策、能人带动的原则,围绕草畜、旅游、苗木、蜜蜂、劳务等特色产业发展,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按照“一村一品、订单生产”的发展思路,通过清产核资、股权设置、股份量化和收益分红等方式,打造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目前,泾源县已建成扶贫车间20个,带动农村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1000余人,人均月工资收入1500元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股权分红200元以上,兜底户每年分红1500元以上。(记者 王玉平 剡文鑫 党硕 文/图)

  服务送到“家门口”

  “帮我看一下低保金到账了吗?”6月17日,在泾源县兴盛乡上黄村的“家门口”服务站,70岁的苏秀明查看养老金和低保金。

  “2000元以下随用随取。”服务站文书丁金舍边帮苏秀明查看存折边介绍,“家门口”服务站和信用社联网,小额款项不用去县城就能取。

  近年来,泾源县在村级层面建设“家门口”服务站,按照“人群全覆盖、服务全天候、社工全岗通”建设目标,构建群众“家门口”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力度加强,政府在医疗、养老、低保、残疾补贴、农资补贴、教育补贴、产业补贴方面加强投入,群众切实享受到了各项惠农资金补贴政策带来的获得感。由于惠农资金补贴涉及群众多,在资金兑付上难免出现农户账号和身份信息不符等问题,使个别农户资金不能及时到账,需要到县城或中心乡镇查询。过去由于路程远,交通不便,群众扎堆办事,再加上部分农民对各类补贴政策、资金难以说清楚,致使查询服务需要时间较长,群众意见很大。而“家门口”服务站正好解决了这些问题,使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各类资金的咨询查询,极大方便了基层群众。

  “有权限办理事项当场办理,无权限办理事项向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使群众少等、快办、得实惠,尤其对村里的老年人特别方便。”兴盛乡组织委员苏永胜介绍,“家门口”服务站整合党群、政务、农业、文化、健康、法律、社区、生活服务等8个方面的服务功能,与县政务服务中心联网,村民在“家门口”服务站就可以办理43项政务服务事项,并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直接办理小额取款、低保查询、电费交纳、两险收缴等22项服务事项。尤其农村老年人不会写字、不会用智能手机、取款机等,在“家门口”服务站,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农村社区“家门口”服务站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服务群众的窗口。群众由过去“进机关求人办事”变为“进家门口服务站接受服务”。(记者 王玉平)

  健康守护在身边

  “产妇身体状况正常,婴儿洗澡时脐带没有包扎好,造成感染。”6月15日,泾源县兴盛乡红旗村卫生室村医西小梅从于春莲家回到办公室后将产妇信息登记入册,并将信息上传到县卫生健康局。

  5月18日,西小梅与156户家庭签约,为村民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健康咨询。

  6月6日,于春莲生育后成为西小梅重点上门服务对象,西小梅给于春莲留下手机号,方便随时联系。

  西小梅在红旗村工作6年,全村6个组412户,签约上门服务的农户最远距村卫生室2公里,西小梅保持电话24小时畅通,不论距离远近,她随叫随到。

CgsCHF0JUP-ATQWDAAGOY5JsUkc086.jpg

家庭医生上门给村民看病。

  泾源县共有30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由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和乡村医生组成,实行落实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县、乡将基层首诊、基层住院率、健康管理、群众满意度纳入签约服务考核指标,绩效工资向一线医务人员、公共卫生人员等签约服务人员倾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村医的服务意识有了提升,群众也切身体会到上门服务的好处。”西小梅说,签约之前,只对村里腿脚不灵便或重大疾病患者提供上门服务;签约之后,不论大小病,随时上门诊疗,工作更加主动积极。

  红旗村共有孤寡老人127人,加之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神经性疾病的患者比较多,需要随时观察,提供医疗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后,医生电话留在村民家中,村民在第一时间就能联系上签约医生。

  上金村共有农户331户1342人,平时感冒发烧等疾病比较多,村医余继平定期上门指导服用药物。村民于保德患有脑梗、冠心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一直瘫痪在床,下地依靠轮椅,余继平除了上门进行医疗检查外,时常陪老人聊天、解闷,日渐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泾源县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健康扶贫工作紧密结合,根据贫困人口不同情况,分类制定了不同的免费签约服务包,将健康查体、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慢性病社区管理等服务统一纳入签约服务包。并通过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逐步提升贫困人口健康素养水平,实现了无病预防、有病早治、慢病管理。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开展以来,泾源县基层医疗机构住院人次、县域内就诊率、患者满意度和医务人员积极性均明显提升。药品费用占比、医疗费用增幅明显下降,政府办医公益性职责得到回归,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得到普及。

  截至目前,全县共签约居民6.1万人,签约率6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群全覆盖,其他重点人群签约3.1万人,签约率95%以上。(记者 剡文鑫 文/图)

  小积分:凝聚乡村治理大合力

  “自5月1日爱心超市开业以来,已兑换积分150分。”泾源县兴盛乡红旗村爱心公益超市经营者杨东芳介绍,一个积分等于1元钱,用积分可在超市兑换米、面、油等日用品。

  泾源县探索建立村民自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创新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卡制度,建立了村民自治泾源“5223”模式,通过建设集积分兑换、商业营运为一体的爱心公益超市,成功破解了村民主体缺位、民主管理水平不高、村级组织号召力趋弱、基层治理薄弱等问题,形成了广大群众争积分、比着干,作贡献、抢着干,兴产业、自觉干的可喜局面。

CgsCHF0JUP6AUCThAAG4ssBQZrY906.jpg

  “自爱心超市开业以来,村民的素质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最为明显的是村容村貌变化。从随意丢弃垃圾到主动捡拾垃圾,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发生了变化。”兴盛乡新旗村主任于建英深有体会,积分虽小,对改变人们观念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积分评比,村委会了解村民日常行为;村民通过公示积分,了解彼此差距。每周五,村里都会组织人对各家门前、院内、房屋的卫生情况进行评比,然后视干净程度,在门口张贴“清洁”“不清洁”“较清洁”。

  前来超市用积分兑换货物的马七十介绍,他通过打扫卫生,参加村上会议,参加公益活动获得积分,然后兑换生活用品。

  “原来被动参加村里活动,有了积分奖励后,争着参加村里活动。” 马七十笑着说。

  “乡村治理积分卡制度把群众支持乡村工作、参加公益活动、推动民族团结、精神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内容按贡献量进行量化赋分。”泾源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泾源县乡村治理积分卡制度还为加强乡村治理提供了定量依据。比如将积分排名情况作为党员“评星定格”“民主评议党员”和村民“两评一创”评选的重要参考依据,将积分靠前的家庭户成员优先推荐为“两委员一代表”、村级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为村民树模范,让榜样当标杆,弘扬正能量。

  在积分管理引导下,村风民风好转,高额彩礼得到有效遏制,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治安好转,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逐渐形成人人参与、共同奋进的良好氛围,为脱贫攻坚增加了动力。(记者 党硕 文/图)

  老饭桌:打造“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为了让弱势群体共享发展红利,泾源县在家门口建老年人饭桌,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让年轻人放心外出务工。

  进入兴盛乡上金村老人饭桌de 餐厅,室内布置温馨,餐桌、电视、沙发一应俱全,用餐的老人有10多人。

  村支书于全成介绍,老年饭桌一日三餐免费供应,除了无儿无女的五保户外,部分子女外出打工或做饭不便的老人也到老年饭桌用餐。自老年饭桌建成后,每年上万元的开支全部由政府协调解决。

  目前,泾源县老年人饭桌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为老年人生活提供了保障。(固融)

  “四点半”学堂:让家长放心孩子开心

  6月17日下午,泾源县兴盛乡新旗村的孩子们放学后三三两两来到村里的“四点半”学堂。学堂的书柜里摆放着科学探秘、童话故事等读物,桌子上放着积木、五子棋等益智类物件。孩子们聚在一起做作业、温习功课,阅读课外书籍,唱歌画画。

CgsCHF0JUP-AJb1KAAIkJ0EcVmQ228.jpg

  今年76岁的董杨女8岁的孙子上小学一年级。孩子的父母在外地务工,董杨女负责照看孙子日常生活。由于文化水平低,董杨女对孙子的学习辅导无能为力。自村里有了“四点半”学堂,配备了专业老师辅导孩子学习,董杨女终于放心了,孩子学习成绩提高了,学习也有了积极性。

  学堂老师于彩红介绍,家长外出务工或下地干活,孩子放学后在家坐等父母回家,或几个人外出玩耍,没有专人辅导孩子学习,监管出现真空。学堂设立之后,孩子放学后有了去处,家长外出挣钱没有后顾之忧。孩子们在一起学习,有专人辅导作业,孩子们之间增进了友谊,还培养了孩子学习兴趣。(固融)

【编辑】:杨丽
【责任编辑】:贺璐璐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