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武市社会综合管理以服务群众为中心,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持续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启用“智慧大脑”,为民服务高速化

  “有施工车辆在吴家湖村维护沟渠,把村上的道路堵住了,影响村民出行,请相关部门协调解决。”6月12日下午,负责灵武市智慧化社会治理综合服务系统的工作人员王佳琪收到了来自郝家桥镇吴家湖村村民王国民的信息。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王佳琪就将这一信息通过平台传递到了灵武市水务局和郝家桥镇,并很快收到了“信息已收到,马上核查督办”的回复。

  “每个村子、社区都有电脑平台连接着我们这个系统,现在灵武市大到社会治安、小到下水井盖缺失等问题,都会及时录入智慧化社会治理综合服务系统,根据分管权属分解到相关部门解决。需要多部门协调的,就交给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处理。”王佳琪告诉记者,2017年以来,灵武市将“智慧灵武”建设和平安灵武建设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三化一满意”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升级成为集政务便民服务、社会综合治理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化社会治理综合服务系统,设置事件受理、分类、交办、督办、预警、统计、考核等若干处理模块,通过“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市、乡镇、村三级系统纵向贯通、智慧公安等14个“智慧灵武”子系统横向联通,实现了各类事件从受理处置、督办考核到调度指挥的一体化、智能化。

  两个小时后,当记者赶往现场时,吴家湖村被堵的道路已经恢复交通。面对如此高的办事效率,村民王国民也是很满意,一个劲地说好。

  智慧化管理,结成“天网”和“地网”

  “张警官,二建新村有3户流动人员租期已到,房东要将房屋另租给其他人了,你赶紧过来重新登记一下人口信息。”这不,灵武市城区二建新村的保安打来电话向社区民警反映流动人员变动情况呢。随即,社区民警、协勤前往二建新村对新入住的流动人员进行逐个登记,并及时更新了“智慧门牌”信息,有效确保流动人员的信息鲜活。

  随后,记者在二建新村看到,该门牌与一般门牌不同的是,上面除了清楚地写着该户居民的住宅地址以及住宅类型,在地址右边还有一个二维码,只要用手机一扫就可以显示出该住户的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

  在开展“一村双警”工作中,为了实现“以房管人”的互联网+社区警务改革,灵武市公安局依托灵武市开发的“三化一满意”平台,有效运用公安通APP+二维码的组合研发了三种不同颜色的智慧门牌。智慧门牌上的二维码与房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自动关联,通过扫描智慧门牌的二维码,不同的访客扫描可访问到不同的信息。

  “为了保护群众的隐私,村民通过APP扫门牌上的二维码仅可获得该户村民的详细住址和联系方式,而更多的信息仅能让驻村民警通过APP扫码进行获取。”灵武市公安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灵武市已建立了“一村双警”数据库,社区民警可以访问全部信息并有编辑、修改权限。村民可以将家中新增人员信息通过手机上报给社区民警,同时也能利用手机扫描查询出派出所的位置、报警电话、社区民警等信息,获知公安机关便民利民相关政策及预防性的安全知识,将服务送到群众眼前。

  “在智慧化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将辖区划分为1~4级共1396个网格,实现了城乡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同时,投资近5000万元,实施智能交通、智能治安和智能指挥系统建设,有重点、分层次地整合社会监控资源,结成‘天网’。和‘天网’相呼应的是‘地网’,我们的‘地网工程’就是在住宅小区、公共场所建设人像识别比对、人脸卡口等智慧安防系统,将技防、人防和物防有效融合。目前,该工程与‘天网工程’同步推进,完工后,将构建成一个立体交的叉智能防控体系。”灵武市综治办主任陶永说。

  创新引领,解决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问题

  “我父亲被哈某开车撞伤几个月后去世,经交通巡回法庭、道路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多次调解,最终与肇事者达成赔偿协议。如果到法院起诉需要做伤残等级鉴定,可人去世无法做了,调解解决不但省时省事,还省了诉讼费和律师费。”近日拿到赔偿金后,王彦军对事故处理表示满意。

  如今在灵武,像王彦军一样,遇到矛盾纠纷,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专业的调解委员会。2017年以来,灵武市不断创新机制,先后成立了土地纠纷、安置拆迁、交通事故、医患纠纷、物业管理、劳动保障、诉前调解和妇女维权调解委员会等9个专业性联合调解组织,提高了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

  “我们还依托法律援助中心,建立集律师咨询、公证服务、特殊群体维权、法律援助受理办理、调解中心五个服务窗口为一体的一站式法律服务体系,在各乡镇设置的法律惠民服务站,为全市70个行政村、14个社区各配备1名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实现一村(社区)一律师、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法律服务群众零距离。同时,在各乡镇、妇联、法院、检察院、看守所、福利院、园区、武装部等设立了23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灵武市委政法委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灵武市已经形成了以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根基,辖区30个法律援助惠民服务站为枝干、84个村居惠民法律服务室为终端的三级服务网络。(记者 张碧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