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银川动态
银川草莓迎来丰收季
小小草莓别样红 “种出”增收致富路
2022-01-25 11:14:11   
2022-01-25 11:14:11    来源:银川晚报

  工作人员在棚内忙碌着。

  温棚内草莓的“立体栽培模式”。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人们也开始计划出游活动,近两年,银川市民逐渐将目光转向了乡村近郊游。冬日里,亲朋好友相约去设施温棚采摘草莓、品尝农家饭,体验乡村生活,成为银川人当下出行的热门选择。

  草莓个头虽小,却是银川冬季设施温棚里的宠儿,从2005年开始,随着我市乡村设施温棚的逐年增多,经济效益较高的草莓逐渐走入了种植户们的视野,据粗略统计,目前全市共有2000余亩草莓,1月以来进入丰收季,小小草莓,红艳可爱,不仅带火了乡村旅游,也映红了农户们的增收路。

  A 不用土壤栽培的草莓“含金量”更高

  1月21日,在位于兴庆区通贵乡的“市外淘园稻香公园”设施温棚里,工人丁秀琴忙着给草莓植株摘掉老叶,由于前两天游客刚采摘过,新一茬草莓还未成熟,因此温棚里只有她一人忙碌的身影。

  “今年高架立体栽培的草莓太火了,65元一斤都供不应求,有些想来采摘的游客都不一定能采摘上。”丁秀琴是兴庆区通贵乡的村民,在这里务工已有三月,时间虽不长,但在这里的所见所闻、所学所获,都深刻地改变着她的种田观念。

  “没想到草莓还能这么种,不用土壤,灌溉水也是净化过的纯净水。”丁秀琴所在的“市外淘园稻香公园”从去年10月开始,实施了“2021年自治区乡村振兴科技成果引进示范推广项目”,由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和银川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指导,开展草莓高架栽培系统成果引进示范推广。

  走入温棚,只见棚内一改传统的“地培模式”,采取“立体栽培模式”,一株株草莓植株被种入离地半人高的草莓架凹槽中,白色的网膜将延展出来的绿叶和果实托起,静待成熟之期。

  这种不用土壤种植的草莓,奥秘就在凹槽中的“培养基质”里,它由草炭、蛭石和珍珠岩等配比而成,再搭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能实现亩产2000公斤至2500公斤,达到高产量、高效益的试验示范目的。

  B 高架栽培符合休闲观光采摘需求

  “目前全市的地培草莓大约在1800亩,这种立体架式栽培的草莓大约在200亩。”银川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赵智明介绍,草莓高架栽培是一种劳动强度相对较低,适合休闲观光采摘的新型模式,解决了常规土壤栽培中定植、抹芽、打老叶、采收等弯腰作业、费工费力的突出问题。

  并且这种新型栽培模式不但管理、采摘方便,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草莓常规土壤栽培中的连作障碍问题,减少了土传病害的发生,生产的果实外形美观、表面洁净、品质优良,同时也方便了市民的休闲观光,赵智明说道:“采摘的时候有点像是逛超市的感觉,而这正符合了当前农业旅游的人性化需求,也是银川发展都市农业的新亮点。”

  在赵智明的印象中,银川的种植户最早于2005年开始种植草莓,当时的品种多为“新星2号”,或是当地培育的一些不知名的品种,追求大个头、红颜色,不仅种植规模小,且品质也较低。到了2010年,随着设施温棚的大量兴起,草莓种植户越来越多,品种也逐渐扩展到红颜、章姬、粉玉等十余种,但仍普遍存在地培模式科技含量低、效益难以持续稳步提升等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草莓高架栽培系统成果引进示范推广项目,从而掌握草莓高架栽培的核心关键技术,进一步培养团队、锻炼队伍、激发活力。”赵智明介绍,从去年10月草莓定植以来,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安排技术人员长期驻扎在基地,在脱毒种苗、种植结构、栽培系统、水肥管理等方面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

  C 技术化繁为简实现“傻瓜式”种植

  草莓高架栽培模式虽然近年来在我市各县(市)区开始零星应用,但由于缺乏整套的成熟栽培管理技术,目前仅初步停留在浅层次的模仿阶段,而未实现关键技术的消化吸收,在玻璃温室、日光温室中的应用效果远未达到预期。

  赵智明介绍道:“经常会出现一些营养液浓度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烧苗,基质配比不合理导致植株生长缓慢错过采摘季等问题,这也是这种模式至今没有推广开的重要原因。”

  在试验示范中,技术人员在种植结构方面,采用了H型栽培结构和A字形栽培结构,在空间利用率和果实品质方面各有优势特色。在栽培系统上,采用了透水透气与养分不易流失的栽培网兜代替常规的PVC栽培槽,避免发生积水涝害,减少养分流失。而在水肥管理上,技术人员也采用了大量的原色水溶肥料替代传统山崎草莓专用营养液,降低营养液的配置难度。

  赵智明希望通过试验示范,化繁为简,让种植户能简单快速地掌握相关技术。他认为,银川是首府城市,从经济实力和人口密集程度等方面来看,都十分利于现代都市观光农业的发展,因此他十分看好这种高架立体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

  “只有当农户真正实现增收,这些新模式、新技术才算是发挥了它的作用,也是我们作为农技人员工作追求的目标。”赵智明介绍,项目实施以来,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宁夏市外淘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基地已开展两期培训,参培人数超过300人。

  (记者梁小雨文/图)

【编辑】:任爱中
【责任编辑】:任爱中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