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去年以来,贺兰县围绕“城镇挤”“乡村弱”“双减”“强化配套”“细化措施”等关键词,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在增加优质供给、促进均衡发展上下功夫,解决薄弱学校素质教育实施不全面,唯分数唯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等突出问题,更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力促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2月21日,开学第一天,贺兰县铁西小学的700余名小学生准时报到,开启了新学期的学习之旅。虽然这里是乡村学校,但却与城市学校发展同频共振,不仅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素质教育也多点开花,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赋能。
在二年级(1)班的教室里,一堂直播互动课正在进行中,网络两端分别连接着铁西小学和贺兰县第一小学的学生。“新年中大家收到了压岁钱,但你知道压岁钱的来历吗?”贺兰县第一小学老师的提问引发了铁西小学孩子们的热情,大家踊跃举手回答。
而像这样的直播互动课每周都在铁西小学上演。改革离不开基层创新,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也是如此。去年贺兰县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建设,对学校网络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实现千兆网络到桌面、无线网络覆盖全部教学区域,有了网络的助力,城乡学校之间的学科“订单服务”得以有序开展。
推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必须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在教学上,我们打破了时空限制,可以让老师和学生通过网络实现互动,也可以共享城市学校的优质课程。”铁西小学校长方学清介绍,目前贺兰县第一小学和铁西小学结成帮扶对子,从教研学习、直播课堂、教师培训等方面实现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去年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以来,铁西小学不仅更换了700套升降桌椅,更新了60台一体化电脑,建设了特殊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同时还新开设了舞蹈、书法、手工制作、花样篮球等9个兴趣社团,更加注重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培养。
教了一辈子书的方学清也在不断适应新的教学理念,“以前家长和学校都更看重成绩,忽略了培养孩子们的天赋和兴趣,现在这个理念必须转变,自从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实施以来,明显感觉到孩子们的活力更足了,精气神也更足了。”
贺兰县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
教师队伍是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保障,贺兰县着力在用人机制上激发队伍的活力,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使更多优质教师资源惠及更多学校和学生。
为了补足乡村小学师资力量的薄弱,贺兰县实施了新时代强师工程,去年新增中小学教师编制170个,选派35名年轻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其中移民村25名,组织交流轮岗200多人次,并严格落实农村教师补助政策,2021年共发放各类补助193.05万元,以优厚的待遇和充分的晋升空间留住人才,促使教育资源均衡普惠。
今年26岁的翟童童毕业于北方民族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去年下半年通过特岗教师招聘来到了贺兰县铁东小学,专职教学三四五六年级的音乐课。在翟童童到学校任职之前,铁东小学并没有专职的音乐老师。不仅如此,铁东小学还同时补齐了英语、美术等专职教师。
为了留住像翟童童一样的专业人才,贺兰县也是诚意满满。据了解,去年该县不断健全教师工资增长机制,教师平均工资水平高于公务员工资水平3.3%,有效激发了教师队伍活力。贺兰县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职位晋升和职称评定等方面,我们对乡村教师也是有优待的,通过各种措施留才、引才,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
铁西小学去年下半年开设了9个兴趣社团。
力促教学条件改善
更让翟童童意外的是,铁东小学新建的教学楼十分现代化,不仅外观亮眼,且功能完善,多媒体教室、书法教室、图书阅览室、音乐室、心理咨询室、微机室、编程课堂等一应俱全。
“以前我去农村支教过,都是以平房为主,设施设备也比较缺乏,没想到才几年时间,乡村学校变化这么大。”良好的教学环境也更加坚定了翟童童留在乡村学校发光发热的信心。
据贺兰县铁东小学副校长吴学春介绍,目前该校使用的教学楼于2021年投入1000多万元翻建而成,并于去年8月投入使用,相较于以前的教学楼,新的综合大楼面积增加到6000多平方米,功能更加完善。“过去我们将基本均衡,现在我们提倡高质量均衡,从这个意义来说,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能帮助城乡学校搭建利益共同体,加快乡村学校提升速度。”
为实现资源增量达标,去年以来,贺兰县投资近2亿元,新建贺兰县第六中学、贺兰县第十小学,扩建贺兰县铁东小学、贺兰县第五小学,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学位4740个,全县“大班额”比例从28%下降至1.73%。2021年还投资33万元为3所学校采购1742套升降课桌凳,投资150万元为3所中小学配备护眼灯和为全县33所中小学校配备视力监测仪器,加快重点移民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互联网+教育”融合应用,推动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记者 梁小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