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政 -> 党政聚焦
人大关注:科技创新如何点燃宁夏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19-10-14 07:04:02   
2019-10-14 07:04:02    来源:宁夏日报

  核心提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为人才、技术各方面都处于竞争劣势的宁夏指明了发展方向。

  三年多来,宁夏各地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宁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后,发展现状如何?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全区科技创新工作作为今年监督工作重点,于8月先后两次赴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等市和宁东基地,深入2个国家级高新区和3个自治区级高新区、3所科研院所、18家企业的研发中心和生产现场进行专题调研。日前,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又听取并审议了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全区科技创新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专题询问。

宁夏科技创新交出亮眼成绩单

  2016年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以前所未有之力度、深度、广度推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先后出台“创新驱动30条”,建立“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机制,立足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深入实施“五大行动”,深化体制改革为科研人员减负,一系列措施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使曾经创新发展上处于劣势的宁夏一路赶超、实现蝶变。

  根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专题调研情况,记者了解到,我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开放创新,“创”出新动能。会同科技部及东部有关省市两次召开东西部科技合作推进会,形成了“8+8”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参与省市、院校达到24个,目前已实施300多项合作项目。建立中国(宁夏)奶业研究院、宁夏碳基材料产业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建成10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宁夏分中心、8个离岸孵化器和飞地科研成果育成平台。引进26个创新团队,开展了14批院士行活动。

  ——实施“五大行动”,培育新动能。实施产业重大科技攻关、科技型企业培育、科技金融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五大行动”,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瓶颈。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计划,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组建了科技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担保基金,与34家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2017年以来引导金融资本42.38亿元支持689家(次)企业。建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宁夏技术市场,带动2018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65%。

  ——自主创新,“创”出科技新实力。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投入连续两年翻番,推动全区R&D经费投入强度从2016年的0.95%增长到2018年的1.23%。推动国家高新区改革,自治区高新区实现了“零”突破,批复苏银产业园、吴忠金积工业园成为第一批自治区高新区,并力推吴忠金积工业园创建国家高新区。制定《加快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启动科技创新改革县(区)试点工作。组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422家、创新团队90个,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5名,成功引进我区首位外籍院士,新建外国专家工作室12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5家,引才引智效果正在凸显。(记者 姜璐)

人大专题询问聚焦我区科技创新工作——

短板短在哪?难题怎么破?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创新驱动战略部署以来,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成效大家有目共睹。请问,在我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短板?该怎么解决?”9月26日下午,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就我区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的专题询问上,开篇第一问,常委会委员就“单刀直入”直击问题短板。

  科技成果转化遭遇“肠梗阻”、人才政策“好看不好用”、贷款政策小水“滴灌”不解渴、科研项目申请手续繁杂……紧接着,一系列痛点难点问题被“摆上桌面”。

  面对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询问,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自觉接受监督,认真听取意见,坦诚回答问题。在问答间,寻找推动我区高质量发展的良方和对策。

  第一问直击科技创新工作短板

  面对询问,自治区科技厅厅长郭秉晨坦诚回答,虽然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我区科技创新基础薄弱,创新水平不高,存在四大问题:

  一是科技投入总体仍然不足。2018年全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仅为1.23%,比全国平均水平2.19%低0.96个百分点,财政科技投入不够,特别是市县财政科技投入还比较少。

  二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全区有研发活动和研发投入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只有26.6%,企业产品大多处于初加工、粗加工阶段,有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少。大型企业动力不足、不想创新;中型企业魄力不足、不敢创新;小型企业能力不足、不会创新的现象比较普遍。

  三是体制机制改革仍需深化。虽然我区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科技领域改革创新的政策措施,赋予了科研人员更多更大自主权,但在科研管理中仍存在一些“繁文缛节”,为科技人员“松绑减负”的力度仍需加大。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政策还不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企业引进转化科技成果动力不足、活力不强。

  四是科技创新力量相对薄弱。科技创新平台支撑能力弱,全区现有各类创新平台400多家,大部分创新平台研发能力不强,一些重点行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创新平台布局比较少;科技人才队伍规模小,全区从事科技活动的4万多人员,科研人员仅有8000多人,高端人才缺乏,特别是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才稀缺。

  R&D经费支出不足?

  “2018年我区R&D经费支出中政府资金所占比重只有21.7%,低于西部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尤其是市县政府科技投入不足,下一步有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尤艳茹委员问。

  自治区财政厅厅长陈春平回答说:“事实上,自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以来,全区各级财政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2018年全区公共财政科技支出达到34亿元,是2016年18亿元的1.9倍,年均增长36.5%,是公共财政支出年均增长12.9%的2.8倍,增长幅度为历史之最。”

  “但由于历史欠账多、结构不平衡等因素,造成我区政府R&D支出比重仍偏低。委员们指出的问题,我们也做了认真的调研分析。”陈春平表示,主要原因在于财政科技支出结构不合理,市县和社会投入不足,资金使用效率低,科技创新承接能力弱。

  他坦言,目前我区研发机构有20个,从事R&D的人员697人,是全国倒数第二,仅高于西藏,研发机构数量不到陕西、甘肃的五分之一,R&D人员仅是陕西的2.2%、甘肃的9.3%。“由于科技创新主体少,致使有钱花不掉或有钱无处花。”

  陈春平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采取四个措施:

  一是优化结构。大力调整财政科技支出结构,重点聚焦R&D经费支出保障,不断提高R&D经费支出占比。

  二是做好增量。在明年一般性支出压减10%的形势下,财政科技支出确保只增不减。

  三是盘活存量。加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放管服”改革,建立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经费管理制度,更加符合科研规律。同时,对确属于沉淀的资金及时收回,将收回的资金重点用于科技创新。

  四是创新方式。创新财政支持方式,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减少直接投入方式,更多采用贴息、风险补偿、担保以及基金等方式,撬动金融资本,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放大财政资金效应。

  技术与产业“两张皮”?

  对科技型企业而言,最令人发愁的是,一些看上去非常不错的科技成果,在转化应用过程中,却遭遇“肠梗阻”,最终因无法落地而被束之高阁。该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杨勇委员问,如何解决目前我区科技创新中技术与产业“两张皮”、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通道不畅的问题比较突出问题?

  自治区科技厅厅长郭秉晨从政策环境、加快科技中介机构培育和专业化人才培养、拓宽成果转化支持方式等7个方面谈了下一步工作。

  “我们将采取技术市场发布、与区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精准对接、推送成果包、举办‘成果直通车’活动等方式,组织开展成果对接活动,围绕自治区重大战略、重点产业、行业关键核心技术以及人口健康、生态环保、公共安全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自治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同时将改革科技项目形成机制,实现由‘征集项目’向‘征集需求’转变,让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郭秉晨说。

  “这个问题事关工业转型升级的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顺利实现。”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赵旭辉补充回答说,对此,自治区工信厅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找准技术、工艺、质量等环节差距和改进方向,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改造。“下一步,我们打算将制约我区工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提炼出来,面向社会公开‘张榜’,谁有本事谁就揭榜,从源头上逐步解决工业领域科技与产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

  人才政策“招来女婿气走儿”?

  “招来女婿气走儿”——这是人们对一些地方区别对待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的形象比喻。“女婿”喻指外来引进人才,为了招来“女婿”,一些地方使出浑身解数,给予各种优惠优待政策:贷款优先发放、税收能免则免……而作为“儿子”的当地企业和本土人才,则无法享受这些待遇。

  “在调研中,企业和科技人员普遍反映,一方面是政策上有‘招来女婿气走儿’的倾向,另一方面有些政策高大上、不接地气,难以享受到,如何采取更有效措施解决好这一矛盾?”沙新委员问。

  对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人孙晓军答复:“对我区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2017年1月1日以后引进的全日制博士,予以安家费、工作补助等优厚待遇,这些政策是2018年自治区制定出台的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文件,并非有意区别对待。”

  根据该政策,目前,我区共有212名博士、93名硕士享受到补助和安家费4670万元。

  但对于2017年之前引进和自主培养的人才,并非放任不管。孙晓军表示,自治区人社厅已多次深入宁夏大学等人才密集单位进行调研,了解人才的诉求。今年,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牵头,人社厅、财政厅等部门配合,已着手对博士补助政策进行修订完善,起草了《宁夏博士补助发放工作办法》,拟将2017年1月1日之前自主培养和全职引进的博士全部纳入补助范围,区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单位,由自治区财政和用人单位按比例分别给予补助。目前该《办法》已经自治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定,计划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印发执行。

  专项贷款政策不解渴?

  对中小微企业来说,融资难、融资贵是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问题,2014年,自治区科技厅推出银企合作的宁夏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专项贷款(简称“宁科贷”),降低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门槛,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我们调研中了解到,‘宁科贷’很受企业欢迎,但企业同时表示‘宁科贷’的规模有限、受益面小,希望能加大‘宁科贷’资金支持力度。请问,如何进一步扩大‘宁科贷’规模让更多中小微企业受益?”陶进委员问。

  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黄思明说,“宁科贷”是由自治区联合相关市、县(区)以及科技园区共同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以较低的准入门槛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一旦出现损贷后,自治区、市县(区)、银行按照4:4:2比例分担。目前,宁科贷业务已实现全区覆盖,其专项资金总规模已由最初的2000万元增加到10860万元,全区为474家(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12.22亿元。

  “为进一步加大宁科贷的支持力度和支持范围,今年9月,自治区科技厅、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宁夏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贷款管理工作的通知》,简化了业务流程,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当期贷款余额限制由原来最高1000万元放宽至200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与全区22个市、县(区)均联合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同时,探索与科技企业集中的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建立合作关系,不断扩大资金规模,使该项业务惠及更多科技企业。”黄思明表示。

  “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将积极配合自治区科技厅、财政厅实施科技金融创新行动,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宁科贷’业务,助力科技型企业发展。”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副行长李文靖补充回答说,下一步,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将强化货币政策支持,持续发挥支小再贷款精准滴灌作用,继续推行“支小再贷款+宁科贷”模式,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开辟绿色通道,并优先使用支小再贷款资金支持;同时将加强信贷政策指导,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推动“宁科贷”业务扩面增量,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满足科技型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开展询问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能的重要形式。今天的专题询问,委员提问问题简洁明了、直奔主题;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回答问题直截了当,不搞工作汇报式发言,既有宏观政策方面的解释,也有具体工作措施的陈述和对今后工作的承诺。通过询问和回答深化了大家对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认识,回应了社会的普遍关切,达到了聚焦问题、凝聚共识、促进工作的预期目的。”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专题询问结束后,人大常委会将把审议意见及联组会议专题询问中的情况汇总整理,提交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处理。(记者 尚陵彬 姜璐)

人大建言:

必须高度重视法律法规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推动保障作用

  9月26日,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审议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区科技创新情况的报告,并结合前期调研,提出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几大问题:科技创新机制不活、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科技创新人才短缺。

  “部分县(区)不重视创新、不会创新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科技型企业仍然较少,企业家创新精神还未充分激发。”在审议报告中,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调研中发现,目前全区规上工业企业80%左右没有研发活动,或有创新愿望而无创新能力;2018年我区R&D经费支出中政府资金只占21.7%,远低于近几年西部平均水平;部分市县区R&D经费不增反降,科技创新政策落实还有差距,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政策还不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应该说与促进科技发展的法律法规没有实施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问题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科学技术进步法有8章75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有6章52条、自治区实施科学技术进步法有8章45条、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有7章45条,这些法律法规中包含政府职责的条款占三分之二以上,但是,这次政府的专项报告很少提到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一些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在认识上有一个误区,认为法律法规是宣示性、倡导性、原则性的,真正有用的‘干货’‘硬货’不多,有的人甚至都不知道这几部法律法规。”

  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犀利指出问题所在:这些情况说明各地对法律法规的重视和宣传不到位,在法律法规实施中确实存在“粗、宽、松、软”的问题,也说明一些部门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

  对此,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自治区政府及有关方面,要严格对照国家法律和自治区法规规定,认真梳理各自的法定职责,一条一条对照落实。要让法律制度的牙齿有力地“咬合”,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对科技创新的引领、规范、推动和保障作用。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要积极主动作为,深入分析我区科技创新工作所面临的法治环境,对照法律和国家有关政策,结合这次调研和审议发现的问题,对有关法规进行全面清理,完善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学技术普及、专利保护等为配套的科技创新法规体系建设,为科技创新发展、成果转化应用、知识产权保护等提供更为充分的法律法规支撑。同时对标对表国家法律和自治区相关条例等执行情况加强监督工作,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推动清除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制度障碍。(记者 姜璐)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杨丽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