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在银川市、石嘴山市调研生态移民安置及越冬准备、秋季农业生产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棚户区改造、劳务移民住房安置和务工就业等情况,亲切慰问困难群众。自治区领导崔波、徐广国、郝林海、李锐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石嘴山市平罗县依托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今年投资3.4亿元实施土地平整开发、灌溉渠道砌护、排水沟道扩整开挖、田间道路整修等工程,工程完成后,将治理41万亩农田,清挖渠道2441条1320.1公里,改造中低产田11.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3万亩。当日,张毅一行来到平罗县灵沙乡胜利村秋季农田水利建设示范点,正在清沟、挖渠的群众忙得热火朝天。张毅问现场的群众“干了几天?”“义务干还是给钱?”老乡们笑呵呵地说:“一亩田每天算20个工,工程干完后,整体算工钱,给咱农民干好事,国家还给咱钱,这种好事哪里去找!”张毅说,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的基础性工作,是农民增收的保障性措施,也是节省水资源的有效办法,意义重大。天下黄河富宁夏,就是得益于黄河自流灌溉的便利。自治区正在实施沿黄经济区和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两大战略,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做好土地的文章。这些年,我们的农田水利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加上土地集约经营,农民的收益不断提高,但潜力还是很大。要在现有水平上把水利工程搞得更好,继续提高土地经营的科学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才能造福于人民群众。
今年,石嘴山市惠农区实施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搬迁安置、棚户区改造、廉租住房等一批保障性住房工程,共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2万套256.3万平方米,目前已竣工160万平方米。为了提高建设标准,调动棚户区居民购房积极性,石嘴山市、惠农区两级党委、政府将最好的地段无偿用于安置房建设,并积极筹措资金,高标准配套建设了幼儿园、卫生院、商业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张毅实地查看了石嘴山市惠农区新建的棚户区改造项目黄金水岸小区和河滨街道钢厂棚户区后说,石嘴山棚户区居住的老职工多,为国家建设作出了贡献,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棚户区群众十分期盼,这也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既能解决老百姓住房困难,又拉动了内需。作为老工业基地,同时也是新兴城市的石嘴山市,棚户区改造量大、难度大。自治区和石嘴山市、惠农区以及企业都要继续加大力度,采取多种措施,相互协调,加快棚户区改造,努力解决好棚户区群众的住房问题。
张毅十分关心移民群众的安置、就业和生活。在惠农区安置劳务移民的银河苑小区和兴庆区月牙湖乡生态移民安置区,张毅走进刚搬迁入住的移民群众家中,关切地询问移民群众“生活上有没有不习惯”“搬下来都做什么工作”“还有什么问题和困难”。张毅指出,劳务移民由农民转变为市民,享受城市生活,这是个大好事,但农民习惯了以前的生活方式,适应新生活有一个过程,要通过加大就业扶持力度,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生活。要切实安排好劳务移民的就业,让他们有事干、有稳定的收入,这非常重要。要根据每个家庭和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能干什么就帮助他们干什么。在得知惠农区处级、科级干部包户到人,从实际出发,解决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张毅很欣慰。兴庆区月牙湖生态移民安置区,已经建好了移民住房、中小学校、商业网点、村部、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张毅深入搬迁来的困难群众家中,带去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慰问,并与围拢过来的群众亲切交谈,详细询问搬迁后生活、生产方面存在的困难,还到月牙湖乡万亩奶牛养殖园区调研如何帮助移民群众增加收入等情况。当了解到这个移民安置点实施了人均一亩水浇地、户均一头奶牛、户均一人外出务工、户均一人技能培训的“四个一”发展措施,使移民群众有了良好的发展就业空间,张毅非常满意。他强调,目前,全区生态移民工程总体工作做得很好,但要认识到,把房子盖好、让群众搬下来,不是主要目的,关键是要稳得住、能致富,尤其要帮助解决年纪大的群众生产和生活需要,真正把好事办好。要通过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让移民群众心里踏实,安心在新家开始新生活、谋取新发展。张毅特别指出,即将进入冬季取暖期,让移民群众过好冬,这是大事,要指导搬迁过来的群众在烧煤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煤气中毒。(记者 尚陵彬 实习生 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