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从“心”出发为孩子化解成长的烦恼
专家:最重要的是沟通防患于未然
2018-10-11 07:24:07   
2018-10-11 07:24:07    来源:新消息报

  10月10日是第27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心理健康,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早在今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心理障碍还会增长50%,将成为致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青少年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及精神障碍?家庭、学校、社会又该如何引导?

  现状

  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年轻化

  10月10日,宁夏宁安医院在宁夏睡眠医学中心开展“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主题咨询活动。该中心主任医师李庚介绍,去年该中心门诊接待6300多人,有10%是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的问题,主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困难、情绪障碍,有的孩子还会出现焦虑、抑郁、烦躁、易怒、冲动、有攻击性等行为。 

  “门诊量逐年增加,疾病谱也在变化,过去儿童青少年问题重的偶尔会出现分裂症,现在网络成瘾、情绪问题要比过去多很多。”李庚坦言。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在不同年龄段表现也不同:3岁至7岁会出现孤独症;注意缺陷综合征伴多动障碍主要集中在小学生身上;网络成瘾的初中生比较多;情绪问题(焦虑、抑郁)在12岁到18岁人群中较常见。李庚告诉记者,还有些孩子会出现抽动症,通俗点就是肌肉抽动,比如不由自主地抽动鼻子或甩胳膊等。还有些小学生容易出现恐惧症,“有些孩子不敢去学校,不敢接触别人,有的有分离焦虑,一见不到父母就各种胡思乱想。”“一般情绪问题女孩子多,过度使用网络的男孩子多,厌学的男孩女孩都有”。李庚说。 

  需要注意的是,过去成人当中的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现在已年轻化,尤其是双向情感障碍,出现病症的大多在十五六岁,甚至十二三岁人群,“具体表现在有时候自我评价高、头脑灵活、思维活跃,有时候情绪低落、度日如年、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分析

  病种增多发病率就诊率相应提高

  15岁的小彤(化名)是银川某中学学生,半年前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婚,小彤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转变就从这时开始。她先是时不时和同学挑衅打架,继而又出现拿小刀划伤自己等自残行为,父母、老师和同学都想不通,以前那个乖巧的女孩为何会变成这样?直到走进心理咨询室,在心理咨询师的循循善诱下,小彤才说出了心里话。原来,她这么做只是希望能多见见父母,因为干了“坏事”之后老师会叫家长。 

  然而,当老师将小彤的真实目的告诉她的母亲时,她却不能理解,甚至惊讶地表示:“她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 

  事实上,像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记者从银川一中光华校区心理健康专职教师杨巧莲处了解到,近年来,每年主动走进该校心理咨询室讲述自己心理困惑的学生有六七十人,其中大部分是关于亲子关系、同学同伴关系矛盾等,小部分是学业困惑。 

  杨巧莲认为,随着医疗科学发展,精神疾病病谱不断变化,儿童青少年患病病种增多,社会各方面对精神疾病了解增多,越来越多的精神障碍疾病在青少年时期就被及时确诊,发病率和就诊率相应提高。当然,发病率增多的主要原因,还要在发病成因上找说法。 

  “不同的问题背后原因不一样,比如注意缺陷、多动、抽动跟人的特质有关。大一点的孩子情绪问题跟家庭环境、教养方式有关,还涉及到童年经受的创伤性事件、现实的压力太大等综合因素。一般情况下都不是独立的原因导致一个问题,各种问题导致一些反应堆积起来才会构成一个疾病。”李庚说。 

  而诸如网络成瘾这类的外界机制成瘾障碍,多是由于成长过程中的部分情感需求被忽略所致。青少年情绪不稳定、暴躁易怒,有些是病理病变的生物原因,有些是由于家庭环境失和与父母关心缺失造成的;抑郁等心境障碍疾病,多是由于童年创伤、幼时遭到虐待等原因导致;而孤独症这一类的病症,则没有明显外界触发成因,多半是因潜在遗传因素导致。

  预防

  青少年精神障碍应早发现早治疗

  “青少年确诊率的提高,使得多数问题在成长阶段就及时得到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然而还有很大一部分成年病患的确诊,是青少年时期甚至童年时期,显现的精神障碍症状没有得到重视而延续下来的,这类病患甚至达到了50%以上。”李庚说。 

  李庚说,在他接诊的病例中,就有这样一位患者,17岁时显现出情绪不稳定和多动易怒的情绪失调障碍症状,却被家人认为是青春期叛逆,等到病患22岁时前来就诊,已经出现了失去愉悦感、无法正常工作学习、自残、人生态度消极等症状。这5年来,他的痛苦不被人理解,在艰难的自我调节中长大,最终确诊已经是重度躁郁症了。 

  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心境障碍(躁狂、双相障碍躁郁症)、物质(酒)依赖,是我国目前成年人精神障碍发病率最高的三类精神障碍病症。李庚认为,精神障碍疾病的科普与预防刻不容缓:“青少年时期的情绪障碍,极大程度会造成成年后的人格障碍,甚至塑造边缘型人格和偏执性格,所以一定要让以家长、学校为代表的社会环境重视精神障碍的科普与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为了孩子的健康更是为了社会的健康。”

  应对

  陪伴、理解、包容、接纳、支持

  面对孩子们成长的烦恼,家长不能视而不见,学校不能无所作为,社会不能漠然置之。那么,家长、学校和社会该如何参与其中呢?杨巧莲总结了5个词——陪伴、理解、包容、接纳、支持。而要做到这些,最重要的是沟通,防患于未然。 

  “作为家长,切不可一发现问题就‘爆炸’,否则会适得其反。”杨巧莲举例说,一名男生早恋被父母发现,家长向她咨询该如何处理。杨巧莲给出的建议是放低姿态,跟孩子谈心,试着理解他。但这名男生的母亲回家后和孩子一言不合就爆发,不仅逼着儿子和对方分手,还将此事宣扬到亲朋好友中。结果可想而知,孩子因为此事将她视为“仇人”,两人将近半年不说话。 

  在实际工作中,杨巧莲也发现,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源头,那些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家庭多半存在父母吵架、打架、冷暴力等情况,孩子从一开始的害怕到恐惧再到漠然直至回避,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她建议作为家长,应该努力建造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多听多学多陪伴孩子。 

  银川一中光华校区校长潘长江告诉记者,为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该校近年来采取了不少举措,如:开办心理咨询室,开展以各种主题班会、课外活动小组,为学生搭建沟通释放平台,成立以淡化孩子成绩关心孩子成长为主要目的的家委会等。该校近1600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家长都是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为了引起家长们的重视,该校每个月聘请家庭教育专家到校为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 

  除此之外,在孩子的成长阶段,也需要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协助和支持,共同参与,营造关爱氛围。如加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净化文化市场,加强网吧、KTV等经营性场所的管理,打造健康的社会环境等。

  专家支招

  孩子爱跑神怎么办?

  孩子写作业慢、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欢学习怎么办?10月10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心理专家,相信听了专家的解答,疑惑的家长会找到症结所在。 

  宁夏睡眠医学中心心理治疗师马岚告诉记者,孩子多动其实来自于焦虑,“孩子的注意力要从小训练,比如在他专心玩耍时不要打断他。特别是刚上小学的孩子,写作业时很多家长都会在旁边盯着,一旦发现写错了立即制止,这样孩子会认为自己做得不好,时间长了就会焦虑,从而转移注意力。” 

  马岚建议,孩子无法专注学习时,家长需要“温柔的坚定”。“家长的焦虑情绪会影响到孩子,因此不要过度参与孩子的学习,要同步陪伴,坐在孩子旁边,做自己的事,和孩子互不干涉。等孩子写完作业,再跟孩子讲解错的地方在哪,或者写得慢的原因。家长不懂沟通,一味的高压只能适得其反。” 

  “从心理角度上让孩子喜欢上课本,家长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做到‘反馈及时、鼓励具体’。”马岚举例说,比如给孩子规定1个小时写完作业就给一个奖励,“奖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反馈,比如‘孩子,你认真完成了作业,临睡前1小时可以做你喜欢的事情。’不能用‘快点洗完作业,以后带你玩’之类的泛泛反馈。” 

  此外,家长要“多奖励,少惩罚”。马岚表示,孩子的接受信息能力没有大人强,如果写字慢、写错字就惩罚,会让孩子认为家长惩罚了他整个的学习行为,“孩子其实已经在努力学习了,家长这时需要鼓励,可以说‘宝贝,我看到你今天更加努力了。’不能宽泛地说‘孩子,你太棒了’”。

  延伸阅读

  这五类娃最易染上网瘾

  青少年过度迷恋网络已成为一个让全世界关注的社会问题。据研究,有五类孩子最易染上网瘾。家长应引导孩子健康使用网络、交友,也可以适当地与孩子共同学习使用网络,这样既可以亲身体验网络,又可以找到和孩子的共同语言,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第一类:“学习失败”的孩子。“学习失败”会让孩子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但在网上他们能很容易体验成功:闯过任何一关,都可以得到“回报”,这种成就感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体验到的。 

  第二类:学习特别好的学生。不少本来学习好的学生在升入更好的学校后,无法再保持原有名次,当他们失去学习的内在动力后,一些人开始迷恋网络。其实,造成这些孩子依赖网络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第三类: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他们一般性格内向、猜忌心强,碰到问题没能及时解决就沉迷于网络,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 

  第四类: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孩子。这类孩子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温暖,但在网络上,他们提出的任何一点儿请求都会得到帮助。现实生活和虚拟社会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反差,很容易让他们“躲”进网络。 

  第五类:自制力弱的孩子。一接触电脑就情不自禁,这是典型的自我控制力不强。生活中要面对很多选择,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择,选择的正确率越高,成功率也越大。(记者 王若英 安小霞 实习生 胡彧)

【编辑】:杨丽
【责任编辑】:李金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