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中国搜索 | 电子邮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宁夏故事
三位百岁老人:穿越世纪,聆听生命极致的赞歌
2018-02-16 06:43:00   来源:宁夏日报

101岁的耿维敏老人。

103岁的祝竹琴老人家中已是五世同堂。

101岁的谢玉琴老人。均记者 左鸣远 张文攀 摄

  布满皱纹的脸庞、干瘪的双手、伛偻的体态……记者见到101岁的耿维敏时,她安静地坐在轮椅上,面带慈祥的微笑。和许多百岁老人一样,岁月与风霜在她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但也让她流露出一种超然之美。

  最新数据显示,全区现有百岁老人101名,年龄最大的113岁。百年风雨,阅尽沧桑。从呱呱坠地,到垂垂暮年,百岁老人在漫长时光中经历的无数波折和苦难,成就了他们今天的豁达和从容。他们是生命极致的赞歌,更是中华儿女秉承孝徳的最好印证。

  春节前夕,记者走访了三位百岁老人,试图揭开他们长寿的“密码”。

  (一)

  “日子这么好,我就没有不开心的事!”

  ——耿维敏,101岁

  “你来了,快请坐。”记者还未到跟前,坐在轮椅上的耿维敏抢先伸出了放在暖袖中的双手。握手的瞬间,若不是松弛的皮肤“提醒”,很难相信这双苍劲有力的手来自一位百岁老人。

  今年101岁的耿维敏家住银川市兴庆区陶瓷小区,退休前是兴庆区第三小学的老师。耿维敏70岁的女儿朱惠玲忙着介绍:“学校领导看你来了。”看到记者诧异的眼光,朱惠玲解释说,母亲听力不好,脑子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但只要提到跟学校、教学有关的事情,她的话就很多。”

  耿维敏的大儿子朱广林告诉记者,他们兄妹五人从小跟着父母吃了不少苦。母亲的坚强和豁达,教会了他们坦然看待人生起伏。“战争、贫困、饥饿、灾难,母亲这辈人都经历过,却依然坚强地活着,这就是一种生活态度。”他说。

  1917年,耿维敏出生于北京一个富裕家庭。优越的家庭环境让她们兄妹十人有了接受系统教育的条件,耿维敏曾就读于太原女子师范学校。

  “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耳朵“捕捉”到北京两个字,耿维敏这样介绍自己。她的语调清脆,不自觉上扬的眉毛透露出一种端庄、自信的气质。

  “母亲也算是大家闺秀,平时说话比较讲究,很有礼貌。”朱惠玲说。

  那个年代,战争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来家庭破碎和流离失所,耿维敏一家也未能幸免。1937年,受日本侵略影响,耿维敏举家迁往西安。1950年,又逃难到银川。

  1960年,丈夫不幸去世,43岁的耿维敏开始了一人拉扯5个子女的艰辛生活。

  “磨难接二连三地来了”,朱广林说,“那些年,母亲当过保姆,做过泥瓦匠。”

  在交谈中,耿维敏不愿提起往日苦难,更愿涉及的是后来的幸福,“日子这么好,我就没有不开心的事”。

  “那个张校长现在怎么样?”老人突然问。

  朱惠玲介绍,母亲口中的张校长,是1980年帮她重新回归教师队伍的兴庆区第三小学原校长张淑珍。

  “我跟张校长都喜欢打太极拳,这个运动对身体好。以前在公园晨练,我还教过不少人呢。”耿维敏的自豪溢于言表。

  朱惠玲说,母亲退休后一直坚持锻炼,“七八十岁时,她最活跃了,是宁夏老年大学的优秀‘寿星’学员呢”。96岁那年,老人腿脚突然无力,从此坐上了轮椅。

  记者离开时,特意叫了耿维敏一声“耿老师”。她双手滑动轮椅,急忙凑到门口:“叫我老耿就行, 慢走啊。”

  (二)

  “我把儿孙们养大,如今他们孝敬我,我很开心。”

  ——祝竹琴,103岁

  夕阳余晖透过窗户洒在平整的格子床单上,祝竹琴安详地坐在床边,双手轻轻抚平那件她自己缝织、穿了十几年的毛衣,动作缓得像电影里慢镜头回放。

  得知家里来了客人,祝竹琴准备起身去客厅。虽然已是103岁高龄,她坚持自己拄着拐杖走,“你先走,我能行。”

  “老太太就喜欢穿自己缝的衣服。勤劳了一辈子,也节俭了一辈子。”85岁的儿子张忠民说。

  祝竹琴家住银川市兴庆区常青小区。在儿子眼中,母亲是一个传统的中国老太太,一辈子为人和善、任劳任怨、勤俭持家。

  祝竹琴一家原是陕西蓝田人,以务农为生,辛苦供养两个儿子念书。1950年,18岁的张忠民被分配到银川工作。直到1975年,他才把双亲接到银川一起住,“母亲在农村过了半辈子,种地、织布、缝衣服……到了银川也闲不住,操持家务并一手带大了孙辈”。

  因听力严重下降,祝竹琴如今很少讲话。有时,她会盯着墙上的全家福出神,半天不言语。

  张忠民介绍,如今老人是五世同堂,“老太太都有玄孙了,我们这一大家子二十来口人,每逢过年都会拍张全家福”。

  福从孝廉生,寿从孝徳来。每张全家福都是影像记录的家谱,它们背后,是美好家风的传承。

  保姆冯秀琴说,照护老人的三个月时间里,这个家庭的浓浓亲情不止一次打动了她。

  每周六,儿孙来看望老太太时,总能让一向沉默的祝竹琴喜笑颜开。他们有的忙着做饭,有的为老人按摩。祝竹琴的双脚因裹脚导致指甲长期嵌到肉里,大孙女每次来都不忘先给老太太泡脚,然后再将泡软的指甲剪掉。

  “以前是我照顾他们,现在动不了了,他们常常陪着我。”祝竹琴说。

  听说要拍照片,祝竹琴终于肯换上新买的外套,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扶着沙发慢慢地站了起来,露出一丝微笑。

  张忠民说,母亲很少关注外面的世界,一辈子的时光都“融化”在了柴米油盐里。十多年前老人常常玩的几个魔方,如今也安静地堆在窗台上,彻底被“冷落”了,“现在,最让她爱不释手的,大概就是那些亲手缝制的旧衣服了”。

  (三)

  “人和人之间就是要互相帮衬。”

  ——谢玉琴,101岁

  一大早,家住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西湖苑的勉廷云就赶到五弟家,准时向老妈谢玉琴“报到”,“人老了就喜欢所有人都围着她转,不然生气呢。”

  勉家共有一女五子,勉廷云在兄弟中排行老四。多年来,谢玉琴一直跟着五儿子勉廷海一家人住,其他孩子几乎每天都来看望她。

  “老妈这辈子啥苦都吃了,啥罪都受了。在最苦最难时,也从不忘行善。”勉廷海说。

  谢玉琴的第一任丈夫死于战乱,留下一女一子。为了养活两个孩子,她再嫁小叔子,也就是勉廷海的父亲,生下四个儿子。

  勉廷海说,虽然大姐大哥和他们四个兄弟同母异父,却很亲。小时候,家里穷得丁当响,姐弟几个的成长过程,充满了与饥饿搏斗的回忆。为了让孩子填饱肚子,谢玉琴除了种田,还经常到镇上帮人家缝皮子挣些钱补贴家用。

  “穷得没地方住,生产队晒场有几间看场子的房子,一家子就借住了。”年轻时候的苦日子,谢玉琴记得一清二楚。

  生活的艰辛从未消磨谢玉琴乐于助人的热情。“村里四五十岁的人,大多是老妈接生的。每次人家都送毛巾、白面、肉,老妈从没收过。”勉廷海说。

  老太太的坚强、和善,影响着家庭中每一位成员,也感染了五个儿媳。作为家里最年轻的儿媳,吴凤玲挑起了照顾老太太的重担,一日三餐,洗漱换衣,陪着唠嗑,她比亲生女儿还要体贴。

  “弟媳对老人的孝顺,是出了名的,她可是我们家的大功臣。”勉廷云说。

  面对夸赞,吴凤玲有点不好意思,她用手拢了拢谢玉琴的满头白发,让她显得更精神些。

  再看老太太,饱经沧桑,但双眸平静如水。(记者 连小芳 刘建华 张文攀)

【编辑】:姚振国
【责任编辑】:姚振国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今日网闻
· 【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别样的年夜饭
· 【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大年三十的坚守
· 【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银川消防集...
·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精准脱贫座...
· 【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除夕的早市
· 【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理发店的“...
· 带上“福”回家吧
· 将温暖带给大山深处的百姓
  图片
上海:中外游客豫园赏灯
回家
选购花卉
琴声送祝福
  民生在线
· 说年道节贺新春
· 宁夏新闻网给您拜年啦!
· 12671名环卫工人实现新年“微心愿”
· 春节期间宁夏多数时间最高气温在零...
· 宁夏新闻网带您一起拜大年!
· 你们辛苦啦!
· 各大医院急诊24小时应诊
· 宁夏人民医院率先开展微创灌洗治疗术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联系方式
宁夏新闻网(www.nxnews.net)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互联网新闻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网安备640100002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鹿璐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工信部网络不良信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51-5029811
网上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