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宁夏故事
《恩师,您在哪里?您还好吗?》后续
寻师半世纪,83岁恩师找到了!
2018-10-24 08:52:56   
2018-10-24 08:52:56    来源:新消息报

相关链接:

  恩师,您在哪里?您还好吗?——七旬老人求助新消息报寻找老校长 

  一起跨越半世纪的“寻师”故事,在本报帮助下,终于了却心愿;一份血浓于水的师生之情,走过半个世纪,更加历久弥新。10月18日,新消息报刊登了《恩师,您在哪里?您还好吗?》的报道,西吉77岁退休老教师马进财寻找昔日恩师马希良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热心读者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马进财的恩师终于找到了。原来,马希良老人调离西吉后,改名为马翔,现居住在吴忠,已经83岁高龄了。

  电话中互报平安 师生情从未忘怀

  “特别感谢新消息报,我母亲看到报道后十分激动,心情特别好!”马翔的女儿吴迪说,在家人的帮助下,她母亲和西吉的学生取得了联系。 

  “这么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学生已变成了老人,但时刻牵挂着我,一直记着教育他们的往事,我深感荣幸。”马翔激动地说。 

  “和老师通电话后,得知老师身体健康,我也特别高兴,我准备联络老同学,到吴忠看望老师去。”马进财说,老师没有忘记他们这些学生。 

  巧合的是,就在马进财寻找恩师、通过文字记述在西吉师范求学的往事时,马翔老人也在写回忆录。 

  “我母亲在回忆录中说,她在西海固教书育人、创办西吉师范的故事,是她今生最大的一笔财富。”吴迪说。 

  马翔老师也希望通过本报向昔日的学生,讲述自己的生活工作情况。

  18岁的“小”老师 教24岁的“大”学生

  “我1935年12月出生在南京,1937年跟着母亲从南京辗转到了北京。1951年8月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北京回民学院师范班录取。1954年毕业分配时,我响应国家号召,选择到艰苦的地方工作。”马翔回忆说,她18岁到西海固后,先后在固原中学、西吉师范工作了8年。 

  那是马翔第一次来到大西北,来到这里的前4年是在固原中学度过的。“当时,固原中学的学生普遍年龄偏大,有的学生年龄比老师还大,有的学生已结婚生子。”马翔说,当时的学生登记表中有“婚否”一栏,她很奇怪。经向当地老师请教,马翔这才得知,由于当地学生家庭困难,普遍上学晚。 

  “为了能让我这小年纪的老师管住大年纪的学生,我上街专门买了一顶蓝色制服帽子戴上,把两根小辫塞进帽子里,以示我的庄重和老成。”马翔回忆起往事心情很愉悦,她说,开学报到那天,学生们都用惊奇、友好的目光看着她,小声嘀咕着说:“这回换了个女班主任。” 

  马翔给学生一一登记,努力记住他们的面孔和姓名。“马宗仁,15岁,戴着红领巾来报名。”马翔说,她随手把婚否一栏划掉,不料马宗仁说:“老师,我结婚了!”马翔惊奇地问:“你不是15岁吗?”马宗仁认真地说:“就是,我是结婚了。” 

  “当时,固原中学初二全班43名同学,年龄最小的15岁,年龄最大的24岁,全由我这个18岁的女老师教,还真有点胆怯。可是在我与学生们的接触中渐渐发现,学生们朴实、老实、诚实,我很感动,也打消了刚开始的顾虑。”马翔回忆说。 

  除了正常教学外,马翔还辅导学生,了解学生情况,做学生思想工作。由于教学有方,学校又让马翔带初三的几何课。马翔说,那时她工作负担重,也没有读书学习的时间,只好加夜班,别人休息了,她还在办公室批改完作业,困了就喝浓茶提精神,经常熬夜到凌晨。 

  1954年,马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当上了校团总支书记。

  翻山越沟去家访 拿出工资助学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海固非常落后,经常有学生辍学。“每年寒暑假,是我家访的时机,我请学生干部带着我,翻越大山深沟,行走在荒芜的山路上,一家挨着一家动员。”马翔说,由于山区路远,她太阳初升动身,至太阳落山,才能走到学生家。 

  “我到学生家后,见了家长和学生,先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然后细细地讲读书的好处,动员学生上学。”马翔说,有时晚上住在学生家,没有油灯,没有褥子,就在光板炕上睡觉,第二天吃一点早饭,把饭钱放下,接着去第二个村子继续动员学生来上学。 

  那时,农村家家养狗,马翔随身带根棍子,除了防狗咬外,爬山下沟还可以拄着。就这样,马翔把班里辍学的学生一一家访完。 

  “不少学生的家长见我一个女人走了近百里路来动员孩子上学,还拿出自己的工资资助孩子上学,都很感动,同意让孩子上学。”马翔说,她当时每月的工资,除了饭费和零花钱外,全部帮助贫困学生垫付学费,为学生购买学习用品。冬天,马翔还给学生买棉鞋、做棉衣。在马翔的教育和帮助下,有43名学生顺利完成初中学业。

  为了沟通能顺畅 常向学生学方言

  “我讲课时,教室里很安静,学生都听得非常认真。”马翔说,她讲完课问,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其中一名学生说:“没什么问题,就是有的话听不懂。” 

  “我一愣,猛然想到‘对了,学生们听不懂怎么办’?”马翔说,她意识到,当地还没有推广普通话。“我就向学生学方言,有时在课堂上也向学生请教。他们七嘴八舌地教我,有时因发音还弄出笑话。” 

  冬季的一天,天特别冷,一名男生向马翔请假,说要回家拿“镯子”。“学习这么紧张,一个大男生拿什么‘镯子’?”马翔后来向当地老师请教才知道,“镯子”就是棉袄。 

  又一次,马翔正在屋子里批改作业,一个男生进来不好意思地说:“我的‘果豆’丢了。”马翔左思右想:“有土豆、有果子,什么是‘果豆’?” 

  马翔问这名学生丢到哪里了,学生说在操场丢失的。为此,马翔又去请教其他老师,这才知道“果豆”就是背心,正音是裹肚。“我正准备帮学生找,不料学生跑回来拿着背心告诉我:‘裹肚’找到了!学生笑了,我也笑了,学生开心是因‘裹肚’找到了,我开心是又学了一句方言。” 

  在固原中学期间,马翔曾因为煤烟中毒昏迷过,被火烧伤过腿部,但她仍拄着木拐坚持给学生上课。有一次,由于劳累过度,马翔昏迷了两天两夜才醒过来。

  昔日悉心育桃李 秋来硕果挂满园

  1958年,马翔被任命为西吉中学副校长。当时,正值全国开展勤工俭学,她除了像以前那样工作、学习、生活外,还上山植树、种菜。 

  在西吉中学,马翔的娱乐活动除了打篮球,就是每周六晚饭后走十里路,从学校到县城小学操场看电影。“每人坐一块土疙瘩,看完两场电影,人也变成‘土人’了,再走回学校已深夜两点,洗完睡不多久就天亮了。”马翔说,平时闲暇之余,她就读国内外名著,生活过得非常充实。 

  接着,西吉师范成立,马翔被任命为校长。“我到任后,怕耽误学生功课,就决定上午上课,下午收割,下午走几十里路到山坡上拔糜子。”马翔说,那时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她动员学生快收、快运,分片包干,统筹协作,直至任务全部顺利完成。 

  1962年,马翔调往吴忠师范附小工作。“我一直认为教师就要教好书,学生就要学习好。”马翔说。 

  之后,马翔调往吴忠广播站工作,建成吴忠第一座电视信号接收铁塔。在吴忠市城建局任职后,她完成了吴忠市第一个城市建设规划,建起吴忠第一个街心公园,完成秦渠绿化。(记者 剡文鑫)

【编辑】:李静1
【责任编辑】:李涛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