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宁夏故事
村里的“网红”大讲堂
2019-08-15 06:20:49   
2019-08-15 06:20:49    来源:宁夏日报

  “老师,你看我画得好吗?”“老师,我可以勾线了吗?”“老师,大象的耳朵怎么画?”

  8月9日,在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曾帆正在给16个孩子上绘画课,他们中最大的11岁,最小的只有5岁。一堂课2个小时,曾帆针对不同年龄段设置了课程。

  “我每天都来,老师教得特别好,长大我也要像老师一样,画出漂亮的风景,成为一个设计师。”7岁的马蕊萤说。

  在另一边,舞蹈、书法、电子琴班的70多个孩子也在认真上课。“来,都跟我写‘永’字,这个字写好了,就能对书法的运笔有初步的理解了。”安徽财经大学大二学生张珂吟在进行书法班的授课。暑假刚开始,9岁的摆梦琪就来上课,一堂不落。“老师不光教我们写毛笔字,还为我们讲学习方法和大学生活,特别有意思。”摆梦琪说。

  公益艺术培训班开课5年来,报名一年比一年火爆,今年仅微信报名人数就超过了300人,但因为场地有限,实践所里只能容纳70多个孩子上课,为了不让其他孩子失望,经多方协调,最终在离镇上较远的两个村子各设立了1个临时培训点。实践所工作人员介绍,附近村民多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较多,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孩子们过一个安全、充实的假期,志愿者们有时要上全天课,孩子们有的早晨从家里带饭,有的在镇上吃点,然后在二楼图书室午休、看书,下午继续上课。

  在实践所的一楼,文明实践大讲堂里经常邀请专家学者等来授课讲座,内容包括身心健康、家庭教育、科技、禁毒等方面。“一周举办三四次讲座,场场座无虚席。”金凤区良田镇妇联主席、文化站站长张望梅告诉记者,上个月,邀请银川唐徕回中老师前来讲家庭教育,第一场讲完,村民们申请再讲一场,第二场加了二三十个凳子都不够,村民坐满了过道,有的村民甚至站着听完了全场。

  “每次搞完活动,手机里的朋友圈就被实践所的活动‘霸屏’,大家争相转发,询问下一次活动啥时候进行。”良田镇和顺村村民王金海说。附近的村民看不够,外面的人也慕名而来。

  村里擅长剪纸的妇女兰萍和擅长刺绣的马秀梅在实践所非常受欢迎,有的妇女想学手艺,有的来咨询配线的颜色、变针手法,有的来学剪纸技巧等,总是人来人往,没有消停时候。

  “楼上娃娃学习,我在楼下学刺绣,一对手工枕套就能卖300多元呢,啥也不耽误。”村民马金花说,有讲座还能听,比在家待着强。两位老师的手艺不仅十里八村有名,还吸引了银川市西夏区的妇女来学艺。“这个地方聚人气,姐妹们一起边聊边学手艺,真高兴。”

  实践所能有这样的“光景”,张望梅下了苦功。2004年,张望梅接手良田镇文化站的工作,从没有阵地,到有了阵地但多半时间利用不起来,被其他活动占据,张望梅说,十几年来,她一直梦想让文化站成为村民最想来的地方。

  没桌椅板凳,没舞蹈室、阅览室,张望梅一方面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一方面主动出击,“前些年,我只要听说城里哪个少年宫、培训机构的东西不要了,二话不说雇车去拉。”演出服装、电脑、少儿图书、桌椅板凳……张望梅垫了不少运费。今年6月,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良田镇决定将文化站楼下的政务大厅搬迁,张望梅立马打报告,申请将楼下布置成文明实践所大讲堂和3个体验区,阵地扩大了,资源整合了,文明实践所里人气爆棚。

  “从最初文化站一两周来不了几个人,到现在每天实践所里来往人数超过100人次。”张望梅说,聚人气和传播新思想、新理念,是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通过这种办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在宣传好党的政策的同时,将群众需求放在首位,服务千家万户。(记者  徐佳敏)

【编辑】:杨丽
【责任编辑】:贺璐璐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