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建设美丽新宁夏
已把他乡作故乡
2019-03-15 07:21:31   
2019-03-15 07:21:31    来源:宁夏日报

  “刚到银川的时候心凉了一截,和想象中的差距挺大。如今快40年过去了,宁夏的变化太大了,我也和这块土地融为一体了。”回首宁夏今昔对比,今年62岁的李晓晴感慨万千。

  李晓晴是湖南长沙人,让他心凉了一截的是当年的银川火车站,1982年他从中南林学院(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毕业,分配到位于银川的林业部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工作。火车1982年2月25日晚8点到达银川,在他的记忆中,银川火车站在昏暗的路灯下显得无比荒凉,还不如一个县城的火车站。他坐上单位接站的吉普车,顺着银新公路到了新单位。

  当时的银川高楼屈指可数,更谈不上城市规模,有的路还是土路。每逢休息日他和同事们从单位出发,顺着南环路(今南熏街)、凤凰街、文化街走一圈,一个小时就能走完。伴随着城市的建设,银川街头巷尾也悄然发生变化,“我来银川的第二年单位门前的南环路就铺上了柏油,一些路口也安装了交通指示灯。”他回忆。

  对银川的印象在不断了解和适应中逐步好转,从小生长在南方的李晓晴吃惯了大米,本以为宁夏的饮食以面为主,却没料到黄河两岸的大米不逊于老家稻米。“吃得习惯就有了归属感,自然就慢慢喜欢上了这里,中途有离开的念头也打消了。”他说。

  除此之外,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让银川具有开放、包容的气氛,这也让李晓晴和其他被分配到宁夏工作的年轻人感到亲切、友好。他从不适应到融入,在这座塞外古城成家立业,结婚生子。

  “生活虽然慢慢地习惯了,但不习惯的是每年开春席卷而来的沙尘。”他说。由于工作关系,李晓晴对此体会格外深刻,上世纪80年代初,三北防护林建设刚起步,北方沙害严重,银川更是如此,李晓晴记忆中每年四五月沙子刮不停,有时候天昏地暗。

  但和盐池相比,银川是算幸运的。他用飞沙走石形容当时盐池的沙害,“当时盐池很多地方迎风的那面墙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形成一个沙坡,需要定期用车把沙子挖走。”他说。

  经过近40年的努力,三北防护林拓宽了沙区广大人民的生存空间,结束了沙进人退的历史,李晓晴最直观的感受是最近十多年宁夏春季的风沙天气明显减少,“现在银川成为宜居城市,这与国家为改善生态环境所作的努力密不可分。”他说。

  50岁时,李晓晴选择提前退休,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婚姻家庭咨询方面的知识,“当时我和妻子的关系比较紧张,亮起了红灯,我才知道家庭、夫妻关系的维系也有技巧,需要学习。”他说。

  从那时起,李晓晴开始系统学习婚姻家庭方面的知识,并考取了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开设了宁夏和谐婚姻家庭咨询辅导中心,累计培训了近300名婚姻家庭咨询师,通过公益讲座、专业培训、咨询等方式带动更多的人们转变观念,学习建立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

  李晓晴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民族素质的提升从家庭开始。目前人们对于高质量婚姻家庭关系的需求日益增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人民群众从国家的发展中受益,同时建立更为和谐健康的家庭关系为国家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基础,二者相辅相成。“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更多的家庭带去和睦与温馨。”他说。(加贝)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李金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