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宁夏故事
侠骨柔肠
2018-12-17 06:09:33   
2018-12-17 06:09:33    来源:宁夏日报

  他连续12年舍小家为大家,使数千人得到救助;11年献血小板350份,可救治350名患者;先后骑行数千公里,找到2800多名需救助者。

  他叫丁高强,今年54岁。1990年下岗后,打工,干个体,又失业,一度迷茫、悲观,甚至想以死解脱。不过,他在公益爱心这条路上坚定了生命的方向。

003.jpg

丁高强坚持无偿献血11年。

  “爸!”

  今年暑假的一天,高大魁梧的丁高强正在银川市兴庆区新华街爱心售卖点低头整理摊位,忽然听到女儿熟悉又亲切的叫声后,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女儿叫一声爸,叫哭了一个大男人。路人一时不解。

  丁高强赶紧抹掉眼泪,递给女儿一杯酸梅汤。

  原来,丁高强在新华街做了10多年公益爱心活动,这是女儿第一次当着众人面叫他,以前看到他躲得远远的。

  爸爸街头做公益,女儿为何躲着?

  12年救助贫困者数千,自己却一度家徒四壁

  12月4日,虽是初冬,但寒气逼人。

  上午10时许,像往常一样,丁高强出摊了,在他的爱心售卖点摆上各式各样的鞋垫。

  “一个大男人干什么不好,怎么在大街上卖鞋垫?”许多过往路人不解。

  “别说他们不理解,我的妻子和两个女儿10多年都想不通,一个连家也顾不上的丈夫和父亲怎么像得了‘痴狂症’一样。”丁高强嘿嘿一笑。

  1990年,丁高强下岗,但有一手电焊工手艺,很快实现了再就业,还收了徒弟。虽然工作辛苦,但日子有滋有味。

  2006年,参加了在贺兰山滚钟口开展的一次公益环保活动后,丁高强的公益爱心一下被激活了,积极组织参加各种爱心活动。后来,他的爱心行动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甚至放弃了自己经营的钢材加工店。

  丁高强成了“公益达人”,却由于长年没有收入,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差。

  家里参加房改时,他连1万元的首付都交不起,媳妇娘家人拿钱垫上了。

  小女儿考上大学,他交不起学费,亲戚们凑钱才让孩子上了学。

  “怕丢人现眼。”因为家里穷,妻子一直拒绝新闻记者到家里采访丁高强。

  两个女儿也从不在同学、朋友面前提起自己的父亲,在新华街看到丁高强做公益时,都会远远地绕道而过,从不和他打招呼。

  一次,小女儿因病做手术,需要交近3万元费用,可他手里一分钱也没有,又是亲戚们垫上了。

  “你这个穷光蛋,连自己的孩子都顾不上,还帮什么别人!”这次,丁高强的妻子急了。

  面对妻子和亲戚的责备,看到女儿失望的目光,感到自己对家庭的无助,丁高强情绪极度低落,甚至想一死了之。

  然而,当丁高强想起贫困地区孩子们渴望的目光,想起他们受到救助开心的笑容,他默默擦干眼泪,暗下决心:传递爱心,不管多难,都不能放弃。

  这一坚持就是12年。也让自己从一个“公益达人”成为最美银川人、宁夏最美志愿者、感动宁夏十大人物。

  现在丁高强有了自己的“慈善事业”——新华街爱心售卖点,这是银川市文明办和城管部门批准的。

  丁高强夏天卖饮料,冬天卖鞋垫,一个月能收入3000元左右。

  “夏天卖饮料时,我会把利润的15%拿出来捐赠给慈善机构,冬天卖鞋垫时,凡70岁以上的老人购买均免费。”丁高强说,用自己劳动所得救助别人更快乐。

  从去年5月起至今,丁高强通过自己的劳动已经捐赠6000多元,免费为老人赠送鞋垫1000多双。

  12年来,丁高强救助了数千孤儿和贫困学生。

  “现在最开心的是,媳妇和孩子也渐渐理解了我的所作所为,不再指责。”丁高强说,有了家人的支持,他帮助别人的劲更足了。

  11年无偿献血小板350份,可救治350名患者

  11月23日一大早,丁高强骑着自行车来到宁夏血液中心献血屋。这是他第175次无偿献血。

  “丁哥,又来了。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你无偿献血整整11年了。”丁高强是这里的常客,每个医护人员都和他是老朋友了。

  不用医护人员引导,丁高强熟练地坐到献血仪器上,与医护人员谈笑间,血液已开始在机器上流淌着,循环着。

  一边献血,丁高强一边像个专家一样给记者讲解。

  “献血分献全血和献血小板。献血小板每月最多献两次,一般一个人一次献一份血小板。我身体素质好,每次献两份,可以救治更多的人。”

  丁高强自小喜欢武术,也曾是个练家子,年轻时可劈断锹把,能用脖子卷曲指头粗的钢筋,还可以举起上百公斤的重物,人称“铁汉”。

  “铁汉”更有柔肠。

  2007年,丁高强得知他的朋友王洪斌一直坚持无偿献血后,和王洪斌立下一个约定:看谁先献够100次血小板。

  这是一场爱心“比赛”,更是兄弟间的互相勉励。

  2007年11月24日,丁高强走进了献血屋……

  11年里,只要身体允许,丁高强坚持每个月献两次血小板,每次献两份,风雨无阻。

  如今,他已无偿献血小板350份,相当于献全血近7万毫升,可以救治350名患者。

  “这等于把我身体里的全部血液献出去10多次。”丁高强说。

  丁高强不仅自己献血,还成了义务献血志愿者,他组织“最美银川人”及爱心人士集体无偿献血4次,参与人数200多人次,无偿献血7万多毫升。

  丁高强三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还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五星级志愿者。

  丁高强不仅无偿献血。

  2011年,当丁高强得知许多患者因为得不到捐献的器官不治而亡时,不少医学院校因为没有真正的人体器官只能用模型进行教学时,他开始有捐献自己器官的想法。因为家人的担心,丁高强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2016年3月初,丁高强得知一位好友承诺身故后捐献遗体后,他趁热打铁做通了妻子和孩子的工作。

  当年3月18日,丁高强走进宁夏红十字会,正式签订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承诺死后自愿无偿捐献自己的所有器官用于救治器官衰竭的患者和医学教学。

004.jpg

丁高强(左)在了解贫困患者家庭情况。

  骑行5000多公里,寻找到2800多名需救助者

  10月31日,虽未入冬,宁夏六盘山深处已是山风呼呼、寒意浓浓。

  上午9时许,隆德县城通往杨河乡的山路上,8名自行车骑行爱好者迎着风,艰难地骑上一个大坡又一个大坡,汗水顺着每个人的面颊流下。

  “李飙怎么不见了?”当大家骑到杨河乡上岔小学时,忽然发现少了一个人。

  电话打不通,怎么也联系不上。

  “快去找!”

  话音未落,骑行者中的一个大个子已经骑着自行车蹿出10多米。

  没错,此人正是丁高强,“环骑宁夏公益行活动”的发起和组织者。

  2012年,丁高强和他的“献血友”王洪斌得知,很多贫困学生的信息因为不能及时在慈善公益组织登记,长年得不到救助。

  “不如骑着自行车寻找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丁高强和王洪斌一拍即合。

  二人成立“斌强”爱在行动志愿服务队,并于当年5月5日开始了首次“爱心环骑宁夏公益活动”。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二人骑行1000多公里,采集到同心县、固原市原州区、西吉县等地几十名贫困儿童的信息。

  在二人的带动下,“环骑宁夏公益行活动”成为一项品牌公益活动,已开展4次活动,参与的人从2人发展到8人,先后采集到2800余名孤儿、贫困学生、老人及患者的信息。

  “每次都有几十名骑行爱好者报名,但为了安全只能控制人数。”丁高强说。

  今年,他们把采集信息的目标定为贫困患者。

  10月28日,丁高强、姚惠忠、赵东升、刘德新等8位骑行爱好者,从银川出发。

  隆德是他们要去的第四个县(区)。在这里他们不仅要寻找贫困患者,还要将爱心人士捐赠的140件棉衣送到隆德县杨河乡上岔小学。

  从隆德县城出发到那里有30多公里山路。平时30多公里,他们只用1个小时就可以骑到,“但那里的山路特别难走,上坡一个接着一个,我们用了2个多小时才骑到。”今年69岁的赵东升已是第三次参加环骑宁夏公益行活动。

  经过1个多小时的寻找,他们终于找到走错路的李飙。此时,已是中午吃饭时分,但上岔小学的300余名师生依然在校园内列队等候着。

  “一路骑行,一路寻找,我们发现,虽然现在宁南山区百姓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些家庭还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里的情况看了让人心疼。”66岁的刘德新第一次参加这项活动,一路下来感触颇深。

  11月2日,8名爱心骑行者前往彭阳县白阳镇罗堡村寻找贫困患者。

  这是一个藏在大山深处的村庄,进山的路全是土路,而且路窄得只能勉强通过一辆车。

  丁高强等人骑行在崎岖的山路上,不时因为坡陡或风太大停下来,推着自行车上山。10多公里山路走了1个多小时,才在山顶上看到沟下有一户人家。又经过20多分钟艰难攀爬,他们才到了村民杨秀莲家中。

  看到杨秀莲因患病致使家庭生活十分困难的情景,8位硬汉偷偷抹掉了眼眶中的泪水。

  “一路下来,这种情景更坚定了我们骑下去寻找更多贫困患者、为他们找到爱心救助的决心。”丁高强说。

  8天,他们骑行1000多公里,寻访7个县(区),找到31名贫困患者。

  为了让患者早日得到救助,一回到银川,8人分头行动,不停地奔波于银川市各家医院之间。

  “已有8个贫困患者得到救助。”11月27日,看着手里的救助名单,丁高强告诉记者,希望自己的行动能够感召更多人参与到公益慈善活动中,让更多的人得到及时救助。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李金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