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宁夏故事
三张照片,浓缩宁夏移民搬迁脱贫史
2020-10-21 18:55:47   
2020-10-21 18:55:47    来源:宁夏新闻网

1.jpg

 搬迁前,在老家自家土坯房前。

2.jpg

  刚搬迁到枣香村时的王喜梅。

微信图片_20201021070249.jpg

  2020年9月,62 岁的王喜梅在自家院里,身后是挂满了果的果树。

  本报记者  谢薇   文/图

  10月20日,记者来到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枣香村村民王喜梅家,她的老伴田社会正在准备烧暖气。王喜梅做过手术,怕冷,田社会要提前把自制锅炉烧起来。

  30年前,刚嫁到隆德县山河乡聚马岔村的王喜梅,怎么也没有想到,会过上做饭用自来水、冬天烧暖气的好日子。“那个时候肚子都吃不饱呢,哪能想到这些!”老伴田社会笑眯眯地说。

  30年前的苦日子,定格在一张王喜梅拄着棍子、站在家里快要倒塌的土坯房前的一张照片上。那时候她刚得了一场病,头发掉了不少,为了看病,家里欠了不少债。

  1990年刚搬到枣香村时,连路也没有,出门就是两脚泥,虽然向往着山外的世界,可是真下定决心走出来,日子到底咋过,夫妻俩心里还是没有底。刚来新家园的王喜梅,穿上高跟鞋,给自己拍了一张照片。那时候的她,脸上写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可是心里还是有着隐隐的担忧。

  由于土地盐碱化严重,枣香村无法种植其他作物。通过石嘴山市相关部门项目论证及科学布局,确定了建设日光温棚种植蔬菜的发展路子。2006年至2013年底,枣香村共建成二代节能日光温棚253栋,并于2014年被石嘴山市政府、自治区农牧厅命名为“石嘴山市枣香村永久性蔬菜基地”。2016年,在村党支部书记等6名党员的带领下,村里优先开展建设第四代日光温棚,以更加先进的设施、更加科学的种植方式、更加贴心的传帮带服务,带动24户村民加入基地,建设第四代日光温棚30栋。田社会脑子活,建起了两个温棚。目前全村共有温棚286栋,主要种植西红柿、辣椒等作物,每栋棚年平均收入2万元左右。2016年,枣香村人均纯收入就达到10930元。

  致富路子走对了,两口子信心更足了。田社会告诉记者:“在老家就能看到那么大点天,来到这里机会多得很。”通过勤劳的双手,这几年,家里盖起了砖瓦房,三个女儿先后考上了大学,毕业后都有了稳定的工作和生活。2016年,枣香村党支部邀请大武口区农技中心专家、党员致富带头人开展不同专题种植技术培训,带动更多村民增收,在自治区林业厅、农牧厅、大武口区农机推广中心的通力合作下,枣香村第一个葡萄试种示范温棚成功建立,迈出了种植产品多元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第一步,每栋产值达5至10万元。2017年2月21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政府与德信控股(马来西亚)有限公司成功签订了DXN螺旋藻、灵芝、菌菇、虫草研发种植基地项目协议,计划在枣香村进行基地规划建设。该项目建设用地共需1000亩,预计新增就业岗位120个,同时将进一步优化枣香村种植结构,形成蔬菜、水果、菌类产业种植齐头并进的新兴发展模式。

  在王喜梅和田社会身后,是老家山河乡整乡搬迁。搬出去的乡亲们和他们一样,搭上了国家生态移民的好政策,都摆脱了过去的苦日子。他们的老家六盘山地区则通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生态修复,逐渐恢复了绿水青山,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多,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象。

  如今,田社会和王喜梅都有养老金,每个月像城里人一样“领上了工资”,看病能报销,过上了安康富足的生活。(谢薇)

  ,

【编辑】:闫文丽
【责任编辑】:孙晓村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