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宁夏故事
梁云夫妇痴心耕耘文化园
2021-05-07 12:20:32   
2021-05-07 12:20:32    来源:固原日报

000.jpg

  梁云夫妇俩制作花灯

000.jpg

  梁云文化大院非遗培训

  走进梁云家里,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三个陈列馆内布设有皮影、剪纸、绘画、书法作品,无言地诉说着主人特有的文化情怀和西海固人在一啄一饮间留下的文化遗存。

  梁云会做木活,会拉二胡、唱戏、演皮影。

  朱彩霞是梁云老伴,会剪纸、画画、创作小戏,还会编议程词。

  梁云家住原州区中河乡庙湾村,凭手艺吃饭的本领代代延续,随着时间的推进,他们继承和发展的手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紧跟时代步伐,梁云创作编排出很多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戏曲、小品,并通过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一些古老文化在他们手里绽放出新的枝蔓,也让古老传统文化孕育出新的华章。

  皮影板胡琢心趣

  梁云住在一个四合小院里,古朴典雅,透着主人的精神风貌,干净、整洁、舒适。院前一个小剧场,剧场里面十二生肖剪纸图装饰的墙面,独特生动,让人耳目一新。小小舞台幕帘高垂,流苏华美,乐器列队,座椅成行。每逢节假日、农闲时节,笙歌阵阵,响彻云霄,剧场的演出吸引着四方乡邻,让村里浸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后院是三个展馆,文玩展室琳琅满目,农耕博物馆里各类农具展现了农业文明历史脉络,非遗展室里精美的剪纸、刺绣、书画作品,彰显着主人的心灵手巧。

  梁云出生于一个手艺世家,父亲是个老木匠,木活儿做得细致、认真,有板有眼。父亲当学徒时,跟着师傅在固原城到处盖房子,现存于东岳山的几处大殿,就是父亲跟着师傅一起盖的。大殿对木工的手艺要求特别高,木活需要精细,要给房梁上走出飞檐,给柱子上雕龙刻凤,没有相当的手艺,拿不下这些活。

  梁云自小给父亲打下手,不仅学会盖房子、做家具,给房梁上雕龙画凤,更主要的是学会了做二胡。自从学会做二胡后,他改进二胡制作工艺流程、大胆创新,把做二胡的手艺发扬光大,生活困难时期,他靠做二胡维系着一家人的生活。

  梁云父亲最早是做板胡的,先用土做成板胡模型,再把桐木板放在模子上,用麻线扎紧,后用皮胶包住。这样做,不仅要有桐木,工序还比较繁杂,一不小心,模型出了问题,做出来的板胡音色不正,音质也就大打折扣。而梁云就地取材,用当地产的梨木做,不仅减少了成本,也简化了工序。

  30年过去了,提起做二胡的工艺,梁云至今有一股兴奋和激情,张口就能叙述出整个流程。

  梁云父亲除了做木匠,闲暇时间还组织村民演出皮影戏,父亲演皮影戏是一把好手。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父亲的带领下,梁云在家里组织皮影戏演出。那时候文化生活单调,村民们隔三岔五能看一场皮影戏,已经是不错的娱乐活动。在演皮影戏过程中,梁云一家齐上阵,大哥拉板胡,三个弟弟妹妹都参与演出。有时候忙不过来,梁云一个人扮演几个角色,不知不觉中,他学会了演皮影,也学会唱戏,并逐渐能拉会唱。至今,梁云是固原市乡村文化人里,能拉会唱的少有的文化能人。

  梁云家里演出皮影戏时,村民把整个院子围得水泄不通,看不见的人甚至爬在树上、墙头上看,这让梁云觉得能为更多人服务也是一种快乐,虽然演出排练要付出很多劳动,甚至要牺牲更多时间、财物、人力,但是演出后乡亲们的热烈反响回馈给梁云满满的成就感,纵然很累,他也乐意。

  用爱好替代劳动

  18岁开始,梁云就在农业合作社组织自乐班,一边演出皮影戏,一边唱秦腔。农业合作社时,自乐班是村民消除疲劳的最佳场所,他们白天劳动,晚上排练。生产队给他们演一场戏记10个工分。受工分的吸引,村里的一些年轻人都愿意在闲暇之余参与到自乐班。后来,皮影戏不演了,他们组织唱秦腔,梁云因为喜欢秦腔,觉得那一声苍凉浑厚的古韵里,包涵着大西北人个性中的粗狂和豪放,也有对生活的寄托。

  后来,梁云当了庙湾村的党支部书记,更加注重村里的文化活动,白天忙于农业生产,晚上组织大家排练、演出。逢年过节,庙湾村的大戏红红火火,从未间断。

  为了让秦腔演出更有专业水准,梁云专门从原固原秦剧团请人为他们培训指导。在培训过程中,他认真学习《红灯记》,并担纲主演,演出中一招一式,很有派头,老百姓特别喜欢看。庙湾村的演出中,年年有《红灯记》,老百姓百看不厌。一度时期,梁云主演的《红灯记》在方圆出了名,各村春节组织演出时,非要请梁云去唱《红灯记》助阵不可,只有看了这出戏,似乎才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春节。开始时,周边村子村民都跑到庙湾村看戏,后来各村自己也组织唱戏,梁云成了现成的指导老师,他给周边各村帮忙排练,编排戏曲。

  夫妻同心无事不成

  梁云说自己的爱好与老伴的支持和帮助密不可分。

  老伴朱彩霞文化程度不高,只上过两年小学,但是她有着比一般人都高的悟性和天赋,不仅心灵手巧,而且过目不忘。

  梁云在制作皮影过程中,老伴帮忙用生牛皮画出人物、裁剪出样子,然后一点一点连接起来,毫不起眼的几块牛皮,经过她的刻、剪、勾、连,一副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就展现在大众视野里。再配上色彩、动作、唱词等,看一台历史剧就是群众最佳的娱乐活动之一。俗话说“牛皮灯影子唱成大戏”说的就是这个,可见牛皮灯影子最初之于大众是很有教益作用的。

  在协助丈夫作皮影时,朱彩霞边做边默默记忆,哪一个人物是哪本戏里的、哪个朝代的,这本戏反映了哪些历史故事。时间长了,她慢慢认识并记住了很多历史人物,关羽红脸长髯、张飞黑脸大髭、貂蝉貌美如花、王宝钏寒碜凄惨,一系列的人物从手中做出来,也留存在记忆深处。10年时间里,她制作皮影的手艺越来越好,其中制作的历史剧《华亭相会》中的人物张梅英和高连举,两幅80公分高的皮影作品,在北京参加全国民协组织的皮影展中获奖。

  之后,除了干农活外,冬闲时间,朱彩霞试着动手鼓捣,不经意间她能用纸剪出一幅幅作品。开始是简单的花鸟鱼虫,以喜鹊腊梅、连年有余等为主。慢慢又剪出了十二生肖。经过几年不断地精心打磨和用心学习,朱彩霞剪出的十二生肖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见了的人都爱不释手。于是她剪出各种型号,一时间在市场上颇受青睐,其中一组大型的十二生肖剪纸作品以5000元的价格被人购买。

  随着剪纸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和接受,朱彩霞名气也越来越大,她被原州区文化馆评为剪纸传承人,经常外出参加各类培训班。后来,作为优秀传承人也去各乡镇培训其他剪纸传承人。

  朱彩霞对剪纸的痴迷程度越来越深,从花鸟虫鱼转向历史人物,也从简单直接向有故事、有内涵、有历史方面发展。记忆中的历史人物似乎从脑海中跳出来了,她将皮影戏和戏曲中有价值的成分,融入到剪纸作品中,随之二十四孝图、生旦净丑图,一一从她的手里剪了出来。

  朱彩霞剪纸技艺越来越好,参加培训学习的层次越来越高。先后多次参加宁夏文联民协、自治区文化厅联合举办的西北五省文化人才暨春雨工程大讲堂、宁夏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班。

  后来,朱彩霞又根据现实生活创编小戏小品,脚本打磨成熟,丈夫就组织自乐班排练,夫唱妇随,其乐融融。在春节耍社火时,她创出新的社火议程词,年年有新内容。

  创办固原首家文化大院

  梁云夫妇一个创编、一个演出,自乐班成了村里群众的娱乐中心。

  新时期,夫妻俩又重拾皮影技艺,在家里制作、在村里演出,他们不能让这项古老的非遗传统技艺在他们手里消失。

  2012年,梁云在自乐班基础上创办了固原市第一个文化大院,在原州区文化部门的支持下,盖了小剧场,设有演艺大厅、艺术品陈列室、娱乐室等宣传文化阵地。剧场以朱彩霞的十二生肖、二十四孝剪纸作品做装饰,文化氛围浓厚。同时,每年组织群众编排演出皮影、传统秦腔、眉户剧、快板舞蹈、小戏小品等节目数百场,还在文化大院举办刺绣、剪纸、手工艺品培训班。

  2013年,梁云为给多年收藏的老式农具找到一个安身之处,又在院子后面盖了非遗陈列馆博物馆,把多年花心血积攒的所有东西物归其类,一个依托文化大院渐有规模的文化基地雏形初具。非遗馆收藏了不同年代的农耕器具、瓦塑、剪纸刺绣、皮影、书法、绘画等作品近万件。

  梁云文化大院自建成后,文化活动一直热火朝天,村民也围着文化大院唱戏、看戏,整个村子沐浴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梁云文化大院文化活动得到本地媒体关注,又被宁夏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引起了区内外文化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2015年,梁云文化大院被自治区文化厅命名为自治区第五届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基地、皮影文化传承基地,全面展示西海固的传统文化。随着基地的扩大,梁云不断吸收新的文艺爱好者,扩大演出范围和内容,让大院成为展示社会公序良俗的舞台。

  同年,梁云文化大院荣获“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广电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016年,梁云文化大院被文化部表彰为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2019年,全国共评出479名乡村文化能人,梁云夫妻俩名列其中,并且是宁夏9名乡村文化能人中的代表,是固原市仅有的4位乡村文化能人中的佼佼者。

  (记者 何晓晴 文/图)

【编辑】:任爱中
【责任编辑】:任爱中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