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关键在干部。基层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要善于倾听民声,让自己沾满“泥土”,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
坐“一条凳”,深入群众。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是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领导干部要跟老百姓坐在一条凳子上”是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经常对政和县党员干部说的一句话,体现了对群众的尊重和与群众同甘共苦、肝胆相照的政治本色。基层干部长期在基层工作,只有面对面、心贴心,怀揣满腔的热忱,放下官架子、眼睛向下看,才能将双脚深深扎根在土壤里,涵养想问题、干事情的底气。
说“一种话”,融入群众。讲话是一门艺术,更是基层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一项基本功。基层工作纷繁复杂,点多面广,和群众沟通,要少讲官话、套话,多讲“方言”“土话”,经常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与他们沟通交流、宣传政策。如果能讲到群众心坎上,往往事半功倍、一通百通。要在深刻理解党的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通俗简单的道理,把理论与当地实际、受众群体结合起来,既深入浅出,又紧贴群众需求,使他们在听的既入脑又入心,做到能上百姓的炕头聊天,能下农民的地头问难。
做“一件事”,服务群众。“为政之道,贵在实干”。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只有带着情感去做,才能有无尽的动力。下基层只是途径,服务基层、解决问题才是“接地气”的目的。要随时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虚心接受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及时帮助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当好基层发展的“主心骨”、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要把群众当亲人,把联系服务群众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心中放着百姓,脚下沾满泥土,摸实情、查问题、找实策,努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马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