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太子触犯新法,卫鞅曰,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于是削太子封地爵位,刑其傅公子虔,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至此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三国时期,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痛斩爱将马谡,自断臂膀,自贬三级,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以法不避亲疏的治国理念,使蜀国国力迅速恢复,再度强盛。
这些历史故事表明,难以“两全其美”的时候,就需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在治理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时壮士断腕亦是一剂必备良药。
日前,媒体报道了自治区生态环境部门督办宁夏启元药业有限公司搬迁整改工作。启元药业恶臭扰民车间搬迁时限为2020年底,污染企业搬迁的背后,实际上是经济利益与“祛除二十多年药业恶臭扰民顽疾”之间的较量。宁夏,再一次用“壮士断腕”彰显了生态立区的决心。
回顾我区生态环境治理历程,各种立法、规划、专项行动的实施,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因种种原因,一些生态环境顽疾却久治不愈。近年来,我区用“对损毁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的169家矿山企业全部关停退出”“泰瑞药业等一批企业搬离市区”“取缔封堵58个入河湖、排水沟工业企业直排口”等一个个实际行动,向人们表明:生态环境面前,我区不惜壮士断腕。正是这一个个壮士断腕,换来了“伤痕累累的贺兰山渐披绿装”,换来了“首府优良天数持续增加”,换来了“黄河宁夏段干流水质22年来首次连续15个月保持Ⅱ类优质水质”,更换来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共识。
无数实践证明,壮士断腕是改革与转型阵痛期中的一条定律、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体现的是勇气和坚韧,不惧荆棘丛生,不畏暗礁险滩,只要下定决心和狠心,就能最终赢得改革胜利。当前,我区生态环境治理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一个个硬骨头依旧横在面前,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持续发扬壮士断腕的精神,敢于揭短亮丑、动真碰硬,扭住突出问题不放松,瞄准顽疾果断亮剑,不彻底解决问题决不收兵。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突破一道道关隘,啃下一个个硬骨头。(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