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制度,是一个根本制度。干部要联系群众,要经常从工人、农民那里吸收新鲜血液。不论在工厂还是农村,干部要永不变质,参加劳动就是很重要的问题。过去我们经常是倡,但是不易行得通。要领导得好,就要参加劳动。譬如在农村,生产队也好,生产大队也好,公社也好,干部领导得好不好,关键在于他是不是参加劳动。所谓参加劳动,不是参加几次,而是除一部分时间做工作外,真正同工人,社员一块,做够一定数量的劳动日。干部一参加劳动,同群众的关系就搞好了,收入也增加了,也不需要多吃多占了。工厂里也有这个问题。譬如有的车间的卫生条件非常不好,劳动条件很差。干部不参加劳动,好多年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现在他到车间劳动,身受其苦,很快就解决问题了。干部到车间劳动,好多技术问题同老工人、技术员一商量,很快也就解决了。还有的地方的宿舍好多年都乱得不得了,干部一住进去,就感觉到了问题。干部一到工人食堂吃饭,就了解到饭菜是冷的夹生的、卫生条件差等问题,也可以很快就解决这些问题。同吃、同住、同劳动,也是一个根本制度。
还有一系列问题,包括不请客、不送礼、不用人名命名地名等等,这都是制度问题。一系列的政策问题、制度问题搞好了,就可以保证我们不变质,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直走到共产主义。
我们要建立一套好的作风、好的制度,一代代地传下去。这是我们正在干的事情。
·学习笔记·
这是一九六四年五月十九日,邓小平同志会见越南劳动青年代表团时谈话的一部分。
邓小平同志通过分析劳动制度深刻指出,一系列的政策问题、制度问题搞好了,就可以保证我们不变质,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直走到共产主义。
“没有党的领导也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要制定各种条例,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党的制度建设,对制度治党作了深入思考,为我们提供了历史镜鉴。
在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重温邓小平同志相关讲话,可谓正当时。我们当深刻认识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编辑: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