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强服饰车间内工人正在加紧生产
宁夏丰源纺织车间女工正在检查纺线
泉祥户外纺织车间里工人仔细做工
西吉县闽宁产业园
中午休息不回家的女工仍在忙碌
制包流水线上一片忙碌
工人将加工好的服饰进行包装
编者按
春寒料峭犹觉暖,固原大地纺织服装加工车间里的机器轰隆声和忙碌的身影,让初春的空气变得格外灵动,万物正在复苏,勃勃的生机与希望如期而至!
自2017年,我市招商引进了首家纺织服装企业以来,经过三年多的积极洽谈,多方扶持,至今已发展至19家,企业服装、纱线产能也分别提高至250万套、2000余吨,企业户均吸纳就业人数达80余人。总投资5亿元的丰源20万锭纺纱项目、总投资13.6亿元的中达传20万锭纺纱项目、总投资4.8亿元的双文绒业高档羊绒制品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华人礼服服装产业园等项目相继落地建设,使纺织服装业在我市已初具集群发展态势。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固原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本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毅然将纺织服装产业写入“十四五”规划,作为我市全力培育壮大的四大产业之一,用以优化全市产业结构、促进工业绿色发展,使之成为带动固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春节期间,本报记者深入部分企业,进车间、跑厂房,探访纺织服装业在我市的发展情况,记录拍摄的同时,不禁为车间里忙碌的身影而感动,为企业和工人在春节期间的坚守而感动,更为固原大地上这个方兴未艾的产业崛起而欣喜。
补产业空白 促百姓就业
2月17日,正月初七,固原市内很多工厂还处于春节放假期,但位于固原经济开发区的宁夏丰源纺织有限公司的厂房内却是机器轰鸣,工人正在加班加点生产。
“我们的订单已经接到了明年5月,必须加班加点才能完成。这个春节,厂里没有放假,按照国家规定,我们给每个工人发高于平时三倍的工资。当然,今年我也留在固原过年了。”宁夏丰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宫波说。
当初选择从山东来固原,按宫波自己的话来说,“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让我在固原投资办厂了。”
2017年,宫波的纺织厂在吴忠市已经很有规模,当初有朋友约他到固原来玩,没承想趁着旅游的机会让他发现了这里的商机,“固原具有发展纺织业的很多优势,却没有一家纺织企业。”
宫波看到的商机正是我市引进发展纺织服装业的优势所在。
“我市具有气候、生产力等‘五大优势’条件,可以说对引进和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高文斌简单的话语里充满信心。
很快,在双方洽谈、协商下,当年9月,宁夏丰源纺织有限公司20万锭纺纱和服装项目顺利落地。
建厂房、购设备、招工、培训……次年11月,5万锭纺纱生产线正式建成开工,由此,填补了我市纺织产业零的空白。
作为国内一家专业从事纺织服装的领军企业,宁夏丰源纺织有限公司20万锭纺纱和服装项目采用了当今国际上先进的紧密赛络纺技术,进口全自动化一流设备,使之前需要10多名产业女工从事的三条纺纱生产线如今只需一人即可完成。
为了让工人安心留下,以厂为家,企业与所有进厂员工签订合同、为其购买了“五险”,同时,还建立了完备的激励考核机制,可以说,只要干得好、干得多就能拿得多。
家住西吉县马莲乡南川村的苏小兰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
进厂不到一年时间,她已由一名实习工成长为合同工,每月3000多元的基本工资,加上产量奖、质量奖、全勤奖等,加起来能拿到4000多元,让她觉得很有脸面,“现在我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不仅收入高了,家庭地位也跟着高了,不用再向丈夫伸手要钱,活得更体面,更独立了。”
现在工厂里的200多人,都像苏小兰一样,不但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生活的精气神也更足了。
“去年,我们产值达到1亿元,今年,会完成20万锭纺纱项目建设的50%,届时会解决就业人数1000多人,产值达到8到10亿元。”提及未来发展宫波信心十足。
农家主妇变身车间女工
2月8日,站好最后一班岗,陈光平准备关闭厂房,返回福建莆田老家与家人团聚过春节。
从2019年8月闽宁协作进入西吉闽宁产业园投资建厂后,他就经常往返于福建、西吉两地,“我们从福建一起过来三家企业,都是从事服装类加工的。宁夏源升服饰有限公司主要承接“七匹狼”“稻草人”等知名品牌服饰的生产;宁夏天菲服饰有限公司主要做运动服饰;宁夏吉强服饰有限公司主要制作救援服、安全服。现在快过春节了,其他两家公司都已经放假,我们再干最后一天也就放假了。”宁夏吉强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光平介绍说。
作为远道而来的福建厂家,陈光平对于来西吉投资办厂很是感慨。
“虽然出现诸如路途遥远,运费高等问题,但当地政府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优惠保障政策,去年,仅我们吉强一家企业年产值就达1800多万元。”
在投资方获利的同时,他们也为当地百姓就业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现在每个月1800元的工资,正常上下班,中午可以回家给娃娃做饭,方便得很。自己挣了钱,花起来也畅快多了,感觉腰板都挺起来了。”36岁的女工魏变卓开心地说着自己的变化。
像魏变卓一样由农家主妇转变为产业女工,在这三家福建来宁企业中共有400多人,她们每天工作9小时,工资按件支付,最少的1000多元,最多的能拿到4000多元,工资稳定,生活有保障,人人都觉得很有面子。
“我们是做外贸出口的,产品全都销往欧美国家,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4月底,所以,今年我们准备再扩大产能,到时产业女工人数可达到1000多人。”陈光平充满信心地说。
小包包承载大梦想
面料、里料、衬料、拉链、胶水、缝纫线、五金配件等材料被分门别类送到不同的生产线,在工人手中翻转、跳跃,经过裁剪、粘合、缝纫等30多道工序,一个个精致的帆布小包就完成了,这些成品包将被运往国外市场。
春节期间,好多企业都已经放假,可是泾源县泉祥户外纺织扶贫车间里还是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除了腊月三十、正月初一两天假期,从正月初二开始,厂子里就恢复了生产,每天有60多个工人自愿回厂上班,期间工人工资加倍。
老板黄水海也放弃回老家,选择就地过年,留在厂子里和工人一起加班加点生产。“我们的订单排得满满的,工厂假期正常生产,一方面是让工人能挣到更多的钱,一方面也是为年后的复工复产做好准备。”黄水海说。
宁夏泉祥户外纺织有限公司是2019年闽宁协作引进企业,黄水海落户泾源建厂,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发展,企业现在有四个生产车间,生产背包、手提包、军用包等产品,销往欧洲、南非等国家,订单供不应求。企业带动泾源当地稳定用工数量达到300多人。
经过近两年的稳扎稳打,企业今年将继续扩大生产线,一个小小的包,承载着闽宁两地人的创业梦、就业梦和财富梦。(记者 王平花 李 慧 李飞龙 白建业 实习生 张 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