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本网推荐
暖暖的西桥一巷
2021-03-10 18:04:37   
2021-03-10 18:04:37    来源:银川日报

  西桥一巷。

  初春时节走在西桥一巷,有一种暖暖的感觉。西桥一巷有很长的一段,西边是围墙,东边是小区居民楼,巷子被两堵墙“包裹”,这种“包裹”造就的“局促”,将很多照进小巷的阳光聚拢起来,久久不散,也让这条小巷显得温暖。

  西桥一巷的春天

  西桥一巷位于解放西路和唐徕渠交会处西北角,在一片居民区内蜿蜒,走向为西北——东南,它的东头和西桥巷相接,西头延伸至唐徕公园。从东头写着“西桥一巷”的小小路牌处进入巷子时,一种沧桑感扑面而来,小巷很窄,最宽处也不过5米左右,两侧是老旧的居民楼,开车进来,掉头比较困难,如果开到最西头再想返回,只能倒车出来。

  这里给人的感觉老旧,但一点都不衰败。巷子很窄,但阳光很多,或许正是这种窄小,聚拢了更多的阳光,在巷子里行走,风很轻,抬头是一角湛蓝的天空,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居民小区紧挨小巷而建,仅隔一道铁栅栏,透过栅栏望进去,居民小区里,几乎每栋楼前,都有一块菜地,地里是露头的韭菜和发芽的菜苗,小区里有各种树,枣树、梨树、椿树……喜鹊和麻雀穿梭枝条间,或在小院里闲庭信步,享受春日。旁边的居民楼垂垂老矣,但一点不影响这里散发着浓郁的春的气息。

  藏着历史的沧桑

  如果翻开这条小巷的历史,它的“春天”同样生机勃勃。宁夏地名专家郑济洧说,如今这条不过500多米的小巷子,曾经可是从“老城”(现兴庆区)去往“新城”(现金凤区)的必经之路。

  今天的西桥一巷西端,连接着唐徕公园,从唐徕公园穿过去,就到了一座木桥前,这座木桥,就是老银川人口中所说的“老西门桥”。翻开1988版的《银川市地名志》,再与现在的电子地图比对,老西门桥的位置没有变化,西桥一巷的走向和长度,基本没有变化。《银川市地名志》记载,西桥一巷长约530米,宽约4米,自然路面。为原城区至新城道路一段。1981年人口普查时因其靠近西门桥而得名。巷内均为居民住宅。

  再往前追溯,这短短530米小巷,却可从千年前说起。郑济洧介绍,《乾隆宁夏府志·古迹》称:“怀远故城,今府城。唐仪凤二年为河水泛损,三年更筑新城。”

  怀远“新城”,即清代宁夏城(也即银川老城)所在。1300多年来,历经多个朝代,银川城的位置没有变化,西桥一巷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也一直是老城向西跨过老西门桥,去向新城的必经之道。“估计从有了唐徕渠,就有了老西门桥”,郑济洧推断说,由此而见,连接老西门桥的西桥一巷,它的历史自然不会短。

  郑济洧说,老西门桥是宁夏古城的西门户,明代时,这座桥是向西边贺兰山下运送兵马辎重的重要通道,清代新满城建设完成后,西门桥更是连接宁夏府城和新满城的重要通道。今日想象,当年繁忙的西桥一巷一带,应该是商贾云集。

  变了的和没变的

  “老西门桥”是银川人和“新西门桥”对比而来的名字。《银川市地名志》记载,1954年,为了建立一条通解放街(今解放路)、横跨唐徕渠的笔直道路,政府在唐徕渠上新建一座桥。这座桥便是今天人们所说的“新西门桥”。“新西门桥桥刚修起来的时候,我们都叫钢筋桥。”家住西桥巷旁兴胜小区的居民马丽华说,她记忆中的老西门桥一直是木桥,包括现在,桥面也是木头的。

  从新的西门桥建起来之后,老西门桥就少有车辆通行了,如今基本上是座景观桥,只有附近的居民行走,西桥一巷也不再是通往新城的要道,慢慢就变成了如今的小巷子。“我还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人们赶着马车从西桥一巷经过,上了西门桥,然后向新城走去。”68岁的马丽华说,那时候的西桥一巷还是土路。夏天站在西桥巷向西望,一条灰白色的土路蜿蜒向前,土路两边是郁郁葱葱的农田。

  马丽华在这里住了一辈子,如今依然住在这里。现在,几乎每天,她都会穿过西桥一巷,到唐徕公园去锻炼身体。“和过去比变化太大了,但我住习惯了,就一直没有搬,这里住着舒服。”马丽华说,西桥一巷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有了公园,交通方便了,生活水平天翻地覆。

  西桥一巷变化太大,但依然有没有变的东西。翻开1988年的银川市城区地图,和如今的电子地图对比,西桥一巷的长度和走势几乎没有变化,这里的楼房也还是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楼,这里的树木,是有着几十年树龄的老树,临近中午时分,这里的小区院子里,笼罩着一股浓浓的饭香,让住在这里的人家和路过的人都觉得心里暖暖的。(记者 刘旭卓 文/图)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张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