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个周六的下午,在海宝公园都会有一群爱打手鼓的孩子,虽然都患有脑瘫、唐氏综合征、自闭症等心智疾病,但在他们的小蜗牛打击乐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A、小蜗牛“鼓动”心智疾病儿童

  据宁夏助困帮扶慈善联合会会长白芳介绍,小蜗牛打击乐队成立于2018年10月,到现在已经有18个心智疾病儿童加入,虽然组建的时间不长,但是孩子们已经6次登台,把非洲手鼓打出了专业范儿。

  白芳长期关注自闭症、唐氏综合征、脑瘫等心智疾病儿童的生活和帮扶,经过查阅资料和外地同行交流得知,这些心智儿童虽然在唱歌、弹琴、跳舞等常规的艺术形式难以适应,但是对打击乐却有天然的亲近感。通过动作和声音的感染力,孩子们往往能够通过不断地练习而掌握。同时鼓乐所具有的节奏感和参与感也能缓解孩子孤僻的情绪。所以,在2018年10月她和海宝公园心聆乐府的王红霞老师、志愿者梁钢等共同成立了小蜗牛打击乐队,为心智疾病的孩子提供免费的手鼓课程。

  B、数数的鼓谱和“番茄炒蛋”

  志愿者老师梁钢是一位有多年打鼓经验的手鼓爱好者,他之前从没有和心智疾病儿童接触过,第一次上课时他才意识到原来还有这样的一群孩子。第一天上课时,孩子有的呆坐在鼓边,有的一上午也不说话,这让梁刚不得不调整教鼓的节奏和计划。“他们不互动,就先引导他们到鼓前面就好,只要你拍鼓就是进步”。几次课下来,孩子们不再害怕老师了,也开始试探着拍起了面前的手鼓。

  “我们叫小蜗牛是最贴切的名字,因为这些孩子们接受起来真的会比较慢”,梁钢说。为了让孩子们都能更多的融入鼓乐中去,每次一个简单的节奏都会被老师分解成数数和“暗语”。一段节奏中是鼓曲中经常出现的节奏,所以被他命名为“番茄炒蛋”。以前没有这样的“暗语”解释起来就很费力气,但是通过分解,把一段鼓曲变成了数数和各种暗语,效果比以前好了很多。

  来自心聆乐府志愿者王红霞老师说,在他这里,这18个孩子是作为一个组织来存在的。孩子们除了打鼓之外还要接受一些更加有组织的管理方式。“每个孩子一面鼓,每次上完课要自己把鼓收好摆放整齐,上课要给老师问好,下课也要给老师说再见”。所以半年多的教学下来,孩子们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外出演出,如果观众不特别留意都看不出这些孩子的特殊。“我们的训练,也是希望孩子们能够更多的融入社会活动,学会社会上正常孩子的交往方式。”

  C、鼓声背后从冷漠到热情

  16岁的郭辉来自玉皇阁北街永康社区,因为患有唐氏综合征,在宁夏特殊教育学校已经读到了9年级。她的妈妈马女士说,最开始郭辉看了一次鼓乐表演,现场就高兴地手舞足蹈的模仿台上小演员打鼓的动作,所以就特别留意这方面的信息。现在每个周末都来小蜗牛鼓乐队学打鼓,现在已经可以比较流畅的打出整段的旋律。“虽然有时候还是精神不集中,会走神,但是只要一提醒,就能很快的跟得上节奏,打对鼓点”。

  吕宏源的妈妈孙女士说,“在小蜗牛,通过打鼓我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她说,因为孩子患有心智疾病,所以孩子也很少有向别人展示才艺的机会。最开始吕宏源来学鼓的时候,也不怎么打鼓,整个人比较闷,但是整个乐队的孩子大都是他们的同学和校友,所以慢慢的也就开始打开心扉跟上了节奏,也能像模像样的打鼓了。随后小蜗牛打击乐队还组织了到宁夏特殊学校、敬老院、阅海新天地等地方进行演出。“他第一次登台表演时,我的眼泪就下来了,通过打鼓,他也能获得认可和掌声,这都是小蜗牛带给我们的快乐体验”。

  陈玺廷是个14岁的帅小伙,因为氨基酸代谢的原因,也就读于宁夏特殊教育学校,去年也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小蜗牛鼓乐团来学鼓。他的妈妈王慧告诉记者,因为之前在普通小学就读过,因为朋友少所以孩子就有点轻微的自闭症。现在来学鼓之后人变得开朗了,而且会每个周五都会准时对妈妈说“妈妈我明天要去练鼓”,有了热情有了兴趣之后,练鼓也显出了特有的专注与灵气。“参加了孩子5次演出,每次都觉得特别感动,感觉通过小蜗牛打击乐队让孩子又找到了自信”。

  志愿者老师王红霞说,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些孩子的时候,担心教不好这些孩子,但是通过做了半年多的志愿者才了解到,这些孩子其实很善良,熟悉之后也是非常热情而且有礼貌的,给他们上课也会被他们身上的纯真感动,能当他们的老师是一种荣幸。(记者 申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