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 -> 百问百答
如何从心理方面增强自律?
2020-03-15 12:56:28   
2020-03-15 12:56:28    来源:新华网

  白学军

  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院长,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心理学部部长

  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造成了生命威胁,也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威胁。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北京心理学会,邀请了国内30余位心理学家,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可能出现的诸多心理危机,给出了专业的心理干预建议和答疑解惑,助力在不同战线抗击疫情的每个我们,积极应对,用“心”战“疫”。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白天缺乏学习、工作的动力,晚上又因觉得荒废时间产生负罪感,如何从心理方面增强自律?

  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况下,为尽早战胜疫情,多数人选择居家隔离。“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这种日常生活中偶尔出现的“小拖延”,在居家抗疫的背景下变得更加普遍了。生活节奏和生活空间的改变,打乱了人们以往的生活和工作模式,由于缺乏动力性和计划性,不能按时完成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任务,从而产生空虚感,甚至负罪感。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要积极应对,及时调整。

  一、制定计划,自我约束

  自律是指一个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而且还能克制做其他事情的欲望和冲动。如果你想高效率地完成一项重要的学习或工作任务,最好能制定一个可执行的阶段性计划。

  首先,把任务分解成若干子任务,从易到难,先完成较易的子任务,再完成更难的子任务,各个击破。其次,将子任务根据重要程度进行主次排序,先主后次依次完成任务。最后,已完成的任务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标记(如小红旗),及时进行自我激励。

1

  二、行胜于言,付诸行动

  如果你想完成一件事,不要只在头脑中想或在嘴上说,不妨立马着手去做。一旦真正完成一件小事时,就会发现自己还可以完成更多的事情。这是因为,人们的心理活动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初容易接受较小要求,习惯后会接受较大的要求,心理学称为“登门槛效应”。

图片1

  如果你是学生,请吃完饭后坐在书桌旁,翻开自己想要阅读的书,试着看几页;如果你是上班族,请放下手机,督促自己坐在电脑旁,打开自己要处理的文件,要求自己静下心坐几分钟。如果真的按上面的要求去做,你就会发现奇迹出现了。原本只想读几页书,结果不小心读了几十页,而且还想继续读;原本计划花十来分钟处理文件,结果处理完后又继续处理别的文件,半天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三、互相监督,共同提高

  互联网虽可提供丰富的学习、办公资源,但缺乏同学、同事间的互相监督和促进,也是计划难以施行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需要调动各种“监督”资源。例如,有些年轻人不爱早起,不吃早饭,可以让父母监督自己按时起床吃早饭,保持健康的规律生活。同时,也可以与同学、同事、朋友制定共同的学习和工作计划,每天互相汇报任务进展,及时调整计划安排,互相鼓励,携手积极应对疫情。

  “吾日三省吾身”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特殊时期多一份“反省”,多一份筹划,共同努力,共度难关。(作者: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心理学部部长白学军 编辑:崔祎璁)

【编辑】:闫文丽
【责任编辑】:李金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