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宁夏点击
磨砺“四力”,争当新闻排头兵
——宁夏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强“三性”增“四力”标兵吴宏林追记②
2019-07-02 06:54:07   来源:宁夏日报

  身为记者,吴宏林生前大概也不清楚自己有多富有吧。

  我们粗略地盘点了一下,从业28年,他采写了5000多篇新闻稿件,超过200万字。

  新闻是历史的底稿。历史,你会忘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信息的石头里找矿、从资讯的沙子里淘金的吴宏林吗?

  从基层煤矿宣传干事到宁夏日报记者、编辑,吴宏林每次都能很快成为新岗位的排头兵。

  “难道你有独特的‘新闻武功’吗?”

  如今我们问宏林,他已不语。

  回放他的一个个新闻实践片断,我们有了这样的猜想:起初,他可能不自觉地接触到一种独特的“新闻武功”,受益匪浅;后来,他自觉地不懈地苦练这种“武功”。

  它就是磨砺“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舍生忘死冲向爆炸现场

  吴宏林是石嘴山矿务局一矿宣传科历史上分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基层煤矿宣传科人员分工不细,这给了吴宏林“跨界”学习的机会。

  新闻写作,魏秀森是前辈;摄影摄像,赵继敏是师父。吴宏林海绵吸水般汲取知识、锤炼技能,很快成为多面手。

  为了捕捉最贴近矿工生活的新闻,吴宏林几乎每周都下矿井,慢慢练出了强劲的脚力。

  那时的矿井条件简陋,长长的不停转动的运煤皮带,是矿工们下井、上井的交通工具。一次,他结束井下采访,肩挎照相机,腋下夹着摄像机,一路小跑跳上皮带准备上井时,突然脚下一块煤渣“作怪”,他踉踉跄跄退了几步,差点跌下皮带受伤。

  2000年5月24日中午,已是石嘴山日报社记者的吴宏林和同事下班时,突然发现大武口区公交公司一带腾起百米高的大烟柱。

  原来,一驾驶员开着“康明斯”拉了10吨汽油,准备进大武口区公交公司加油站,拐弯时被一辆农用车撞掉了后油嘴,喷在地上的汽油起火。情急之中,驾驶员将车开到公交公司院里,想用堆放的沙堆堵住油嘴,但沙堆太低,油嘴没有堵住,油罐车燃起冲天大火。

  “险情就是命令,我们迅速赶到现场,看到1辆摩的、4辆自行车横躺在马路上着火。突然,公交公司院里又腾起了一个更大烟柱。”石嘴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原石嘴山日报记者曾养民回忆,当时他和吴宏林等同事来不及多想,就冲进了院里。院内停放着30多辆中巴车,院旁是2栋居民楼,一旦油罐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消防战士赶到了,我们就跟着他们往火场冲,想捕捉更多画面。吴宏林比我还能冲,全然不顾身边‘咣咣’的爆响声。有的消防战士脸上被烫起了泡,有的眉毛被燎掉了,我们也有不同程度的灼伤,吴宏林的头发被火燎了。”曾养民说。

  次日,《石嘴山日报》刊发了他们采写的报道《舍生忘死降火魔》。

  差点弄“丢”恋人的“钻”

  “宏林爱‘钻’,只要跟业务有关的,他非学会不可。”魏秀森用一个“钻”字,评价曾共事多年的好兄弟。

  就因为“钻”,吴宏林还差点弄“丢”了恋人。

  在石嘴山矿务局,吴宏林和同样热爱写作的一矿供销科女工李凤英相识,两人互生好感。几乎在同一时间,他又对摄影怦然心动。

  确定恋爱关系没几天,李凤英突然联系不上吴宏林,几次去宿舍找他,都扑了个空。李凤英心里有气:这个态度,不想谈就拉倒!

  一周后,吴宏林兴冲冲地敲开了李凤英的宿舍门:“我学会冲洗照片了。你看,你看!”

  原来,这7天时间,“消失的”吴宏林天天“泡”在暗房学习摄影冲洗技术。

  李凤英又气又心疼:“真是个书呆子,就不能出来透透气?”

  “学东西,我喜欢一气呵成!”

  1994年5月14日,《宁夏日报》二版刊登了一篇消息《石嘴山一矿连续10年无超生》,这是通讯员吴宏林在《宁夏日报》刊发的第一篇稿件。

  此后,他的名字时常和《宁夏日报》联系在一起,10多年后,成为宁夏日报记者。

  急难险重“接盘侠”

  2003年,吴宏林进入华兴时报社。一遇到难啃的“骨头”,报社领导总会说:“宏林,你去吧。”吴宏林总是回答:“行。”

  “华兴视点”是该报一版的品牌专栏,一次编前会上,编辑说稿库里几条“华兴视点”都缺乏分量,要求采访部门再提供一条备选稿件。

  此时,已是下午4时。总编辑注视着时任时政部主任的吴宏林:“还是交给你吧。”

  散了会回到办公室,吴宏林马上拿起电话联系采访对象。当时在时政部当记者的李晓燕清楚地记得:“吴主任歪着头,把电话夹在头和肩膀中间,一边通话,一边在电脑上敲着采访提纲。”

  李晓燕想:这类重头稿件都需要提前策划,时间这么紧,吴主任又没有“三头六臂”,拿什么去“七十二变”?

  第二天一上班,李晓燕急忙翻看报纸,“华兴视点”刊发了一篇有关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深度报道,署名“吴宏林”。李晓燕感慨:“怎样的新闻素养积淀,才能扛起随时出战的大旗?怎样的新闻业务水平,才能做到深度稿件信手拈来?”

  2017年春节前夕,家里打扫卫生,吴宏林主动请缨“承包”厨房和卫生间。正准备干起来,他的手机响了,宁夏日报经济部接到一个紧急任务——到青兰高速公路六盘山特长隧道开展“新春走基层”蹲点采访,问他能不能去。

  吴宏林给妻子李凤英打了声招呼,匆匆拿起背包出了门。

  “又是这样!”李凤英心生埋怨,大扫除时故意留下了厨房和卫生间,“等他回家,给他点颜色!”

  一等就是几天。吴宏林回到家中,便累得瘫坐在沙发上,说休息一小会就打扫厨房和卫生间。可是李凤英推了他好几次,他都不醒。

  李凤英眼眶湿了,悄悄把活全干了。

  回忆起这次采访,宁夏公路管理局固原分局隧道管理处路政科刘红军告诉我们:“当天特别冷,执法人员穿着厚厚的棉衣,带着防冻手套。吴老师拍照时没有采取任何防冻措施,双手被冻得红红的。”

  “吴老师采访时,监控室发现隧道内有货车掉落异物。”隧道管理处技术员段思江回忆,他接到监控室紧急通知后,即安排3名养护人员进入隧道清障。

  “从发现异物到清理,需要多长时间?人到现场了没有?”监控室内,吴宏林不断追问段思江,并用自己的手表为清障计时。

  经过深入细致采访,吴宏林在《宁夏日报》刊发了通讯《特长隧道的特殊守护》。

  书中自有万千趣

  打开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党报编辑室吴宏林办公桌上的电脑,桌面上有一幅2018年11月28日《宁夏日报》一版的版面图,头条位置是吴宏林的得意之作《向联合国讲述宁夏“紫色梦想”》。这篇通讯在宁夏媒体中首次详细报道了宁夏21家葡萄酒酒庄首次走进联合国总部,展示宁夏美酒美食文化的情况:“11月5日至9日,在联合国总部,一股来自中国宁夏的芳香被人们传颂着、点赞着。它,就是来自于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的葡萄美酒……”

  吴宏林出手之快、笔力之健,令同行惊讶。

  吴宏林2018年5月10日在《宁夏日报》刊发的独家新闻《宁夏葡萄酒与马克思故乡》,也让同行“嫉妒”。因为他在宁夏媒体中率先披露了在马克思的故乡德国特里尔,马克思酒庄庄主期待跟中国葡萄酒产区进行合作、互动的信息。这篇报道还介绍了马克思和葡萄酒的一些掌故,这些掌故是吴宏林读已故经济学家于光远的书时了解到的。

  吴宏林酷爱读书。

  原石嘴山日报社记者徐挺敬脑海里一直刻着吴宏林“嗜书”的一帧画面:“1999年,我和他一起考入石嘴山日报社,同住一间宿舍。每天早晨起床,我看不到他的脸,只能看到床头和枕边摞着的书。喊他一声,他会从书堆里探出头来。”

  吴宏林也酷爱买书。

  李凤英说,别人出差带回的是当地特产,吴宏林出差带回的只有书。

  今年3月,吴宏林参加了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在上海举办的全媒体培训班。同屋住的报社同事约他晚上出去看看夜景,吴宏林多是拒绝,即便出去,也是绕到附近的书店淘书。

  在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党报编辑室和吴宏林共事的李刚发现,吴宏林的桌上总放着媒体融合方面的书籍,上夜班一有空闲,他就会一页一页地细读。

  吴宏林的天分并不高,但从事新闻工作28年来一直畅游书海,使他眼力、脑力、笔力不断提升,一次次成为不同岗位的尖兵。(记者 秦磊 朱立杨 乔素华 丁建峰 李徽 和牧川 剡文鑫)

【编辑】:杨丽
【责任编辑】:杨丽
   相关新闻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