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 宁夏点击
接续执笔 山海相拥
——记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
2020-07-04 23:17:37   
2020-07-04 23:17:37    来源:宁夏新闻网

  “福建离宁夏有多远?”
  宁夏贫困地区的群众,对福建格外亲近:“福建”,是那个总来家里串门子的干部,说话带着陌生的口音,眼里却是亲切;“福建”,是那位教娃娃读书的老师,看着身材瘦小,吃起苦来却不含糊;“福建“,是那名戴着眼镜的医生,治好了身上多年的老毛病……
  “六盘闽人”,这是福建省第八批援宁扶贫工作队队员的微信群名称。24年来,闽宁携手,山海相拥,成就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一个生动例子。闽宁协作机制在山海之间长效、高效、实效运作,离不开身处其间、每一个链条中真情付出的人。
  他们是一群人,尽锐出战,接续攀登,连接山海。
  他们又相似得如同一个人,执手帮扶,谋划出路,情暖心间。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肩负历史使命,从八闽大地向宁夏汇集,与宁夏干部群众一起苦干实干,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减少贫困人口93.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22.9%下降到2019年的0.47%;贫困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4856元增长2019年的10415元。

  镌刻初心  历史使命

  历史节点,战略运笔。贫困,起初如大山般倔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带来了海风的温润。

  回溯至闽宁协作开启的那一年。站上宁夏西海固土地的那一刻,“贫困”对于福建援宁群体来说,开始具象。所见所感,皆激发出他们内心的渴盼:凡你所需,尽我所能。
  马国林,福建省第二批援宁扶贫工作队领队。“我有在艰苦地区工作的经历,西北需要我这样的人。“他曾向同事这样表达。来到宁夏,步履不停,他有了思路重点:搞好示范项目,扶志扶贫并举。
  这一切的基础,是水源。水真的将这片土地彻底遗忘?他不相信,请来工程人员反复勘查,硬是在黄土沟里找到了水源,打出一口深456米、日出水量800立方米的井。出水那天,伴随第一口清冽的水涌出的,还有周边群众的泪水。
  不仅是土地,思想观念也需润泽和启迪。
  关键是观念的更新,找到对的发展路子,这是福建省第四批援宁扶贫工作队领队赵志伟的心声。他带着西海固地区7个村子的干部,前往福建省的福州、厦门、泉州等地,交流当地乡村的发展思路:这些曾经的贫困村,都是通过自力更生逐步富起来,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
  两年时间,在赵志伟和全体队员的努力下,共落实帮扶资金3587万元,通过劳务输入向福建输送3万人 。
  贫困是冰冷而生硬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他们追求的不是短暂的暖意,是把火种留下来。

  闽宁“基因”   根植“肌体”

  旱塬上的变化,润物于无声:几年间,井窖工程、坡改梯工程、移民吊庄、希望小学、妇幼保健院及科技文化中心陆续落成,扶持的有当地特色种养殖业项目崭露头角。
  今天人们习以为常提起的菌草种植、黄牛养殖等特色产业,追溯源头,都有闽宁协作的“基因”。拓宽合作领域,丰富协作内涵。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在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后,产业“升级版“呼之欲出。
  2019年,西吉闽宁产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2.89亿元。 这也是首个闽宁产业园,它的诞生与一个名字息息相关。
  陈永共,福建省第七批援宁扶贫工作队领队,来时尚青丝,还乡已白发。
  队员林珍发曾回忆,他们请来专家调研,达成共识:光靠“输血”无法彻底改变当地的落后面貌,只有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才是发展和脱贫的必由之路。
  当时,福建的民营企业也正处于转型升级期,发展就需要“走出去”的格局。结合福建优势,援宁干部设想:能否在西吉打造一个工业园区,为引入福建企业提供发展平台。
  为此,西吉的马铃薯“走”出了宁夏——援宁干部背着它们,在福建各地倾情推介,最终引得130余人到西吉考察。2011年8月,宁夏首个闽宁产业园在西吉县动工。
  同年,泾源县遇到苗木产业成长的烦恼:品种单一,市场层次不高、缺乏交易秩序等。转型,迫在眉睫。
  福建挂职干部颜复兴、陈晓东和当地干部一起南下“搬救兵”。随后,一家厦门企业带着团队来到泾源:建立苗木专业交易市场,价格上网,面向全国;联合科研院所建立实验室,对六盘山上的珍稀花木进行繁育……两年后,泾源县苗木交易市场的成交额,占据全县苗木销售收入的一半以上。
  打破蔬菜种植“老三样“,福建企业家林水英,向西吉引入几十种高端蔬菜,并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型产业工人……
  接力事业,奋笔疾书。第八批援宁扶贫工作队队员,为第七批干部倾力打造的闽宁西吉产业园新企业入驻开展服务,并牵线搭桥建起了隆德六盘山工业园、隆德中小产业孵化园、盐池县闽宁产业园……
  以福建的发展性资源激活宁夏的基础性资源,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他们并不只着眼于一时一地的绿色生机,是把树种留下来。

  携手小康   圆梦山海

  闽宁协作的年轮,来到第24圈。精准对接,连心攻坚,携手奔小康。
  山海一”线”牵。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福建省第十一批援宁工作队第一时间远程履职,帮助挂职所在地协调疫情防控工作,精准筹集防疫物资驰援。随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援宁工作队队员只争朝夕,不折不扣地推进闽宁协作长效机制的巩固提升。

  这个夏天,“在线”工作的还有永宁县闽宁镇福建挂职干部李辉钦。他走进电商直播间,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带货”,并谋划打造闽宁镇本土的电商品牌平台,试水闽宁协作消费扶贫新通道。
  关注新业态,实现新发展,持续促进两地产业结构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回望过去,这是一组写在宁夏大地上的数据:24年来,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推动下,援建公路385公里,打井窖1.5万眼,修建高标准梯田22.9万亩,建设了110个闽宁示范村,新(扩)建学校236所,9万多名贫困学生受到资助,援建妇幼保健院、医护培训中心等卫生项目323个……
  每一公里路、一所学校、一间医院,都是他们为宁夏贫困地区的未来,埋下的星火之种。

  在他们之中,有的人离开了,却一直在海边凝望这座山,关注最新的动态,拨打熟悉的号码;有的人留了下来,继续未尽的事业,远离故乡的亲人;有的人,永远地离开了,曾在宁夏工作的笔记和日记,镌刻在群众的心上。
  24年,11批183名福建挂职干部,全面落实闽宁联席会议确定的帮扶措施;2000余名支教支医支农工作队员、专家院士、西部计划志愿者等,协助拓展闽宁协作由单一的经济合作发展向教育、医疗、文化等多领域深度推进;一批又一批的闽商跨越山海,在宁夏创业打拼……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真情投入、真心付出、接力奋斗,开创了一条具有典范意义的东西部扶贫协作道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闽宁两省区将在扶贫协作上更加注重精准施策,在产业协作上更加注重优势互补,在开放协作上更加注重互搭平台,在干部人才协作上更加注重结构优化,把闽宁协作事业不断推上新水平。

  这个深情的故事还在续写。(记者  毛雪皎)

【编辑】:闫文丽
【责任编辑】:杨洲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