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 宁夏点击
搬出大山去,换个新活法
——宁夏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综述(上)
2020-10-21 06:36:26   
2020-10-21 06:36:26    来源:宁夏日报

  37年前,100多万人生活在宁夏中南部十年九旱、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大山深处。一口锅和一床破旧不堪的铺盖,成为当时很多贫困村民的全部家当;一家人不能同时出门,因为家里只有一条裤子;几代人没能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因为连人吃的水都极度缺乏。

  37年后,这些人和他们的后代已搬离故土、下到平川,安家落户在宁夏近水、沿路、靠城的区域。住砖瓦房,用自来水,种水浇地,走柏油马路,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村民家中,燃气灶、电冰箱、洗衣机等电器齐备,还用上了冲水式厕所。

  宁夏用37年时间,累计易地扶贫搬迁中南部贫困群众123万人,使全区17.8%的人口挪出了穷窝、改变了穷貌、拔掉了穷根,摆脱了祖祖辈辈“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走向了不愁吃穿、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幸福路。

  西海固之困

  地处宁夏南部山区的西海固,曾经有多穷?

  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评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

  在这片荒芜干涸的黄土地上,对生活的追问代代不已——水在哪里?吃啥?穿啥?出路在哪里?

  山内的问题山外解决、山上的问题山下解决。宁夏决定,把这些人搬出来,换个活法。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吊庄移民、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移民、易地扶贫搬迁试点移民、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移民,通过6次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宁夏将百万移民陆续挪出了穷窝。

  宁夏的穷,党中央高度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移民搬迁工作格外重视、格外关切。上世纪90年代,在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期间,就亲自策划和推动了闽宁村移民搬迁和开发建设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宁夏都对移民搬迁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永宁县闽宁镇视察时指出,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把移民搬迁脱贫工作做好。

  今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第一站,就来到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看望移民群众,他激励乡亲们:“乡亲们搬迁后,更好生活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6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完善移民搬迁扶持政策,重点解决产业、就业、社会融入3件事情,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宁夏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01.5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1.8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5.5%下降到0.47%,今年将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整体脱贫;中南部9个贫困县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2年的126元增长到2019年的10415元,增长了82倍。

  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命名、亲自推动发展的闽宁镇,现在常住居民已达6.6万人,2019年,全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70元,比搬迁之初的500元增长了27倍,贫困发生率降为0.197%。

  曾是一片荒漠的吴忠市红寺堡区,20多年过去了,干涸的黄土地现如今已被改造成绿洲;曾是一片荒芜的闽宁镇,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干沙滩变成了今天的“金沙滩”……

  实践证明,移民搬迁这条路子,对西海固的贫困群众来说,不但走通了,而且走出了一条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迁出新天地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红寺堡区柳泉乡永新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彬过得有点忙,忙着分流安排前来夜宿的游客,忙着将村民手中的农产品销售一空,最忙时,每天睡不上一个囫囵觉。

  “忙点好,忙起来心里才踏实。”近日,记者在采访时,李文彬说,如今赶上了好时代,他可不想错过任何一个致富的好时机。

  永新村村民大都来自西吉县和海原县,靠发展现代农业、精细化耕作等,2016年永新村整村脱贫销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00元。

  但这一切在李文彬看来还远远不够。柳泉乡的其他行政村都以黄花菜、肉牛等种植养殖业为主,李文彬不想“跟风”。2017年,眼瞅着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户外房车巡游展等赛事纷纷落户红寺堡区,李文彬动了心,动员村民改造提升自家房屋,“变身”民宿,发展旅游产业。

  经过3年发展,永新村发展民宿旅游的村民已经达到52户,每户每年增加2万多元收入。

  现如今的永新村,红瓦白墙,绿树掩映,美丽村庄开门迎客。建档立卡户李雪兰是第二批加入的村民之一,10号民宿是她和老伴罗金虎的“阵地”,除去老两口的住房和厨房,剩下3间房被改造成民宿,既有设备齐全的套间,也有方便拖家带口的亲子房。“去年民宿挣了3万元,肉牛卖了1万多元,足够我俩生活了。”李雪兰笑得满足。

  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建设及搬迁入住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后续扶持才是决定长久成败的关键。

  宁夏立足移民安置区资源禀赋,结合搬迁群众种养传统和市场导向,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形成了引黄灌区移民村以奶牛肉牛养殖,设施蔬菜、枸杞、酿酒葡萄种植为主;中部干旱带移民村以马铃薯、红枣、中药材等耐旱作物种植和滩羊、肉牛养殖为主;南部山区移民村以草畜、冷凉蔬菜、苗木、小杂粮种植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实施了“三个百万亩”、“四个一”等产业扶贫示范带动工程,有力地促进了移民村特色产业发展。(记者 李 峰)

【编辑】:姚振国
【责任编辑】:姚振国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