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 宁夏点击
讲好“黄河故事” 唱响宁夏声音
2021-09-23 06:47:33   
2021-09-23 06:47:33    来源:宁夏日报

  “百川之首”“四渎之宗”的黄河,从青藏高原发源后,流经9个省区,奔腾入海。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美。黄河与宁夏平原血脉交融,自然景观迷人、历史文化厚重。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成为国家战略。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强调,宁夏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身为中国唯一一个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宁夏正在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建设,打造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促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建设先行区,文化传承是灵魂

  黄河是一条文明之河、精神之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已登记的3818处不可移动文物,507处市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75座博物馆,长城、水洞沟、开城遗址等国家大遗址,串起了黄河宁夏段各个历史时期开发建设的历史轨迹。

  水洞沟遗址的发现表明,4万年前黄河岸边已有古人类生息繁衍;鸽子山遗址率先发现我国细石器时代房屋建筑遗迹,揭示出1万年前,贺兰山下已有先民长期居住,并对植物类食物加工驯化,从而萌生了原始农业,使这里成为黄河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以大麦地为中心的中卫北山岩画约有6800幅,含个体图案2万多个,其中大麦地岩画区最为集中,约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共有岩画2300多幅、个体图像8532个,每平方公里图像个数达568个,分布密度和数量世界罕见,超出了国际公认的世界岩画“主要地区”规定标准140多倍,这一新的重大发现,填补了中国没有世界级“岩画主要地区”的空白。刻画在贺兰山岩石上的4.5万幅岩画,记录了自远古以来人们在沿黄河地区放牧、狩猎、祭祀、争战的场景,以及历史上多民族在此交往交流交融的情况。

  秦渠、汉渠、唐徕渠……这些以朝代命名并仍在流淌的古渠系,是“活着的文物”。南高北低、适度坡降,古人充分利用这种独特的地理地势,造就了宁夏引黄灌溉史。2017年,宁夏引黄古灌区被国际灌排委员会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如今,宁夏平原超过100年历史的古渠道有14条,长度1292公里。

  在黄河的滋养下,宁夏的农业经济与长城互为依托。秦代大将蒙恬率领的戍边将士开启了宁夏屯垦戍边历史,此后历朝历代皆循此法。宁夏的灌溉农业区基本处于长城的西、北、东三面环绕之中,为农耕经济的繁荣兴盛,也为戍边将士提供了可靠的粮食和物质保证。宁夏遗存可见长城墙体1038公里,附属设施1225个,历经战国、秦汉、隋、宋、明等历史时期,素有“中国长城博物馆”的美誉。

  “宁夏的黄河文化萌芽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孕育在新石器时代,形成于秦汉时期,揭示了黄河在中华文明演进、中华民族融合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宁夏博物馆负责人表示,宁夏的黄河文化具有全域性、根源性、多元性、融合性特点。固原北周李贤墓、固原南郊唐墓、盐池窨子梁唐墓出土的鎏金银壶、玻璃碗和石刻胡旋舞墓门等文物,彰显出黄河文化巨大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些厚重多彩的文化资源为宁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认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充分印证了宁夏在华夏文明以及在黄河文化主干文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建设先行区,讲好黄河故事,凝聚好传承力量,既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黄河沿岸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先行区,打造“黄河文化主地标”

  支撑先行区建设的,不仅有挺起脊梁的工农业,还有乘风破浪的文旅业。宁夏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加快产品供给侧改革,把自然景观融入红色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历史人文底蕴,打造了丝路古韵、大漠黄河、长征研学游等全境覆盖的旅游品牌,打造“黄河文化主地标”,成为全域旅游的“新起之秀”。

  “在宁夏,黄河文化与长城文化、长征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在打造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过程中,只有大力彰显‘两长’文化,才能充分体现宁夏黄河文化厚度和文化个性。”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负责人介绍,新时期黄河文化的传承发展,重在走出历史古籍、跳出文物古迹,深度嫁接产业、融入现代生活。宁夏正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统揽,依托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推动文物旅游形成新的业态,实现新的发展;聚焦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着力打造更多长征的红色旅游线路;聚焦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着力提升黄河宁夏段八百里流域当中文化旅游的产品层次和质量。

  “新引擎”撑起文旅“新天地”。围绕“黄河文化”品牌,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资源,开展了黄河文化遗产调查、公布黄河文化遗产、重点文物单位等名录、组织编写黄河民间故事等工作,使六大品牌资源更加聚焦。通过项目带动,大力提升黄河文化旅游品质,黄河古灌区渠首公园、牛家坊民俗文化村等一批文旅融合项目开工建设,塞上驿站·青铜古镇项目投入运营。全力打造“星星故乡”文旅IP,着力开发星空产品,推出6条星空主题线路产品,规划建设了星空营地、帐篷酒店、黄河宿集等新业态项目,加快构建沙漠星空产品体系。指导支持闽宁镇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餐饮、住宿等接待服务设施,推出以红色旅游、红酒旅游、葡萄酒品鉴、非遗传承等资源为核心的7条《山海情》主题旅游线路。围绕“红色主题”品牌,大力提升产品和服务,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长征精神研学基地、六盘山红色旅游景区提升、乔家渠革命遗址等7个项目建设,推出22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围绕“长城遗址”品牌,重点支持盐池、同心、固原市原州区等地长城文化遗产廊道、国家步道等项目建设,推出了长城文化体验、长城星空观测、长城研学、长城徒步、长城摄影等系列新产品。立足脱贫攻坚成果、沙漠治理奇迹、葡萄酒“紫色名片”等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乡村旅游集聚带,推出28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主线,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文化强区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领,以重大文旅项目为新引擎,着力打响黄河文化、星星故乡、酒庄休闲、红色主题、动感体验、长城遗址等品牌,全方位打造大西北旅游目的地、中转站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宁夏正在向国内外讲述着厚重而多彩的“黄河故事”,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记者  高 菲)

<p>  九曲黄河流经青铜峡,水势漫卷舒缓,与周边景色相映,秀丽壮美。                                                                            本报记者  王猛 摄</p>

 九曲黄河流经青铜峡,水势漫卷舒缓,与周边景色相映,秀丽壮美。 记者 王猛 摄

<p>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尽头,一座大坝将奔流的黄河水拦腰而抱,滋润着万亩良田。                                本报记者 马楠 摄</p>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尽头,一座大坝将奔流的黄河水拦腰而抱,滋润着万亩良田。 记者 马楠 摄

  【短评】让黄河文化在塞上绽放光彩

  孙莉华

  滔滔黄河水,文脉流古今。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进入新时代,古老的母亲河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宁夏被赋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我区顺应发展趋势、坚定政治自觉、扛起历史责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河段堤防安全标准区、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环境污染防治率先区、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区、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作为主要目标之一,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既是充分展示黄河文化、黄河文明的重要窗口,也体现了宁夏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责任担当。推进先行区建设,只有注入黄河文化这个持久而深沉的动力,才能充分激发人的创造活力,从而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硬实力。就此而言,抓住文化这一“关键变量”,对于先行区建设意义非凡。

  “天下黄河富宁夏。”自古以来,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美,黄河水滋养了“塞上江南”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也成就了这里多元文化纵横交汇的盛景。水洞沟遗址的发现,表明4万年前黄河岸边已有古人类生息繁衍;石嘴山市惠农区石嘴子渡口一处,不仅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汇点,还富集了工业文化、黄河文化等多种文化资源,被誉为“文化金三角”……丰富的文化资源,共性与个性共生并存,物质样态和精神根存相得益彰,成为宁夏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的宝贵资源禀赋。

  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我区的优势还在于越来越美的黄河生态环境。黄河吴忠滨河大道古城湾砌护段,黄河波光粼粼、缓缓流淌,滋润着两岸人民;随着黄河古灌区渠首公园、夜游黄河、牛家坊民俗文化村等文旅融合项目开工建设,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这些黄河沿岸的“绿色音符”,正在奏响新时代宁夏的“黄河大合唱”。

  九曲母亲河,穿越历史奔流不息;中华民族根与魂,更需永久延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积极服从并融入国家战略,保护、传承、弘扬好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展示黄河文明,就一定能让多元纷呈、交相辉映、和谐共融的黄河文化在塞上绽放光彩!

【编辑】:尤天竹
【责任编辑】:杨丽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