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 热点推送
张富清的故事——四次选择彰显党性修养
2019-06-04 12:22:26   
2019-06-04 12:22: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心点,别摔了啊。”看到记者拍照,张富清的小儿子张健全小声提醒。

  那是一只老掉牙的搪瓷缸,一面印着天安门、和平鸽的图案,一面印着“赠给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 保卫和平”等字样。张健全笑言,这是父亲张富清的“宝贝”,用了60多年还不舍得丢掉。

  1953年,全军抽调有作战经验的连职及以上军官参加抗美援朝,已在新疆喀什安定下来的张富清主动请缨,和战友们马不停蹄地赶赴北京。才到北京,《朝鲜停战协定》签订,这批战斗骨干就被送去学习文化知识。

  几个月后,在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赴各地部队开展慰问活动时,正在江西南昌防空部队文化速成学校学习的张富清和战友们一人获得了一块纪念章、一只搪瓷缸。

  “刚从战场下来,九死一生,过了几天安稳日子,为什么又争着返回战场?”有人问。

  “我们是人民的军队,眼看着要打到中国来了,我们如果不出头,人民就没好日子过了嘛。”张富清回答。

  张富清第一次选择为人民而战,是在1948年3月。这之前,张富清曾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充当了两年多的杂役。在瓦子街战役中,被“解放”的他没有领遣散费,而是主动要求加入解放军。

  “共产党的军队仁义、讲规矩,是真正为劳苦大众打仗的军队,参加解放军就是为自己打仗,为人民打仗。”张富清说起往事依旧慷慨激昂。入伍4个多月,作战英勇的张富清选择坚定地跟党走: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他还记得,入党介绍人是连长李文才、指导员肖友恩。

  1954年12月,张富清从文化速成学校毕业后有多种选择:留在大城市,海阔天空;回陕西老家,可以方便赡养老母。当组织找他谈话时,他当即决定响应党的号召,去鄂西山区最偏远、最困难的来凤县。这是他人生的第三次重要选择。

  “我是一名党员,党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战场上死都不怕,苦点怕什么?”谈及当年的决定,张富清至今依然态度坚定。

  妻子孙玉兰原以为丈夫到了来凤,为当地贫穷面貌的改善做点贡献,就能回大城市或者老家去。却没想,这一去便是一辈子。

  1965年,张富清从来凤县原三胡区调往原卯洞公社。当时来凤县有“穷三胡富卯洞”的说法,三胡区的老百姓常常要吃救济粮,而卯洞公社因为有码头、船厂、林场等社办企业,条件相对较好。

  本以为生活会有所改善的孙玉兰,却没想到丈夫又一次作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选择”,他主动要求分管条件最苦的高洞片区,扛着铺盖卷上了山。张富清一年到头忙着带领高洞的村民们修路、抓生产,一连几个月不着家。

  大儿子张建国还记得,有一次他上山给父亲送饭菜,走到天黑还没赶到地方,只得投宿在村民家中。

  为党分忧,为人民谋幸福,是任何时代的共产党员都应有的选择。95岁的张富清坚定地认为,在人生的诸多岔路口,他选择了最应该走的那条路——跟着党走。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29日 04 版)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张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