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 -> 图解新闻
毓秀平罗  风景独好
2020-07-10 07:52:22   
2020-07-10 07:52:22    来源:宁夏日报

  盛夏七月,毓秀平罗,一景似一珠,珠珠串成图。

  品尝过黄渠桥羊羔肉,从此多了份舌尖上的牵挂;乡村生态园里,集体婚礼让游人和村民共同见证文明新风下的“乡村爱情”;黄河大桥下,蜿蜒曲折的河水静静流淌,与两岸的绿洲碰撞出和谐之美……一幅幅全域旅游的诗意长卷,在人们眼前渐次舒展。

  平罗县将山、河、湖、沙、村、景等资源创新整合,让旅游与农业、体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美丽内涵不断升级。自2016年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工作以来,该县主动融入宁夏全域旅游大格局,创新旅游发展机制,提升旅游发展质量,让全域旅游成为平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勾勒全域旅游新图景

  徜徉在平罗沙湖景区,白天在炙热的沙海中留下一串串脚印,火热的温度透过脚心浸入身体;夜晚在蛋壳屋里听虫鸣观满天繁星,享受大自然赋予的恣意浪漫……

  融江南水乡之灵秀与塞北大漠之雄浑为一体的平罗县,2060.86平方公里的总面积覆盖13个乡镇144个行政村,古城文化、黄渠桥特色美食小镇、黄河天河湾湿地公园等串珠成链,一条条生态景观廊道重构城市肌理,为平罗全域旅游注入新的活力。

  依托优越的自然生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平罗县坚持把全域旅游理念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谋划,制定出台《平罗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高标准编制《平罗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形成了以总体规划为龙头的“1+N”全域旅游规划体系,统筹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支持全域旅游建设,每年安排旅游产业发展引导资金1000万元,对旅游专项工作进行奖补。

  “过去景点内容单一,大部分游客来去匆匆,现在四季皆有景,旅游项目多元化,让游客吃得好、留得住。”平罗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冬梅说。

  华灯初上,微风吹拂。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以夜食、夜购、夜娱、夜宿为特色的“平罗八点半”夜间经济活动品牌一经亮出,便点燃了县内外游客的热情。

  站在沙丘顶端回望,湖光沙色尽收眼底,一簇簇芦苇荡在微风下摇曳着朵朵苇絮,远处巍峨的贺兰山清晰可见。独特的自然景观为陶乐镇拉巴湖景区积聚了不少人气。目前,这里已成为宁夏最大的沙漠自驾越野基地,越野车沙漠场地赛、沙漠旅游文化暨首届垂钓大赛等在这里激情上演。今年,平罗县在完善提升沙湖国家5A级景区、玉皇阁国家3A级景区设施基础上,新培育打造庙庙湖4A级景区、黄河天河湾湿地公园等国家级公园。

  自开展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以来,平罗县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自治区文明县城、卫生县城,获评中国健康养生休闲旅游名县、中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名县、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等荣誉称号;累计接待游客1120.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3.88亿元,创建期内旅游接待人次、总收入年均递增15%和13.42%。

  特色旅游赚来“新钱景”

  每逢周末,石嘴山市缘野运动协会的驴友们就开始规划游玩路线,平罗经常是他们的首选。

  曾经,来到平罗旅游的人们直奔沙湖景区。

  如今的平罗,处处皆景、步步入画。游人将寻美的目光投向多点开花的县城和乡野田园,古村闲庭漫步品味浓浓乡愁,热闹非凡的乡村大集和县城“八点半夜市”点燃了人间烟火气,文化注入的“有趣灵魂”烙上一代人的印记,让更多人为之怦然心动……这一方不被辜负的美景,让越来越多的游客一见钟情、再见倾心。

  临近暑假,“平罗旅游”公众号发出的帖子在平罗人的朋友圈霸屏,扫码游平罗使广大游客充分享受全域旅游播撒的红利。

  花开有声香益远。平罗县以深化旅游目的地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提升旅游综合效益为目标,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不断完善全域旅游要素供给体系。通过挖掘培育沙湖大鱼头、黄渠桥羊羔肉等地方特色美食小吃,打造黄渠桥羊羔肉美食名镇、宁夏名菜阳光烤全羊等5个国家和自治区级地方特色餐饮品牌,培育星级酒店、特色民宿等34家,建立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名录,培育沙湖秀工艺品、宁夏大米等40多个特色旅游商品,打造标准化购物店、文明诚信示范店等80多家。

  2019年,平罗县获得中国黄河旅游文化奖“旅游奖·县域之星”称号,黄渠桥杨子糖麻丫上榜首届“百味中国”全国特色旅游小吃。每年举行专题演出、巡回演出等旅游演艺活动300余场次,“多彩平罗”荣登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发展全域旅游,不仅要有好的“家底”,还要敢吆喝、会吆喝。一系列重大节庆赛事,让平罗成为吸引眼球的“焦点”。常态化开展社火大拜年、大漠桃花节、种业博览会、农民丰收节等丰富多彩的节庆、节会、赛事活动,营造地方文化氛围,举办承办拉巴湖全国越野车大赛、“李宁杯”全国青年男子篮球锦标赛等10多项品牌赛事活动,全面提升了平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9年,平罗县累计接待游客363.9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59亿元。

  文旅相融描绘“诗和远方”

  6月以来,平罗县多了个“网红”打卡新地标——泥哇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

  7月9日,泥哇呜制作技艺传承人杨达吾德在工作室里手捧自制的泥哇呜演奏悠扬的乐曲,民间剪纸传承人杨晓梅为前来参观的人们现场教学。

  为了让泥哇呜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与发展,平罗县在该基地建设民族乐器研发及生产工作坊、乐器展厅、培训教室等项目,并对民间绘画、刺绣、葫芦烙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集中展示。连日来,泥哇呜基地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学员,前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及研学旅行的单位、学生等团体络绎不绝。

  “这是我们的意外之喜,短短一个月已接待3600余人次。高峰期大巴车将停车场占满,有时得排队进入参观。”平罗县文化馆馆长祁燕说,该县将非遗传承保护与文化旅游融为一体,通过建立非遗戏曲进校园实践基地、剪纸传承基地等,为非遗传承、发展拓展新的平台。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平罗县旅游品牌塑造重心正从形象外延逐渐向文化内涵转移。

  位于通伏乡通伏村的200亩稻艺空间里,活灵活现的造型、卡通人物等草编展品为田野平添了一抹活力与趣味。

  “水稻收割后,稻草变成了这一个个造型各异的草编产品。”宁夏稻艺编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招弟说,该公司正在申请研学基地,建成后可以让前来体验的游客、孩童现场学习制作草编制品。

  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平罗县建成了塞上江南博物馆、黄渠桥红色教育基地等,实施玉皇阁、田州塔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编辑出版《游在平罗》系列丛书,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融合。

  乡村旅游“plus”展现大作为

  7月5日,姚伏镇高路村沁园生态园里,来自银川、平罗等地的上百名游客来此游玩,人们在浮桥上嬉戏娱乐,随着一个个身影掉入水中,笑声此起彼伏。

  鸭子在花草中悠闲自得,时不时有游人前来逗趣,两只“小白”便摇摆着身子冲了过来。“这是游客在这里寄养的鸭子,所以不怕人,那边的萌宠区里的兔子、孔雀等,见到人就会迎上去。”生态园负责人贺佳亮说。

  让人记忆深刻的除了醉人的景致,还有农耕文化节、乡村田园文化摄影展以及多肉DIY、农事体验等活动;正在建设的以生态田园为主题的研学基地及农业创业园、农耕文化馆等,将结合生态循环农业、荷塘美景等开展生态循环农业体验及研学,每年近300名学生在此教学实习,并以合作社为依托,引导周边农户应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该生态园带动本村50余人就业。

  如今,景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景区,而是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乡村旅游升级后的“plus”版本也不再停留于农家乐,而是向着有深度、更休闲、更有内涵的乡村度假旅游转身。

  经过陶乐镇庙庙湖景区的路边,一片黄绿相间的花海引得游人驻足拍照,沉醉其中。就连居住在周边的村民都发出“想不到家乡竟有如此美景”的感叹。

  这是从沙漠中崛起的脱贫产业,经过8年时间自成美景。

  近年来,平罗县不断释放“旅游+”的魅力与潜力,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底色,通过治沙造林,荒漠中的庙庙湖已发展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级3A旅游景区。创新旅游扶贫模式,搭建“农业园区+扶贫”“乡村旅游+扶贫”“旅游商品+扶贫”等合作平台,培育华泰农、新丝陆等扶贫示范点,发挥旅游富民作用,促进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稳步脱贫。

  随着一批重大旅游交通工程的实施,58.47公里的城乡等级公路新建改建,实现了平罗县乡村客运班线全覆盖。同时,依托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国家级“两高一优”示范区建设,实施“小镇+景区”战略。按照3A级景区标准建设了黄渠桥镇特色美食小镇等4个特色小镇和六顷地村等4个美丽家园,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发展业态,全力推进乡村旅游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记者 李 良)

<p><span><span>  景区自驾摩托艇项目解锁夏日清凉。</span>(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本报记者 马楠 摄)</span></p>

景区自驾摩托艇项目解锁夏日清凉。(图片除署名外均记者 马楠 摄)

<p>  素有“塞上小江南”之称的平罗一景。本报通讯员 赵志阳 摄</p>

素有“塞上小江南”之称的平罗一景。通讯员 赵志阳 摄

<p>  越野车在拉巴湖景区驰骋。</p>

越野车在拉巴湖景区驰骋。

<p>  游客在百年老树农庄聚餐。</p>

游客在百年老树农庄聚餐。

<p>  沁园生态园的集体婚礼。</p>

沁园生态园的集体婚礼。

<p>  游客在浮桥上逗趣。</p>

游客在浮桥上逗趣。

<p>  沙漠中崛起的庙庙湖景区。</p>

沙漠中崛起的庙庙湖景区。

<p>  融江南水乡之灵秀与塞北大漠之雄浑为一体的沙湖景区。宁夏新闻网记者 祁瀛涛 摄</p>

融江南水乡之灵秀与塞北大漠之雄浑为一体的沙湖景区。宁夏新闻网记者 祁瀛涛 摄

【编辑】:闫文丽
【责任编辑】:杨丽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