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 -> 图解新闻
原州区:最是幸福丰收时
2020-09-24 07:53:54   
2020-09-24 07:53:54    来源:宁夏日报

  秋风送爽,五谷丰登。固原市原州区的田野里,一串串饱满充实的谷穗笑弯了腰,一个个色泽诱人的苹果羞红了脸,一束束笔直高大的藜麦乐开了花,一棵棵大脆嫩的白菜散开了绿裙……金秋携着多彩的丰收,慰藉农民一年的寄托和希望。

  谷物飘香抢收忙

  9月20日,原州区彭堡镇彭堡村优质高产张杂谷示范基地里的张杂谷开始收割。4辆大型收割机同时作业,金黄的谷穗被收割机卷进去,再出来时已经变成黄灿灿的小米。村民们纷纷赶到基地,观看丰收盛景。

  “今年谷穗又大又饱满,示范基地预计一亩地能产500公斤以上,普通土地亩产预计也在350公斤,看来固原的确适合种植张杂谷。”固原市种子工作站站长张权笑着说。

  谷子是中国传统农作物,原州区不少农民都爱在自家地里种点谷子,但由于品种落后、种植技术欠缺,亩均不足100公斤的低产量长期困扰着种植户。“我们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的小杂粮种植地,考察多种谷子,只为寻找适合固原种植的种类。最终,我们选择了张杂谷。”2018年,固原市种子工作站开始在彭堡镇彭堡村试验种植张杂谷13号,试验后发现谷子不仅高产而且米质优良,2019年便开始在固原市实施张杂谷免费供种项目。

  当时,原州区新星土地股份合作社负责人陆小军已经有了几年种植谷子的经验,他深知这是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好机会,所以积极响应政策,带着96户合作社成员在彭堡村种了3400多亩张杂谷。“当年就取得了大丰收,我按3.6元1公斤的价格收购,不少社员都大赚了一笔,大家种植张杂谷的信心更足了,今年我们村里种了整整1万亩。”陆小军介绍说。

  “去年我家种了4亩张杂谷,收入超过5000元,今年加种了6亩,产量肯定比去年高,而且今年回收价格也高,听说1公斤要5块多。我粗略算了一下,今年收入比去年的2倍还要多,明年我还要继续种张杂谷。”彭堡村村民杨桂芳满脸笑容算着账。

  种植面积大了,收割便遇到一些困难。“人工收割速度慢,还容易延误时机,所以今年引进了大型机器收割,速度快且损耗低,产量和效益都得到有效提升,等明年我们的面积再增大也不用愁。”陆小军如是说。

  今年,原州区小杂粮产业积极实施“让开清水河川、注重东西两山”的长远发展规划,按照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要求,种植优质小杂粮7万亩,其中豆类0.1万亩、谷子1.6万亩、糜子2.1万亩、荞麦3.2万亩;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东西两山为主、清水河川为辅的11个乡镇;1.6万亩优质张杂谷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的炭山乡、寨科乡和西部山麓边的彭堡镇等7个乡镇的23家农业合作社,采用行之有效的“农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发展一批高产、高效、优质、绿色的小杂粮产业基地,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全面发展。

  苹果园里采摘忙

  最近几天,黄铎堡镇的原州区高标准现代化苹果基地里的苹果成熟了,周边居民纷纷慕名前来采摘。“自9月18日苹果采摘节过后,这几天每天都有人来采摘,我们的苹果又甜又脆,颜值也高,很受欢迎。”基地技术员侯海峰自豪地说。

  “采摘价格是1公斤10元,和外面卖得差不多,但是更新鲜更好吃,最主要是能享受采摘的快乐,我宁愿走点远路带孩子来体验一番。”来自原州区南关街区的马女士告诉记者。

  黄铎堡镇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基地是固原市“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工程,基地总投资5000万元,计划引进种植米奇拉、蜜脆、金冠等新品种苹果3000亩,培育矮化砧苹果苗100亩。其中,米奇拉从新西兰引进,属于嘎啦系列,为早熟品种,其果形端庄、色泽红艳、肉质细嫩、质地清脆、芳香浓郁,挂满枝头的米奇拉就像一颗颗红宝石光艳夺目,是果园里的“明星品种”。

  目前,基地累计完成矮化密植苹果2500亩、育苗100亩。按照“高定位、高科技、高效益和苗木良种化、管理机械化、栽培矮密化、肥水一体化、产品标准化”的“三高五化”模式进行建设,可实现“当年栽树、次年结果、第三年丰产”的目标。

  “今年有150亩果园挂果,因为数量不多,我们主要以采摘为主,明年挂果多了,我们会成批运往外地销售。”侯海峰说,果园丰产期亩均产量可达4000公斤,亩均年净收入3.6万元。

  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基地也积极吸纳附近居民在家门口打工,顺便学习苹果种植技术,日均用工量20人,农忙时节可达100人以上。今年57岁的潘慧琴是黄铎堡镇农科村人,家里只有她和老伴两人,由于上了年纪劳动能力下降,又没有手艺傍身,日子过得十分清苦,被村里识别为低保户。

  今年3月,潘慧琴开始在苹果基地务工。“一天80元工资,我们老两口除了吃喝,还能存点。技术员还手把手给我们教种植技术,如今剪枝、扭枝、拉枝我都会,以后我也要在地里栽上苹果树。”潘慧琴兴奋地说。

  今年,基地引进应用了果园信息自动采集技术,打破了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同时,原州区还探索实施村企联营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黄铎堡镇黄铎堡村、张易镇黄堡村等15个村与宁夏六盘金韵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经营,以国有企业为龙头,依托黄铎堡苹果基地,采用“支部+国企+基地”运作模式抱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在“四个一”林草产业的推动下,原州区将进一步扩大苹果种植规模,丰富苹果品种,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要,推动苹果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苹果产业将逐渐成为原州区特色优势产业,成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

  陌上农家进财忙

  2019年蔬菜价格持续走低,让很多菜农至今提起仍胆战心惊。“菜价低,很多菜运输成本算下来比菜的整体售价都高,卖出去不划算,种植户就任由菜烂在地里做肥料。”提起去年的菜价,彭堡镇姚磨村村民姚国顺不禁摇起了头。

  今年,蔬菜价格持续稳定,压在菜农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芹菜1公斤2元多,包菜每公斤至少也要1元多。可惜我们家菜种的品种太少,只有10亩大白菜,还要等20天才能收,但是我相信,以今年的行情,我家的菜也不愁卖。”姚国顺笑着说。

  大白菜还未上市,娃娃菜却正当时。姚国顺的乡邻马宗治今年种了30亩大田蔬菜,“一半大白菜、一半娃娃菜,娃娃菜这几天刚长好,好多菜贩子开着挂车到村口来收,1公斤1.6元,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我要是把地里的娃娃菜全卖掉,估计能赚个2万元”。

  马宗治家里有5口人,两个儿子外出打工,妻子照料80岁的老母亲,劳动力只有他一人。“农忙的时候得雇人收菜,按小时算钱,一个小时10元。我们村种菜是传统,地多的靠种菜为生,地少的靠帮别人种菜为生。”说话的同时,马宗治利落地将4个小时的工钱微信转给了着急接孩子放学的工人。“人家赚钱不容易,能当天结的,我绝不会拖到明天。”

  除了种菜,马宗治还养了130只羊,为此他专门种了23亩玉米做饲料。这几年羊价好,马宗治一年能赚十几万元。“我是个农民,就会种几亩地,所以最大的心愿就是年年风调雨顺。”马宗治望着成片的菜地,眼里全是希望。

  据了解,原州区现已建成4个万亩和10个千亩标准化露地蔬菜基地,冷凉蔬菜种植规模达22万亩左右。由于海拔高、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产的蔬菜质地脆嫩,营养价值高,主要销往广东、福建等南方市场,广受消费者青睐。

  五彩梯田追梦忙

  每年的秋天,都是张易镇宋洼村最美的时候。层层梯田交错,绿的马铃薯叶、蓝的胡麻花、红的藜麦,五彩缤纷。这片梯田,是村民郭利平梦想开始的地方。

  “我生在宋洼、长在宋洼,小时候山上都是光秃秃的,庄稼广种薄收,连温饱都解决不了。”为了养家糊口,郭利平远赴他乡打工,小有所成后回到家乡创业。“那时候村里的生态已经修复得很好了,但很多人选择外出打工,所以村里的土地撂荒了。”

  郭利平看着心疼,成立了荣甲养殖合作社养殖肉牛,一口气承包了560亩撂荒地种植地膜玉米,那一年是2014年。2016年,郭利平又牵头成立了宋洼村土地股份合作社,70户农户以土地入股718亩,流转土地450亩。“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东,只要有收益,就给乡亲们分红。”郭利平说。

  第一年,郭利平用这些土地种上了马铃薯,收成不错,他按承诺给村民们分了红。但是郭利平的梦想不止于此,他想让农田变成景点。推梯田、种牡丹,修建集装箱酒店、搞乡村旅游,郭利平的脑子里总是有新奇的想法,并将它们逐一变成现实。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人为了养生都开始选择食用粗粮,藜麦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养生人士的喜爱。“它是全谷全营养完全蛋白碱性食物,胚芽占种子的30%,富含多种氨基酸,比例适当且易于吸收,不含麸质,低脂、低热量、低糖。”郭利平看到新的商机,藜麦生长速度快、生长能力强,对土壤的要求不是很高,耐瘠薄,喜光照却不喜水、不喜高温,十分适宜在固原种植。

  2019年,郭利平开始初次尝试,一口气种了1000亩,本来一切都很顺利,没想到一场秋雨将他的希望浇灭,产量锐减。“由于藜麦本身极具价值,我们还是以72元1公斤的价格全部卖出去了。”郭利平说,尽管如此,合作社还是赔了不少钱。

  今年,为了保障社员的权益,郭利平在种了500亩藜麦的同时,种了1000亩土豆。“今年秋季依旧多雨,藜麦的产量估计还是上不来,但是马铃薯长得很好,9月底就能收获。”郭利平笑着说,也许年景有好有坏,但是梦想的种子一旦种下,只要努力,就能发芽结果。(记者 党 硕 实习生 樊 帆 王 雷 文/图)

<p>  秋收时节,张易镇宋洼村五彩缤纷的梯田。</p>

  秋收时节,张易镇宋洼村五彩缤纷的梯田。

<p>  村民抱着丰收的谷穗喜笑颜开。</p>

  村民抱着丰收的谷穗喜笑颜开。

<p>  工人在蔬菜基地里采摘菜心。</p>

  工人在蔬菜基地里采摘菜心。

<p>  黄铎堡苹果种植基地的工人在采摘苹果。</p>

  黄铎堡苹果种植基地的工人在采摘苹果。

<p>  工人在流水线上挑拣蔬菜。</p>

  工人在流水线上挑拣蔬菜。

<p>  金黄的张杂谷。</p>

  金黄的张杂谷。

<p>  姚磨村设施蔬菜种植基地。</p>

  姚磨村设施蔬菜种植基地。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张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