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图片头条
厚植沃野 赓续文脉
宁夏千名作家联千村进千校播种文学
2025-11-14 15:18:55   
2025-11-14 15:18:55    来源:新消息报

青铜峡市连湖小学学生举手回答作家高红提出的问题。

连湖小学学生听作家讲解如何写作。

聚精会神。

连湖小学学生与作家互动。

在“读经典·传文化”阅读沙龙读书分享主题活动中,作家田晓慧携经典与邻共读。受访者供图

  根植生活的沃土,汲取人民的智慧,是作家灵魂的滋养,更是文学常青的密码。为让饱蘸深情的笔墨,化作振兴乡村的蓬勃力量;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浸润心灵、陶冶情操,一场以文化润泽基层的盛大行动正式启航。

  日前,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牵头,联合自治区教育厅、农业农村厅、文联等部门,共同启动千名作家联千村(社区)进千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动。首批试点工作于10月至12月在银川市西夏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吴忠市青铜峡市、固原市西吉县、中卫市海原县的50个村(社区)、50所学校开展。以此为序章,未来两年内,1000名作家将肩负使命,足迹覆盖1000个村(社区)和1000所学校,分享成长故事、传授写作技巧、发现文学新苗、促进全民阅读,让优质文化资源直抵人心,共绘新时代精神文明的壮美图景。

  撒种子 让童心萌发文学嫩芽

  “文学与朗诵的相遇是一场灵魂与声音的邂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在文字与声音的交织中,能更深刻地领略文学的魅力,感受艺术的多元力量。”11月10日下午,青铜峡市连湖小学萦绕着浓浓的文学气息。作家高红走进校园,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当文学遇上朗诵”的生动讲座。小小的多媒体教室里,一下子涌入了100多名学生,连过道也挤得满满当当。

  “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高红带领学生朗读萧红的《祖父的园子》。“这段文字充满了童真和画面感,朗诵时,我们可以通过轻快的语调、舒缓的语速,将这种童趣和生机传递出来。”高红提示道。

  “你们喜欢读书吗?”“小学生如何积累素材进行文学创作?”高红结合自己的创作感悟分享阅读心得和写作技巧。“作家李娟认为‘日常即是素材’,我们要细心观察生活,真诚书写内心所想。”高红示范朗诵舒婷的诗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她以饱满的情感与娴熟的技巧鼓励同学们大胆走上讲台。六年级学生马欣雅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课文《草原》,让大家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草原的恬静与美好。

  “通过这堂课,我学到了不少朗诵技巧,比如声音的起伏、音调的高低等,以后我会坚持写作和朗诵。”

  “在作家高红老师的鼓励下,我第一次主动举手上台朗诵,同学们为我鼓掌,我也非常激动。以后我要读更多书,尝试写作与朗诵。”六年级(2)班学生赵一蓉说。

  “这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是一场心灵的滋养,让同学们在文学中共情他人的悲喜,在朗诵中敢于表达内心的想法,既拓宽了文学视野、提升了语言素养,也培养了审美情趣与人文情怀。”作家鲁兴华介绍,联千村(社区)进千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动在青铜峡市开展以来,作家张兴邦、刘玲佳、王怀君、杨森翔等人,先后走进青铜峡市四中、汉坝小学、青铜峡市五小唐源分校及陈袁滩镇黄河楼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文学为载体,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抽枝展叶 让文学韵味浸润日常

  进入11月,在银川市西夏区,千名作家联千村(社区)进千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迎来活动密集期,4场特色文化活动同步在校园、社区、乡村落地,为基层注入文化活力,为乡村全面振兴凝聚精神力量。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西海固笔记》,这本书兼具红色史诗与地情志书的双重特质,以多维度视角勾勒出西北古城的精神脉络与发展轨迹……”在西夏区文昌路街道翟靖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的“读经典·传文化”阅读沙龙读书分享主题活动中,作家田晓慧与社区居民围坐一圈,以经典读物为媒,分享阅读心得与文化记忆,引发众人共鸣。这场分享会不仅拉近了邻里距离,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轻松的氛围中扎根社区、浸润人心。

  在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顾家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笔尖播种希望,故事花开故乡”写作故事分享会温情开启。作家鄢玉蓉以其创作的散文集《芦草深深》为切入点,将作品中的乡情与乡愁娓娓道来。“不用追求华丽辞藻,把脚下的土地、身边的人写进时代里,就是最动人的作品。”鄢玉蓉的分享让在场村民深深共情。大家忽然发现,自己亲历的家乡变迁、身边的平凡故事,都是值得记录的珍贵素材。

  11月4日,西夏区西花园路街道兴洲苑社区二楼会议室座无虚席。作家张涛以“基层新闻写作能力提升”为主题开展专场讲座。兼具记者、作家、纪录片撰稿人三重身份的张涛,结合基层工作实际,聚焦“从日常工作中挖掘新闻故事”“用AI工具提升创作效率”“新闻图片拍摄技巧”三大实用技能,通过案例演示、现场指导,让参会人员快速掌握要点。“原来调整手机角度、捕捉人物神态细节,就能拍出高质量的会议照片。”兴洲苑社区党委书记赵雯边听边实操,当场拍出了满意的照片,忍不住向身边同事展示。

  “一片落叶能写成秋天的信,一次和同学的小矛盾也能成为情感表达的素材”,银川市中关村小学阶梯教室里暖意融融,作家田鑫以“小学生作文从‘怕写’到‘会写’的蜕变之旅”为主题,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鲜活案例拆解写作技巧,将观察方法与写作技巧融会贯通,引导孩子们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文学密码。“写作文不用硬凑字数,把心里真实的想法写出来,就是好作文。”课后,五年级同学王茂群捧着记满要点的笔记本,豁然开朗。

  从社区中的阅读交流,到实用的宣传技能培训,从温情的乡土故事分享,到校园里的写作启蒙,千名作家联千村(社区)进千校行动正以多元形式,让文学走出“象牙塔”,融入基层日常。西夏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要‘送文化’,更要‘种文化’。让作家成为基层的‘常客’,让文学成为群众的‘日常’,乡村振兴的精神根基必将愈发坚实。”

  花开沃野 让文学芬芳弥漫城乡

  连日来,各地试点活动有序开展。

  海原县组织20名本土作家深入探讨,进一步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最后一公里”。活动选取西安镇西安村、海城街道幸福社区等10个村(社区)以及海原县第一中学、兴海中学等10所学校作为实践载体,计划用1年时间,深入开展“作家联村(社区)”基层文化浸润、“作家进校园”文化育人、海原籍知名作家传帮带等12项活动,培育一批基层文学骨干、产出一批本土文化作品、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品牌。

  西吉县依托西吉文学馆、吉强镇杨河村木兰书院等基地,组织作家以入户访谈、乡村文学活动、写作讲座等形式送文化到基层。作家将挖掘“春官词”“花儿”等非遗及乡土素材,推动文学与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文学育苗计划,协助成立社团、开展分享会与讲座,培养青少年对文学的兴趣。

  “千名作家联千村(社区)进千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动,旨在充分发挥作家群体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作用,组织动员全区作家自觉自愿地与各地村(社区)、各类学校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构建‘村(社区)——学校——作家’三方联动、互促共进的工作格局,实现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在文学熏陶中启迪心灵、获取力量,作家在深入基层中汲取养分、获得灵感。”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自治区文联已为此建立“联村(社区)进校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家库”,当地文联根据村(社区)、学校和作家的意愿进行匹配对接,“一对一”建立联系,对照主要任务经常性多形式开展活动。2026年底,此活动将覆盖全区各县(市、区);2027年,将全面推开。通过持续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学活动,推动“作家库”不断扩充、文学爱好者队伍不断壮大、文学阵地蓬勃发展、宁夏文学影响力不断提升。(记者 陈秀梅 韩胜利 实习生 黄燕玲 张议云 文/图)

【编辑】:杜爱虹
【责任编辑】:杜爱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