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不少学者致力于探寻贺兰山东麓西夏陵背后的故事,掀开西夏古国的神秘面纱。
“20世纪初,俄国探险队在内蒙古黑水古城掘得大批西夏文献,约占已知西夏文献的80%以上,其余不足20%的文献则被收藏在中、英、法、日等国。因此,一度有‘西夏在中国,西夏学在国外’的说法。”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院长杜建录说。
杜建录告诉记者,2001年,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这为西夏学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杜建录带领团队承担数十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培养和引进一批学术骨干,先后出版《中国藏西夏文献》《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等文献著作和100余种(册)研究著作,扭转了西夏学研究“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局面,赢得了“西夏在中国,西夏学也在中国”的赞誉。
为更加透彻地研究西夏学,2010年,杜建录和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所长波波娃合作,着手研究西夏法律文献、社会文书、佛教典籍等,并推出《天盛律令研究》等十余部著作。
“30年前,我选择对西夏历史研究,主要考虑该领域是我国历史研究的薄弱环节,后来随着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我更感兴趣的是这些文献资料背后的故事。西夏在政治上以儒治国,经济上农牧并举,文化上吸收中原,它和辽、金一样,认为自己不是夷狄,而是中国的一部分,这种文化上的认同,就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杜建录说,现在,西夏学研究已从早期对西夏文字文献的解读,发展到对西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文物等方面的研究,学科也日渐成熟。
多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西夏学资料越来越丰富,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领域也日益广泛,一度濒临为“绝学”的西夏学渐入佳境,迎来了“黄金时代”。杜建录说,他有个心愿,要把西夏学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让西夏学发扬光大,成为热门学科。(记者 姜 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联系方式
宁夏新闻网(www.nxnews.net)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互联网新闻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网安备640100002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鹿璐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