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外界 -> 新华社看宁夏
“菌草之父”的新使命
2021-04-10 09:50:18   
2021-04-10 09:50:18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银川4月9日电(记者 靳赫)仲春时节,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庙台乡静安村的一片农田里,白花花的盐碱霜四处可见。这片重度盐碱地里,只有一种名为菌草的植物顽强生长。经过一个格外寒冷的冬季,这些菌草的茎干叶片已经枯黄。

  一位78岁的老人带着几名工作人员走进田间,小心地挖出几株菌草,掰开根部看了又看。“扎得比较深的根系还活着,说明只要措施得当,这些菌草是可以越冬的。好,好,好啊!”连说几个“好”字,老人的眉头舒展开来。

  这位老人是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1986年,林占熺发明菌草技术,以草代木生产菌菇,解决了菌业生产中林木资源被大量消耗的“菌林矛盾”,此项技术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林占熺也因此被誉为“菌草之父”。

  早在上个世纪末,这位福建科学家便与宁夏结缘。1996年,党中央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这是我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开端,而菌草技术则被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很快,林占熺带着菌草技术到宁夏,驻村帮助农民种菇增收。他和工作队员们住菇棚,教技术,还天南海北地帮助农民跑市场。

  近些年,菌草在发展畜牧业、生态治理、制作生物质材料等方面的潜力逐步凸显,为了促进菌草综合利用,林占熺在宁夏等地来回奔波。“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了,我有了新的使命。我要用我的技术,让老百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改善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林占熺说。

  对于林占熺的这句话,53岁的宁夏银川市闽宁镇园艺村村民刘昌富感受颇深。20多年前,闽宁镇尚被称为闽宁村,林占熺打算在这里教村民们用菌草技术栽培双孢菇,然而,当时村民们刚从山大沟深的宁夏西海固地区搬迁而来,既没见过菌草,也没见过双孢菇,顾虑重重。

  此时,敢想敢干的刘昌富带头在自家院子里盖起菇棚,经过林占熺手把手指导,大获成功。“头一年我就挣了7000多元。以前哪里见过这么多钱?”刘昌富说。其他村民看到成效,纷纷搭棚种菇。

  时隔20多年,在林占熺的鼓励指导下,刘昌富又一次成为闽宁镇菌草种植推广带头人。去年,他种植的菌草喜获丰收,引起不少人的注意。近日,林占熺去刘昌富的大棚查看菌草育苗情况时,刚一下车,就被从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永宁县胜利乡等地专程赶来的农民们围住,询问如何种菌草。

  记者采访了解到,经过去年的实践和示范,今年宁夏将扩大菌草种植面积,基于菌草技术的生态循环产业园区、退役军人产业帮扶示范基地等项目也已在石嘴山市上马或被提上日程。

  在刘昌富的大棚里,菌草苗已长到一人多高,郁郁葱葱十分壮观。林占熺详细询问各项生产数据后,对刘昌富伸出大拇指说:“老刘,这次你又带了个很好的头,希望你在乡村振兴中再立新功!”(完)

【编辑】:杜爱虹
【责任编辑】:杜爱虹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