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罗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乡村振兴
变废为宝奏响“种养生态循环曲”
2020-09-11 09:47:07   来源:石嘴山日报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如今牛粪、羊粪、鸡粪……成为我们农业生产的‘抢手货’‘香饽饽’了。”9月4日,摸着崭新的制肥设备,平罗县渠口乡新桥村党支部书记丁建东感慨地说。

  新桥村位于黄河西岸、平罗县城以东,现有耕地6799.5亩,农户480户,人口1514人,得益于黄河灌溉之利,新桥村以蔬菜种植、奶牛养殖为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新桥村党支部坚持以基层党建示范为引领,统筹推进产业富民、社会治理、美丽宜居、村企合作,逐步形成了基础强、产业优、生态美、村风正的美丽村庄。

  汇众鑫养殖专业合作社是渠口乡2013年引进的一座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占地120亩,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现存栏奶牛1500多头,年产鲜奶6000多吨,收益200多万元。

  该合作社先后流转新桥村2队、3队2600多亩土地建成饲草料基地,种植“冬牧70”牧草和青贮玉米。订单收购周边农户青贮玉米4000亩,稻草秸秆3000亩,带动本村种植户亩均增收500元。同时与渠口乡金桥村肉牛养殖合作社达成协议,以低于市场20%的价格将奶公牛投放到移民群众家中,鼓励其发展畜牧业,增加收入,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随着养牛规模不断扩大,村民的经济收益越来越好,可是全村2000多头牛的粪便处理却成为一件烦心事。

  “这几年,随着土地流转,进城务工的人增多,种地的人逐年减少,牛粪也没人要了。现在一到下雨天,牛粪随着雨水到处流,路面又脏又臭,既污染环境,也影响村民生活。”丁建东说。

  “养牛需要空间,更要干净卫生。为了处理牛粪,我们在场地紧张的情况下,投资了200多万元,硬化了3000多平方米的场地专门用来堆放牛粪,还建设了一体化处理设备,尤其到了夏天,每天都要对粪场进行消毒,每年人工、机械、电费等开销就达20多万元。”汇众鑫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乔茂枝说。

  一边是养殖企业每年高额的牛粪处理成本和需求空间,一边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巨大压力,在“牛”行业也算是半个专家的村党支部书记丁建东想出了一个新点子,2019年,他看准废弃物循环再利用项目,积极争取自治区壮大村集体建设等项目资金,筹资400万元,建起一条有机肥生产线,变废为宝,将牛粪经过发酵加工后,变为生物有机肥销往各地,环保又挣钱。

  丁建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6吨牛粪可以发酵1吨有机肥,发酵出来的有机肥的市场价是350块钱每吨,如果进一步生产加工成颗粒就能卖到680元-800元每吨。”

  丁建东告诉记者,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健康,注重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目前,平罗县的很多绿色品牌农产品都在外地站稳了脚跟,卖出了“价格”,直接带动了有机蔬菜和瓜果的种植积极性,逐年扩大的种植规模对有机肥的需求也逐年增高,以现有的生产设备,有机肥厂年产1万吨有机肥不成问题,对销售也充满信心。

  “将牛粪制成有机肥还田,平罗县渠口乡新桥村有机肥厂在生产肥料与可循环再利用资源之间架起了一座‘生态桥’,一方面对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减少农业源污染,提高农作物、蔬菜质量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能有效避免牛粪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牛粪循环利用。”平罗县渠口乡乡长蒋海龙说,“通过深化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坚持种养结合、农牧链接、生态循环,有效破解了种养‘两张皮’,打通了上下游利益链,为发展高品质农业探索了新路子、创造了新经验、作出了新表率。”

  “发展高品质农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指示的有益探索。作为最基础的农业产业形态,畜禽养殖业既是高品质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良土壤、培植地力、生产高品质农产品的基础。如何做好养殖与种植结合文章,把优质农产品‘产出来’、把农产品品牌‘树起来’、把农业发展质效‘提上去’,事关乡村振兴、事关千家万户百姓生活。让牛粪变资源,让青山绿水常在,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推动有机农业发展,这也是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平罗县渠口乡党委书记祁振发说。(记者 米振卿)

【编辑】:张海燕

【责任编辑】:张海燕

【编辑】:张海燕
【责任编辑】:张海燕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