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8 -> 建设新海原 -> 文化旅游
六盘山文艺副刊 l 走近震柳
2021-09-18 09:53:26   
2021-09-18 09:53:26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创作故事

  “当你站在海原县西安镇哨马饮的那几棵身残叶茂的老柳树前时,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刘霞说,“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被那种‘活着’的姿态所震撼。”

  如果你心中多多少少有些颓意,看到震柳那种蓬勃的生命力,那些负能量会被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所驱逐。

  震柳遭遇了那样“天崩地裂”式的命运与打击,仍然选择活下去,它明白:既然无法选择离开,那就努力地适应。
  你看它,身体虽然被撕裂开了,但并没有因为被撕裂而放弃活着的权利。在经历了那样的灾难之后,仍然以非凡的毅力去面对一切。

  活着,就是一种精神。

  震柳“狠狠地”活着,把自己活成了一本无字的书,一本活地方志。

  这种对生命的坚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

  把根扎进泥土里,把生命交给这片曾被定义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土地,也必将收获这片土地的尊重。

震柳1.jpg

作品欣赏

走近震柳

刘霞

  “纸上读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是好事,但不能不联系实际。尤其读一些地理风物类的书,你得走进生活,进行实地考察。

  就拿1920年12月发生在宁夏海原的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地震来说,尽管海原县志上介绍得很清楚,可仅凭读相关资料还是有所欠缺。如果你亲临地震遗址去看看,或许你会收获更多。
  读山脉走向,读河流改道,更可读那几棵残躯老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叫它震柳。“震”字,不光代表它的名字,还饱含它所经历过的风雨坎坷。这一震字,让我们感受到那些在那场灾难中罹难生命的惨烈。
  它是那场地震的幸存者。它还活着!而且,就活在地震的断裂带。一百年,不,应该更久些。它见证了那场突发在严冬深夜里的自然裂变,将自己活成历史的见证者。
  或许,一份伟大的诞生,源于对“生”的坚守。

  一个把根深深扎进泥土里的生命,那就意味着,它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完全交给了这片土地。

  这几棵柳树,它们遭遇了这样的命运:既然无法选择离开,那就努力地适应。

  你看它,身体虽然被撕裂,却没有放弃活着的权利。在经历了那场灾难之后,又以非凡的毅力,矗立成一座会呼吸的巨碑,纪念着生命的耐力。

  这些年,长在这个无人问津的山沟里,什么没见过?什么没经历过?自然的灾难没让它屈服,人类的斧刃也不敢贸然落下。

  它就这样云淡风轻地活着,活成一本无字的书,活成一本地方志。震柳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生活在这片黄土高原上的人。

  精准脱贫的政策像一场甘露,使黄土高原变得绿油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原人的梦里都是收获的喜悦。这些年,这震柳也添新枝……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地从黄土高原上碾过去,一代代的高原人出生、成长、劳作、老去。他们传唱着高原的歌:望一眼那个山梁梁,吼一声那个山花花…… 

  在他们古朴的歌声里,荡漾着古朴的快乐。歌声背后是厚重的黄土地情结、震柳情结,诠释着一代代人对生命的理解。
  高原上的歌,唱给大地,也唱给上苍。哨马饮的震柳,以一部地方志的方式记录着西海固人的精神。 (宁夏日报记者张慈丽)

【编辑】:闫文丽
【责任编辑】:闫文丽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