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9 -> 宁夏“三大战略”实施两周年 -> 图片头条
村美 民富 产业旺
2019-08-02 10:37:04   来源:吴忠日报

  今年,利通区扁担沟镇黄沙窝村因地制宜,选择本地土壤适宜、市场需求旺盛的圣女果作为主导产品,有效帮助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盛夏时节,穿行在利通区广袤的田野,随处可见农民劳作的身影,触目可及整洁的村落。该区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作为提升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立足点和归属点,以加快乡村振兴为契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颜值”、厚植“家当”、提升“底气”,一个个村庄悄然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迈进,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生态宜居让乡村环境美起来

  7月29日,夏日的骄阳照进利通区古城镇新华桥村,一座座白墙青瓦大红门的农家小院整齐划一,新铺的石砖路面干净整洁,分类垃圾箱随处可见,有的村民在小游园里散步……

  “以前俺家门口都是土路,可以说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孙子孙女在城里边住,他们都不愿意来。现在村子环境好了,一到周末,娃娃们就回来看我,还说比城里的环境好。”该村一组的村民孙术芳高兴地说。

  “我们村现在可是大变样了。以前不光是个空壳村,村里的卫生环境还特别差,很多老旧房子都是上世纪80年代,甚至更早建起来的,很多人都搬出去住了,留下来的旧房子没人住,环境越来越差。我们在整治过程中,坚持在原有旧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保留村庄一定的原始风貌,不搞大拆大建,只对项目点上的‘空心房’和危旧房屋进行拆除。拆除后的闲置土地重新规整,用以规划建设广场、小游园和民俗公园等公共设施。”新华桥村党支部书记陈奇表示,如今,新华桥村不仅利用传统的庭院果树发展起了村集体经济,还借助美丽村庄建设改变了村居环境,舒适的人居环境让外出的村民又纷纷返回村里。产业、环境和收入让新华桥村真正蜕变成为美丽乡村。

  跟随陈奇的脚步,穿过整齐的村舍,踏着干净平整的村间小道来到新华桥村一队村民王金贵家,他的老伴陈贵珍正忙着收拾屋子。

  “我们是去年10月份才搬回来的。10年前觉得村上没啥发展,许多人都搬到城里了,我的儿女也出去了,我们老两口也就跟着搬到了城里。”陈贵珍说,“这几年,村上流转土地,种果树的种果树,种菜的种菜,好多人都回来给流转土地的老板打工,种自己的田还能挣工资。特别是这两年,村里又重新把我们的院子修整了,还安装了排水管,建了像城里一样的厕所,非常干净,我就和老伴商量着搬回来住了。”

  听着陈贵珍老人的介绍,我们看到了安装在厨房和卫生间房顶上的太阳能集热器,还有新装修的独立卫生间和厨房。

  去年7月以来,新华桥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以一组、二组为美丽乡村建设主战场,对村级道路进行了硬化,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农户改厕140户,新建了党建文化广场、小游园,拆除了28个空心户,美化村庄3.2万平方米。同时,该村还依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打造了256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并对庄点道路及该村344国道与滨河大道连接线进行了整修亮化,对部分温棚道路进行了硬化,为种植户销售瓜果蔬菜、出行提供了便利。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如何让“城归”回得来,让留在乡村的人住得舒心?格局决定结局,定位决定地位。利通区以博大情怀筑巢引凤,没把“全面振兴”片面理解成“全面拆屋”,而是突出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吸取过去新农村建设重形象、轻管理教训,不仅在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上全面提速,还为村庄进行“淋浴、搓背、拨刺、疗疮、舒筋”全面整修。

  去年以来,利通区综合配套补齐美丽乡村项目短板,实施了金积镇马家桥、高闸镇马家湖等24个美丽村庄建设项目,农村垃圾压缩中转站19座,实现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全覆盖。全力推动2018年已建的15座污水处理站提标改造,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社会化运营,建立健全运营考核机制,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稳定运行、达标排放。今年,利通区还入选全国2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区)名单。

  产业兴旺让村民口袋鼓起来

  如果说乡村美了是“面子”,那么村民富了才是根基。

  7月30日,在利通区马莲渠乡廖桥村的西红柿基地,一个个西红柿挂满枝头,成熟的西红柿像小灯笼点缀在绿叶间,果红藤绿,煞是喜人。在基地务工的廖桥村二组村民丁学英正穿梭在田间,忙着采摘西红柿。

  “近几年,俺一家五口人的生活都是靠俺掌柜的在外面打工挣钱,每月收入4000多块钱。今年4月份,听说基地有活干,我就跟村里的姊妹一起来务工,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里,一举两得。”丁学英算了一笔账:她家6亩地流转给基地一亩800元,一年收入是4800元;她在基地务工一月2800元,一年至少干半年,一年收入16800元;再加上她丈夫务工的收入,她家今年的收入还是不错的。

  利通区马莲渠乡廖桥村振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丁立军是该基地的负责人。“西红柿采摘从7月上旬开始,预计到9月底才能结束,目前已售出将近十万斤。”丁立军介绍,这一季种了200亩西红柿,基地每天需要60多名务工人员进行管理维护,施肥、采摘、浇水、梳果等等,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

  “为了做好农业产业调整,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去年以来,廖桥村党支部以‘三大三强促脱贫富民’行动为抓手,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本村产业发展特色为出发点,按照‘党建强村、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搭建‘支部+党员+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致富产业,变‘输血’为‘造血’,成立了黄花菜、奶牛养殖、拱棚西瓜、有机水稻、运输业、劳务经济等功能党小组,提供技术、信息支持,帮助农户增收致富。”利通区马莲渠乡副乡长马天虎说。

  探索乡村振兴,选择合适的产业是关键。在马莲渠乡廖桥村,眼下以西红柿、香菜为主导的蔬菜产业正迅速壮大,成为强村富民的大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的新路径。

  在扁担沟镇海子井村500亩黄花菜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花的海洋,农户们在田间忙碌着。

  “这块地里的15亩黄花菜是两年前种的,去年才开始少量采收,但销售收入也达到了两万多元,比单一种玉米要好得多。”海子井村五组村民马万歧是村里少数率先试种黄花菜的带头人之一,说起种植黄花菜马万歧的喜悦溢于言表,“今年开春以来雨水多,黄花菜长势特别好。”

  “我们海子井村缺水、高碱、昼夜温差大,比较适合黄花菜的生长,起初种植的村民不多、缺少加工技术,采收的鲜花只好卖给菜贩子,村民的收益受到了影响。”海子井村村主任马洪发说,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村党支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多方联系,组织村民到盐池、红寺堡等地学习取经,掌握了从种植、采摘、热蒸到晾晒制作干花的全套工艺。现在该村调整结构种植黄花菜的村民有20多户,除了种植大户自建的蒸煮设备以外,村里还配套建设了300平方米的晾晒场和周转库,全力以赴支持群众发展黄花种植产业增收致富。

  海子井村通过党支部引领,充分激发致富带头人的积极性,在马万歧、崔永峰等一批能人的辐射带动下,种植黄花菜的建档立卡户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走上稳步致富的道路。

  近几年,利通区紧紧围绕绿色、生态、有机、富硒发展方向,积极引导农民依据土质、气候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目前,已形成了优质奶、牛羊肉、有机菜、精品果、富硒粮的“一主四特”特色优势产业。今年上半年,利通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7.6亿元,同比增加3%;实现农业增加值9.2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54元,同比增长8.5%。

  内外兼修让文明新风树起来

  7月31日,在利通区高闸镇朱渠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原来房前屋后的杂物堆、镇区墙面的乱贴乱画不见了踪迹,家家户户门口都张贴着“笑脸”积分公示牌……村庄里呈现出一派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景象。 该村一组老党员姬长仁家,干净的小院里种着多色花树,门口花池布满各种绿植,庭院清爽怡人。

  “以前环境卫生整治,有些村民把门口乱堆乱放的东西搬进院子里一藏,整治完没几天就又开始乱堆乱放了,环境卫生问题是反反复复,整治效果很难保持。如今实行了‘笑脸’积分制度,谁家卫生好不好都通过‘笑脸’‘哭脸’贴在门上。大家都好面子,得个‘哭脸’,别人不进院子都知道这家人卫生搞得不好。”姬长仁说。

  “我们朱渠村辖区的800多户村民家门口制作了环境卫生‘笑脸’积分公示牌,每月组织村民小组长、党员代表及村民代表组成评分组,对每家每户的室内、院内、院外环境卫生情况进行打分并展示在公示牌上,‘笑脸’是满分5分、‘呆脸’是2分、‘哭脸’是0分。”利通区高闸镇镇长赵小林表示,今年4月初,高闸镇以朱渠村为试点,全面实行环境卫生“笑脸”积分制工作,每月开展评比并累计分数,在村部设立“积分银行”供村民兑换生活用品。通过评比争优、奖励、监督等多项措施,帮助村民形成人人爱干净,户户比洁净,个个争当环境建设监督员、维护员的良好氛围,创新建立起了长效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当天下午七点,在利通区金积镇马家桥村,已投入使用的文化广场上,健身器材配套完善,一面面以“金色阳光·七彩家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农村发展新蓝图”“注重家庭 注重家教 注重家风”“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等内容为主题的文化墙成为该广场的主角。

  “没有文化广场以前,村民最大的娱乐就是打麻将、看电视;有了文化广场,跳广场舞、锻炼身体的人就慢慢多了起来。如今,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家庭纠纷也明显减少了。”在广场上锻炼身体的村民们纷纷表示,这些充满正能量的宣传内容,融入了村民的生活,让更多群众在阅读中净化身心。

  近年来,利通区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在每个乡镇打造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大院、长廊、文化广场,让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先后举办“利通24孝”“最美利通人”、移风易俗带头人现场交流活动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表彰“利通24孝”19名、“最美利通人”21名和“移风易俗带头人”9名,以身边人、身边事为教材,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特别是开展“利通好人巡回展”,选取30位全国范围和70位利通区的各级道德模范和各类身边好人,制作100块移动宣传牌,选配2名解说员,在全区各乡镇、村(社区)、部门及市区公共场所开展巡回展出,目前已展出30场,参观人员达到3万余人,取得了良好成效。

  利通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宁说,利通区在加大美丽乡村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同步推进精神文明等软件建设,淳朴向上的民风,坚持软硬结合、内外兼修,使美丽乡村既有“面子”,也有“里子”,有颜值担当,更有内涵气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村民遵纪守法,形成良好风尚,逐步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记者 杨娜)

【编辑】:张海燕
【责任编辑】:任岚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