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园子村:走出多彩小康路
2020-12-08 14:22:55   来源:银川日报

  夏日的园子村美得像一幅画。

  村头的园艺景观。

  园子村的设施温棚园区。

  因病返贫的兰宏伟和妻子靠奋斗过上了好日子。

  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园子村采摘、烧烤,购买农产品。

  一栋栋红顶楼房鳞次栉比,一排排庭院整洁惬意……优美的人居环境使园子村成为金凤区良田镇“颜值”最高的村。近年来,园子村抓扶贫、促增收、改善人居环境,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同时积极探索电商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产业扶贫等多种模式,打出了脱贫攻坚的组合拳,走出了脱贫攻坚的特色路,2019年园子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村集体收入达26万元。

  特色产业缩短城乡距离

  “我们村今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这是一个沉甸甸的荣誉啊,更是我们村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园子村驻村第一书记罗瑞感慨道。

  现在每年夏天,不少市民会驱车来到良田镇最远的园子村采摘果蔬、居住木屋、烹饪烧烤,搅热了乡村旅游经济。事实上,园子村位于金凤区良田镇最南端,是良田镇距离银川市中心最远的一个村。

  如何才能“刷”出存在感?园子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在各级政府的政策引导下,通过认真分析位置环境有效优势,借助统一安置区提供的集中连片发展土地优势,立足村情,探索、培育以特色产业园区为单位的设施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同时加强科技扶贫,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培养懂农业、会发展、带动力强的致富带头人队伍,成立合作社,示范种植基于本村高标准设施温棚的瓜菜和露地经果林,做优势产业经济分析,带动农户发展设施农业,大幅度提高本村居民收入。2017年,园子村新建成有105栋三代日光暖棚的现代化温棚园区,2019年新建成有30栋大拱棚的口粮棚园区,全村温棚种植达到560亩135栋,经果林种植1100亩,陆地蔬菜种植400亩。2020年平均每栋温棚纯收入5万元以上,暖棚收入4万元以上。

  产业发展驶上“高速路”,园子村开始促转型升级提档。“我们大力培育和拓展扶贫产业链条,通过延长产业链条丰富产品类型,提高产业发展效率和效益。”罗瑞说。

  园子村统筹资源,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发展集观光娱乐、体验采摘、科普教育、休闲康养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目前园子村已经形成以4~10月特色果蔬采摘为周期,融合新建的烧烤广场做集散休闲农业,22座休闲小木屋为游客提供居住、游玩便利的基础设施,从而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在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大幅度提高本村农民收入。

  打造红色旅游风景线

  “要想产业发展好,就必须挖掘有特色的资源,这样才能把人留住。”园子村党支部书记于福贵说,由于邻近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宁夏铁道干校旧址,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有了想法:何不围绕这里打造一条党建教育红色旅游风景线?

  原宁夏铁道干校建筑群位于园子村南端,占地3350平方米,包括修理车间和5排宿舍,能够反映20世纪60年代末铁道干部在此劳动锻炼、生活的历史场景,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大家商议后,罗瑞立刻和银川市自然资源局协调落实原宁夏铁道干校历史文化建筑认定、挂牌,协调解决园子村产业发展土地资源,保留30栋庄点房屋的建设用地指标。得知银川市要选取三处历史文化建筑的消息,罗瑞带着相关资料来到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申请项目扶持,最终,原宁夏铁道干校被列入银川市历史文化建筑名录,这些老房子被保留了下来。

  如今,园子村这个红色旅游基地正在积极规划筹建中。罗瑞说,“我们就是要打造一个以原宁夏铁道干校建筑群红色教育基地为依托的田园综合体旅游中心,通过整合资源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转型,突破村里现行产业单一的瓶颈,做融合绿色经济,形成标准化、品牌化,以此提高市场竞争力。”

  用好乡村致富带头人

  尽管遭遇挫折,但王陕福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2018年继续种地。“那次受灾后,我也调整了一下思路,除了种蔬菜,我也开始种植果树,这样抗风险的能力也增强了。今年种了400多亩地,市场行情好,收益也不错。”王陕福告诉记者,前几年大家脱贫致富的意识还不够强,他就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只要肯吃苦,日子就能过好。

  王陕福以自己的亲身体验鼓励村民树立致富信心,主动上门找他要活干的乡亲也越来越多。这些年来,王陕福的心中一直有个信念:“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兴旺、产业带动,我有信心和责任,更有能力带领乡亲们迈出关键一步。”

  近年来,园子村以“三大三强和两个带头人”工程为牵引,做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引导产业发展、培养懂农业会发展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园子村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作用,用好“乡村致富带头人”,为乡村产业发展引来人才资源。“他们就在老百姓的身边,他们的成绩更容易被大家认可,也能很好地带动周围村民参与到致富队伍中来。”罗瑞告诉记者。

  今年43岁的村民王陕福是个敢闯敢干的人,2016年他开始承包土地种蔬菜,每年7月到10月都有80多名村民在王陕福的地里打工,采摘工一天100元,分拣工一天200元,装卸工一天400元,很多村民的生活由此得以改善。

  “第一年种了100多亩蔬菜,收益不错,信心也是大增,第二年就种了500多亩,以为能大赚一笔钱,结果全被冰雹打了,一分没赚还赔了200多万元。”这次打击挫败了王陕福的积极性,亲朋好友也纷纷劝他放弃。

  带动力强的致富带头人队伍,实施“支部+致富带头人+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发展高标准设施温棚瓜菜和露地经果林种植的主导产业,依托农村田园风光、乡土文化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大幅度提高村民的收入。

  市场是随着需求变化的,单一的劳动技能会限制劳务输出的质量和能力,园子村同时重视村民的技能培训,增强技能水平,提高村民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近年来,园子村先后组织全村劳动力做技能加法,开展驾驶证、特种设备、电焊、厨师以及家政的专项培训,摆脱单一的保洁、保安、小工局限,实现有竞争力的技能劳务输出,提高稳定务工能力和收入。

  兜底保障不让一户掉队

  “最近我们正着手打造村史馆,兰宏伟知道这个事后,自己拿出1万多元,到各个村买了不少老物件,就为了在村史馆展出。村里的大小事,他始终这么热心,我想,这应该就是回报社会感党恩。”罗瑞说。

  兰宏伟今年35岁,2018年患上尿毒症,每个月至少要承担7000多元的巨额医疗费。为了看病,兰宏伟和妻子卖了房子,花光了19万元积蓄,还欠了7万元的债,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国家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来,园子村为保障兰宏伟全家基本生活能够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积极对接各部门,为其办理低保和医疗保险,并提供扶贫公益性岗位。在享受一系列医保报销政策后,兰宏伟的透析等医疗费用从之前的平均每月9000多元降到了1000多元。现在,兰宏伟一家已经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顺利脱贫。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园子村农户种植的蔬菜险些滞销,在乡镇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打通了销售渠道,将蔬菜运送至城市的各大社区。兰宏伟主动承担加油费,用货车帮助农户向外运送蔬菜。得知村上合作社要向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捐献蔬菜,他又主动请缨,自愿向银川市各大医院送菜20多天,毫无怨言。兰宏伟告诉记者,“在我得病的这几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和政府给了我关爱和温暖,所以村里有啥事我必须站出来。”

  兰宏伟的故事是园子村兜底保障的一个缩影,针对残疾户、大病户和“双老户”,园子村采取集中各方面兜底政策予以全力保障,重点落实低保、老饭桌、公益性岗位、村集体收益分红、利益链接、大病基金等兜底性措施,同时督促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确保全面保障无盲点。5年来,园子村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待遇21户44人,有19户25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和市级脱贫攻坚救助金,7户7人享受高龄津贴,16人次被安排到公益性岗位。2019~2020年参与村集体扶贫收益资金分红的有17户,共分红8.4万元。今年有16户建档立卡户及2户边缘户拿到扶贫产业园区利益联结分红共6.25万元,76人领取养老待遇,1人享受全寄宿托管,兜底保障在园子村可谓“兜得住、兜得准、兜得全”。

  记者手记

  走进园子村,民风淳朴、绿色宜居、特色产业兴旺的景象扑面而来,在这里,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用脚步丈量脱贫路,用双手托举村民致富梦,肉牛养殖、劳务输出、设施大棚、经果林种植全面开花,党建引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安居乐业的新局面徐徐铺开,可喜的变化每天都在发生。

  (记者 詹思佳 文/图)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张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