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美丽原州区 -> 文字头条
原州区阳洼村:这里的幸福触手可及
2020-09-15 10:42:14   
2020-09-15 10:42:14    来源:

DJI_0218.JPG

  俯瞰阳洼村。

  “你到官厅镇阳洼村看一下,变化大得很。”9月13日,记者在固原市原州区采访,扶贫办主任张玉海向记者介绍。

  乘车沿着山路一路蜿蜒而行,进入这个曾经隶属原州区“东八乡”的极度贫困村阳洼村,远远近近的山,呈现在记者眼前。

  稀稀落落的农家,散布在山间。

  一个纯粹的大山里面的村子,如此偏远而闭塞,产业能有多大的发展?记者用无人机升空“探查”,稀稀落落的民居,牛棚,还有遍布的玉米地,构成阳洼村的主体。

  一处山洼里,一家整齐的院落,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大瓦房宽敞明亮,旁边简易车棚内,停放着一辆小轿车,院子中间一棵梨树,繁茂的梨子颇为诱人。院子前一座用砖砌起的新牛棚内,一位四十多岁的汉子正在运草料。

  记者跟随进了牛棚,呵,这么多的牛!仔细数了数,22头健硕大牛!

  “你这‘固定资产’就得五六十万。”记者开玩笑说。

  中年汉子见记者在拍照,笑着问道,“你是记者吧?”

  记者点了点头,“我来看看你们村子的变化。”

  “我叫喇童军,你来我们村就来对了!”中年汉子放下手头的活儿,“以前日子又苦又穷,家里整点儿零花钱都难得很,现在养了22头牛,种植了40多亩青储玉米,一年纯收入就近10万元。”

  “你们这里村子山大沟深,这么闭塞,你们收入能有这么高?”记者问。

  “以前穷,这些年来国家扶贫政策落实到位,鼓励村民发展草畜产业,现在日子越来越好。”喇童军说。

  “种玉米,养牛,村民们干得都很专心。”喇童军的妻子邀请记者吃一顿家常面片。

  厨房内,鲜美的肉香,可口的面片,自家种植的辣椒,微辣,食之上瘾。

  “这是我们的日常。”喇童军笑呵呵的说。

  从喇童军家出来,记者信步而上。

  “你这个老人家,咋这么倔,两万八已经够高的了,还是卖了吧。”

  “不卖,低于三万元不卖。”

  记者循声望去,一座大牛棚前,两个牛贩子正在和一位年逾六旬的老人讨价还价。

  “两万九!两万九卖不卖?”

  “不卖,三万你拉走。”

  两个牛贩子互相嘀咕了一会,心有不甘地三步一回头走向其他村民家里收牛去了。

  “两万九你还不卖?”老伴埋怨起来。

  “昨天说好的,一个买家出价3万元呢,明天就来了”老人一点儿都不急。

  记者一问,老人名叫买有生,家里养了18头牛,20多只羊,就在记者采访老人的时候,家里的一只羊刚刚产下两只小羊羔。

  “老人家,你一年收入咋样?”

  买有生有些得意地捋捋胡须,笑而不答。

  记者饶有兴趣的又走了几家,看牛,看羊,问发展。“1,2,3,4,5,6,7,8,9,10……”记者走进每一家农户,不自觉地总是先数一数牛棚里的牛,走进买彦强家也不例外。

  “12头牛!不少!”记者感慨道。

  “这边还有7头牛犊呢,今年出生的。”买彦强拉记者走进另外一间牛棚,七头小牛犊正在隔壁的单间吃“小灶”。

  “一年增加七头小牛,就是七万多元啊!”买彦强高兴地说。

  买彦强家的房子盖得够好,崭新的大瓦房外墙贴着瓷砖,金色的合金门窗,屋子里的陈设,一点不比城里人差。

  在记者的视线里,村里原有的不少窑洞现在都已经废弃,只留下一个时代的见证。

  “目前全村住户403户,种植玉米7000亩,牛存栏2800头,户均12头,养殖15头以上的村民占全村养殖户的40%,50%的村民已经开上了小轿车。”阳洼村村主任买彦虎的话结束了记者的采访,记者深深感到,这里农民的幸福触手可及。(记者 丁建峰)

DJI_0215.JPG

【编辑】:樊玲
【责任编辑】:樊玲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