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1 -> 建设“三地”法院 护航法治宁夏 -> 以案释法
宁夏法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五)
2022-04-21 09:32:43   
2022-04-21 09:32:43    来源:宁夏新闻网

  近年来,宁夏各级人民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坚持依法严惩首要分子、骨干成员和主犯,依法惩处参与关联犯罪活动的人员,加大赃款赃物追缴力度,竭力守护广大人民群众“钱袋子”,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自今年3月份开始,宁夏各级人民法院积极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全民反诈 你我同行”宣传活动。本期专刊梳理了人民法院严厉打击的十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以案说理,进一步提升群众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团结、激发人民群众共同打赢反诈人民战争。

  案例九:发布虚假信息非法收集银行卡,判刑

  【基本案情】2019年12月,被告人胡某、聂某贵、聂某峰在未进行工商注册登记、未办理营业执照的情况下,成立了“晨昂科技有限公司某办事处”,并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为“黑户人员”办理贷款的广告,收集前来办理贷款的“黑户人员”所提供的银行卡、手机卡等贷款申请信息资料。截至案发时,三被告人非法持有他人银行卡共计17张。

  【裁判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三被告人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行为均已构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鉴于三被告人均有自首情节,且自愿认罪认罚,遂依法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分别判处胡某、聂某贵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判处聂某峰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典型意义】“实名不实人”的“两卡”非法交易,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持续猖獗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它不仅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了资金支付结算通道,还为犯罪分子隐匿身份、逃避打击“提供支持”,从而增加了打击治理难度。另一方面,它不但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而且扰乱了正常金融管理秩序,应依法严惩。本案中,三被告人为谋取非法利益,通过微信发布虚假信息套取他人银行卡、手机卡等信息,并非法持有大量的他人信用卡,违反了国家关于信用卡管理的规定,扰乱了正常金融管理秩序,最终自食其果,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案例十:虚构扶贫等类项目实施电信诈骗,判刑

  【基本案情】2020年3月份以来,被告人彭某利通过持有伪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国家机关文件,发起“城乡接合部、农村老、旧、危房改造补偿项目”“马伯平老人扶贫项目”“李宗仁(中国扶贫基金会)扶贫项目”、“李济深中国济深基金会项目”等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项目,指使被告人杨某海等人通过微信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会员,向被害人宣传只要交纳相关费用,便可领取到国家发放的巨额扶贫款项,以此手段大肆实施诈骗活动。彭某利指使杨某海等人通过“城乡接合部、农村老、旧、危房改造补偿项目”,诈骗王某某等共44494人,涉案资金800907元;彭某利指使杨某海等人通过“马伯平老人扶贫项目”,诈骗任某某等12937人,涉案资金234625元;彭某利指使杨某海等人通过 “李宗仁(中国扶贫基金会)扶贫项目”,诈骗宋某某等29076人,涉案资金644402元;彭某利通过组织领导“李济深中国济深基金会项目”,诈骗尤某某等139人,涉案资金1526401元。2020年4月份,彭某利分别将诈骗所得512550元资金转入“韦某某”尾号9745中国银行账户内,将500000元资金转入“余某某”尾号3005中国工商银行账户内。被告人欧阳某龙实际持有“韦某某”、“余某某”银行账户并多次指使被告人赵某炜套现、取现,其中,欧阳某龙涉案金额为1095896元,赵某炜涉案金额为1093300元。彭某利、杨某海、欧阳某龙、赵某炜通过“民族资产解冻诈骗项目”实施电信诈骗,彭某利涉案金额共计3206335元,杨某海涉案金额共计1679934元,欧阳某龙涉案金额共计1095896元,赵某炜涉案金额共计1093300元。

  【裁判结果】法院判决,被告人彭某利、杨某海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利用电信网络技术诈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被告人欧阳某龙、赵某炜明知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帮助他人将诈骗犯罪所得套现、取现,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上述各被告人被判处十四年至十年不等的刑罚,并分别并处罚金人民币二百万元至八十万元不等的财产刑罚。

  【典型意义】本案中,各被告人的诈骗手段属于“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近年来随着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这一类犯罪的发案率逐渐下滑,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类犯罪又借助现代通信工具进行传播。本案中,各被告人通过微信向被害人宣传只要交纳相关费用,便可领取到国家发放的巨额扶贫款项,来骗取他人财物。这类假借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热点的虚假项目,使犯罪极具诱惑性和欺骗性,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能造成众多人受骗,且涉案金额巨大。此案的宣判警示人民群众,网络诈骗犯罪手段花样翻新越来越快,迷惑性越来越强,更容易使人上当受骗,一定要加强学习、擦亮眼睛,认真甄别投资项目,坚决杜绝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幻想,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吴奎)


【编辑】:胡琴
【责任编辑】:胡琴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