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2 ->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 图片头条
幸福那么近 恩情那么深
2022-05-27 07:06:57   
2022-05-27 07:06:57    来源:宁夏日报

  5月25日,灵武市郝家桥镇泾灵北村村民马福广一大早就来到他的育苗大棚。刚搬迁到泾灵村时,马福广把全部身家押上,带头在村里种植大棚,带动村民开始建温棚,发展农业产业。

  10年,转瞬即逝。荒漠上建起的小村庄里有汗水、有泪水,也有满满的回忆。

  时间回到2017年10月1日。

  “咱村从泾源县搬迁到泾灵村,就是为了摆脱以前的苦日子,党的政策这么好,不发展产业怎么富起来?”“虽然国家有补贴,可自己也得掏钱,如果亏了怎么办?”

  村民你一言我一语,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跟着马福广建设大棚。马福广自己建棚自己种,当年成为泾灵北村唯一一个种植大棚的村民。

  “我买来辣椒苗,不懂种植技术就一趟一趟向灵武市农技人员请教,大棚冬天温度太低,怕辣椒冻死,我就用暖风机人工加热。”那些辛苦的日子,在马福广的记忆深处挥之不去。当年,他种的第一棚辣椒就给他带来近10万元的收入。

  “马福广发财了!”村民们奔走相告。2018年,泾灵北村建起了44栋温棚,截至目前全村温室大棚达到217栋,每棚年均收入3.5万元,带动超过130户脱贫户参与种植。

  泾灵北村迎来了春天。建新房、修新路、兴产业……短短几年间,小村庄变了大模样。

  “搬迁前,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山路,没有自来水,也没有稳定收入。搬迁后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自来水,建起了日光温棚,日子越过越红火。”马福广说。

  在泾灵南村新建的温室大棚里,一排排西红柿秧苗排列整齐,长势喜人。

  两年前,见到马兴平时,他还只是个普通的村民。如今再见到他,他已成为泾灵南村的科技特派员,并且在村里开了一家农资店。每天8时许,他就开始进棚干活了,从这家西红柿棚出来,再进那家的葡萄棚,手把手传授村民大棚种植技术。

  “温棚的温度把控非常重要,适宜蔬菜生长的温度是25至28摄氏度,湿度高了低了也影响收成。”马兴平告诉记者,刚搬来时,他和村里大多数村民一样只有种粮技术却没有种菜经验,经过多次尝试后他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种植经验,如今,他家的3个大棚以及农资店的收入一年超过30万元。

  “2021年底,我们村设施温棚达到了600余栋。村民从最初不会种,到现在的每栋大棚年收入都能达到3万元。”泾灵南村党支部书记马冬生坦言,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10年变化的不只是村庄的样貌,还有百姓的心。

  如今的泾灵南、北村已成为泾灵新村。通过党建引领、村企联动、多产协同、扶贫扶智,有力有效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接续发展。小村庄已打造成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泾灵生态田园小镇,带动本地及周边农民增收,让移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新生活。(记者 张晓慧 文/图)

<p>    5月25日,马福广察看菜苗长势。</p>

5月25日,马福广察看菜苗长势。

【编辑】:姚振国
【责任编辑】:尤天竹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