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公共机构破题探路变“废”为“树” 随手给生活垃圾分类,平均每天就能为宁夏种植养护超3棵树?11月10日,记者从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了解到,为进一步做好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工作,我区设计研发宁夏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系统,推动形成“垃圾分类、碳汇转化、公益林”的变“废”为“树”链条。今年上半年,自治区政府集中办公区7家党政机关通过生活垃圾分类碳汇小程序累计捐赠碳汇量达52.05吨,实现在灵武白... 发力消费端 推动形成生活方式绿色化 11月13日,记者从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了解到,我区近日出台《关于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实施意见》,聚焦短板弱项,衔接绿色发展相关专项政策,重点从消费侧发力,通过大力推行六方面工作,推动我区全面形成生活方式绿色化。 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近日,银川市金凤区委副书记、区长冯德旺接受专访时表示,金凤区将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找准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守牢生态底线,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消除监管执法盲区 “利剑斩污”护生态 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办法》明确,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监管执法,提升监管执法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切实保障群众生态环境权益,维护政府公信力,也有利于创新执法方式,提高监管效能,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强保障。 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11月11日,固原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青龙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固原市按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赋予固原市建设“宁夏副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和“生态文旅特色市”的发展定位,统筹生态修复、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把固原市建成宁夏“一主一带一副”城镇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支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成果的重要窗口。 天生我沙必有用 极目远眺,移动沙丘宛若固态浪花,虫子越过沙坡,若螃蟹掠过礁石。宁夏,三面环沙,是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风沙漫天的画面里,没有路,更缺少出路。如今,一条绿色、生态、经济的路,以沙漠为起点,向远方延伸。从被沙漠和沙地围困,到善治善用沙漠,实现“人进沙退”的逆转,宁夏人在与沙经年累月的交手中,寻找和谐共生的绿色答案。 让清新空气清澈水体清净土壤普惠民生 11月7日,灵武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玉龙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对宁夏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长远性、战略性、制度性顶层设计,擘画出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全景图”。灵武市结合主题教育,坚持深入系统、多层多面学习贯彻的同时,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生态环保工作。 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推进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 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财政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办法》,明确我区将主动拓宽筹资渠道,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通过健全财税政策体系,有效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促进治污成本内部化,主动化解外部环境风险,切实支持增进良好的生态环境民生福祉。 从“软要求”到“硬约束” 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及自治区有关部门(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办法》,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及自治区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建立健全清晰的分责、定责、追责管理制度,推动形成美丽宁夏建设合力。 树牢新发展理念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11月6日,永宁县委副书记、县长雒越强接受专访时表示,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宁夏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永宁县切实制定“1+4”系列分工方案,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以实际有效的行动,打造资源增值的新路子、绿色转型的新动能、生态环境的新面貌。 宁夏1319.51万立方米“死水”变“活钱” 今年以来,全区各地积极开展闲置用水权的收储与市场化交易,截至11月1日,银川市兴庆区、灵武市、贺兰县,吴忠市利通区、同心县,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宁县等地实际形成29笔用水权收储,共收储闲置用水指标1319.51万立方米,其中1276.11万立方米水量经配置交易,用于解决工业和农业用水项目指标短缺的问题。这标志着我区用水权收储交易迈向市场化、常态化。 融媒 发布君小科普丨一张纸,不仅仅是一张纸! 发布君小科普丨每一滴石油,都曾是一个生命! 【晒晒我的低碳生活】悦读之声丨别让绿色成为遗憾 【晒晒我的低碳生活】悦读之声丨给未来一片绿色 五次全会系列方案解读①|关于消除重污染天气... 海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