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5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 要闻
宁夏以改革破题重塑开发区发展新格局
2025-11-12 08:41:16   
2025-11-12 08:41:16    来源:宁夏日报

  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场以土地为突破口的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园区计划通过专项债收储1880亩长期低效闲置用地,预计释放近2000亩产业空间。“腾笼换鸟”为产业升级换来更多空间。

  与此同时,“标准地+先租后让”的弹性供地模式正在为企业卸下包袱。“先租后让,大幅缓解了前期资金压力,让我们能把资金优先投入到研发生产中。”近日,一位通过该模式拿下200余亩用地的项目负责人介绍。

  审批环节的“预告登记”改革,则精准切中了项目转让中的堵点。通过预告登记,企业便可同步推进报建手续,贺兰山实验室等重点项目就是在这项改革举措的助力下加速落地进程。

  这场以土地要素为突破口的改革,正是宁夏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行动的一个缩影。通过盘活存量、创新模式、优化服务,宁夏正从体制机制层面破解开发区发展难题,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拓新空间、注入新动能。

  “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行动以剥离社会事务、深化管理运营模式等改革任务为重点,着力破解开发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点、堵点,全力推动开发区‘1+4+7’改革政策体系落实落地,力促2025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说。

  改革,首在破局,以体制创新激活内生动力。宁夏工业以系统思维推进开发区改革,打出环环相扣的“组合拳”:建立“月度推进、双周跟踪、双月汇报”的联动机制,确保问题在一线解决;实行清单管理、压茬推进的协调督导方式,以督导推动落实;突出以实绩论英雄的考评导向,安排1.2亿元资金奖励先进……这套立足宁夏实际的创新改革体系,正以闭环之力重塑开发区发展新格局,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制度保障。

  “在‘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上做文章。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经开区等21家开发区精准承接经济管理权限,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贺兰工业园区等9家开发区率先剥离社会事务,让园区轻装上阵、聚焦主业;‘管委会+运营公司’模式实现全域覆盖,葡萄酒产业园区、银川经开区等13家开发区持续深化市场化运营,用机制创新点燃发展引擎。”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改革,成在环境,机制壁垒的突破,为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铺平了道路。在宁夏各开发区,“速度与温度”成为最鲜明的标签。审批流程平均时限压缩4个工作日,制度性成本显著降低。1.5亿元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与17亿元专项债同步发力,推动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宁东基地、银川经开区、苏银产业园率先实行“一级财政”,固原经开区、中卫工业园区实施“定额预算、超收奖补”,多元化财力保障体系让开发区发展步履更稳、底气更足。

  改革,最终要以发展质量看成效。宁夏以“亩均论英雄”为导向,掀起了一场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在这场变革中,考核“指挥棒”率先转向——亩均投入、产值、税收成为衡量园区发展的新标尺;空间布局全面优化——23家开发区完成公告目录审核申报,1.5万公顷土地在科学规划中重获新生;低效用地大规模盘活——4.1万亩批而未供、1.5万亩闲置土地重新进入“流转池”。

  在这片热土上,每一寸土地都在追求更高的价值,每一个园区都在演绎更精彩的故事。

  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从粗放经营到精耕细作,宁夏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行动正以一场发展理念的深刻嬗变,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记者 丁建峰)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邹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