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5 -> 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 -> 要闻
【两化一振兴 塞上谱新篇】政策撬动 科研加持 市场导向
宁夏“海鲜工厂”刷新西北水产版图
2025-11-12 08:40:27   
2025-11-12 08:40:27    来源:宁夏日报

  近日,走进贺兰县常信乡科海水产养殖温棚,工人正手持网兜捕捞活蹦乱跳的虾苗。“盐碱地里能养南美白对虾,这在过去可不敢想,现在公司的南美白对虾全年生产不断供,年产量可达6万公斤。”该公司负责人说。

  作为宁夏水产品主产区,贺兰县水产品亩均单产提高至1120公斤,位居西北地区首位。近年来,贺兰县依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技术支持,实现“海鱼陆养”,南美白对虾、青蟹、大黄鱼等10多个海产品种,在盐碱水中“安家落户”。

  2024年,我区青蟹、斑节对虾、香鱼等“海鲜”产量达1838吨,位居西北首位,水产苗种数量在西北地区占比达42%,宁夏成为西北五省区水产品种最为丰富、单产最高的渔业主产区。全区水产品产量17.9万吨,亩均单产和人均占有量分别为西北五省区平均值的2.5倍和3.1倍,用西北地区11%的养殖水面生产了占比31%的水产品。

  质优量足的宁夏水产品正加紧拓展区外市场。2025上海国际蟹博会上,“塞上湖蟹”实力“出圈”,累计销售10万公斤,销售范围拓展至华北、华东地区。贺兰县选送的蟹品斩获“两金一银”及“北方大闸蟹产业新锐奖”,宁夏参展企业现场与苏州蟹如愿公司签订200万元订单。

  在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夹道村的马场湖鱼池畔,肥美的梭边鱼、草鱼在网中跳跃,满载的货车即将前往拉萨市。“初步估算,仅外销拉萨市场这一项就能在今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0万元收入。”夹道村党支部书记段毅说。

  如今,宁夏以温棚循环水、稻渔综合种养、以渔治碱三大模式齐发力,让南美白对虾、加州鲈一路“游”进周边市场。通过政策杠杆撬动、科研团队加持、市场效益倒逼的合力,打造西北最大“蓝色粮仓”。(记者 何耐江 李昊斌)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邹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