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资讯
美丽乡村 天蓝地绿水净路畅更宜居
2020-05-08 09:31:53   
2020-05-08 09:31:53    来源:宁夏日报

  编者按

  建设美丽乡村,保护环境是底线。污水处理不再难、垃圾回收不乱扔、环保厕所污染少……近日,本报记者深入我区乡村采访,欣喜地发现,各村庄在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培育绿色生活方式。随着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推进,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既有田园风光,又有现代气息,让农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道路通了 村子美了 游客更多了  

  “环境好,游客多,生意有处做。”日前,隆德县城关镇杨家店村村民张小玲说,随着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来村里的游客多了,她卖手工艺品一年能赚两三万元。

  “道路通,百业兴”。杨家店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也为当地群众打开了增收致富的大门。近年来,该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村上路通了,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人居环境好了,一到节假日,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

  “以前村道都是土路,路面不平整,车子十分难行。现在硬化路修到家门口,村民出行和生活都方便多了。”杨家店村党支部书记马建军说,乡村全面振兴,首先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近年来,杨家店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动了村民增收。

  “旅游景区就在杨家店村附近,村子环境变好了,一些游客来了会选择在村里住,村民可以赚到钱。”村民周雷说,由于村里的环境变干净了,村民经营农家乐、售卖工艺品的生意更好做了,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

  2018年,六盘山西麓食用菌菇驯化种植基地落户杨家店村,菌菇种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近日,施工队正在给该基地修建道路。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在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要跟上,包括村内道路建设、自来水供给、垃圾收集处理、改厕等,加大这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助力村民致富奔小康。”马建军说。(记者 陶 涛 文/图)

<p>  2018年,六盘山西麓食用菌菇驯化种植基地落户杨家店村,菌菇种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近日,施工队正在给该基地修建道路。</p>

  2018年,六盘山西麓食用菌菇驯化种植基地落户杨家店村,菌菇种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近日,施工队正在给该基地修建道路。

  污水处理 卫生升级 生活讲品质  

  “什么时候轮到给我们家装马桶?”4月30日,中宁县大战场镇宁原村村民田广琪在街上遇到村支部书记马汉文,赶忙上前询问。“快了,不要着急,每家每户都会给装上的。”马汉文说。

  2019年9月开始,宁原村开始“农厕改造”,村民家里的“土厕所”被更换为抽水马桶。“目前有三分之一的村民家里已完成改造,预计今年全部完成。”马汉文说。

  田进花家里去年年底已经完成了厕所改造,屋里有了卫生间,田进花感觉自己现在的生活就像城里人。“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城里人上厕所不用去外面,洗脸洗澡有专门的地方。”借着这次厕所改造,田进花给自己家里也装修了一个卫生间。“很宽敞,马桶和地面铺砖都是政府给出钱,冬天还能洗上热水澡。”田进花领着记者参观她刚装修好没多久的室内卫生间。

  田进花的公公感慨,现在的日子过得好,连厕所的事儿都有人管。

  田进花家是建档立卡户,2012年从海原县曹洼乡南川村移民搬迁过来的时候,已经有了政府提供的现成住房和一处院子。“老家的日子现在想起来真是不好过,山大沟深,出趟门特别困难,村里人很少出门,每天守着自己一亩三分田过日子。”田进花说,那会儿的日子又苦又闭塞,村里偶尔来个外乡人,大家都能稀罕半天。

  移民搬迁后,每家每户有固定的一套房和院子,经济条件好的村民后续又陆续加盖了新房,平整的水泥路四通八达。“离城近,交通便利,出门打工很方便,周围工作机会多,每天八九十元收入还是能挣到的。”田进花的公公说。

  田进花的丈夫去年拿到了大型车辆驾驶执照,“拿到驾照后去开水泥罐车,一个月收入有七八千元”。去年,田进花家里也盖了两间新房,“现在村里人的生活跟城里人没啥两样”。

  田进花的公公坦言,用惯了以前院子里的旱厕,换上冲水马桶,自己一下子还不习惯。“但是新厕所确实干净,水一冲一点味道没有了,不像以前‘一个茅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冬天冻得人在厕所里待不住,夏天又脏又臭,蚊蝇四处飞。可那个年代光景都顾不过来,谁顾得上卫生环境。”

  如今,农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农村人也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我们近几年不断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2017年开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绿化巷道、硬化路面等,这次旱厕改造就是要进一步拓展美丽乡村建设和民生工程,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马汉文说。

  马汉文介绍,去年村里还新建了污水处理厂,对村民们的生活污水进行统一收集处理。“以前污水都是往院子里、街上乱倒,污染环境,现在家里的污水都可以倒进下水道,通过下水管网收集到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使用。”马汉文说:“污水处理、厕所改造不断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去除了农民一些传统陋习,提升了村民的卫生意识。”(记者 智 慧)

  畜禽搬家 污染阻断 告别脏乱差  

  4月中旬,初次走进盐池县花马池镇四墩子村上王庄自然村,只见干净整洁的道路直通各家各户,窗明几净的房屋井然有序排列两旁。“要说我们村上的环境,可真是大变样了。”记者见到49岁的村民郭立有,他正在自家院子里忙乎着:“以前村里的环境可没有这么好,家家都在房前屋后搞养殖,整天臭烘烘,夏天连窗户都不敢开,苍蝇都黏成了疙瘩。”

  郭立有一直靠养殖和种玉米为生,为了图方便,他与村上很多村民一样,都在自家院墙外搞养殖。“那时候,虽然干起活来方便,但家里的环境糟糕透了,进出房门都在跟苍蝇做斗争,生怕苍蝇飞到屋里去。”因为家里环境差,逢年过节他都不愿意让亲戚朋友来串门。

  “上王庄村曾经是畜禽养殖环境问题村。”四墩子村村支书张志敏介绍,过去该村大力发展养殖业,几乎家家户户都搞养殖,但因为缺少规划和合理引导,村民大多在自家庭院里搭建兽舍,村子里养殖污水横流、牲畜粪污堆积,不仅味道难闻,一到夏天更是苍蝇蚊子到处飞,大热天许多村民家里都不敢开窗。

  “现在农村条件都好了,村民们都想住在一个干净、整洁、环境好的地方。”张志敏说,长期以来,如何在不损害村民利益的情况下解决养殖污染问题,一直是村两委苦苦思索的事情。

  “这样的居住环境一定要改善,首先就要实现人畜分离。”2019年3月,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派驻四墩子村驻村第一书记马维功将上王庄自然村的环境问题反映至单位。当年5月,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协调100万元资金用于上王庄美丽新村人居环境改善。想要彻底改善环境,就必须对乱堆、乱放、乱建问题进行清理整治,驻村工作组和四墩子村村委会挨家挨户给村民做思想工作,上王庄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顺利推进。

  “其实大家都想有个舒适的居住环境,驻村工作队为我们带来了项目资金,替我们改善环境,这是好事。”村民左宝东带头支持环境整治。很快,村上1680多米的圈舍、6000多米的断墙都被拆除了,积攒在村子周边的粪便、垃圾都被清理了……

  院内院外越来越干净,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好。行走在干净整洁的道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左宝东欣喜地告诉记者:“人畜实现了分离,我们村的环境也大变样了。”(记者 李 锦)

  搬出危房 喜迁新居 日子有盼头  

  “我那会儿来村里家访的时候,这里村民还住的是土坯房,遇到下雨,有些屋子还得用盆儿接水,居住条件差。”5月5日,曾在灵武市白土岗乡海子井村驻村帮扶的张国强说。

  虽然张国强已结束驻村帮扶工作回到了原单位,但在海子井村工作的经历还是让他记忆深刻。

  白土岗乡在灵武市的最南边,而海子井村又在白土岗乡的最南边,因为这里没有灌区,要靠天吃饭,海子井村的人被称为“山里的人”。

  “村里有一队人住在乡政府附近,交通条件便利,生活还可以,可还有一队人在距离乡政府50公里外的山上,生活条件较差。”2018年4月,银川市综合执法监督局干部张国强来到海子井村开展驻村帮扶,虽然来之前有过心理准备,但眼前看到的一切,还是让他很忧心。“已经是四月份的天气,马凤花老人家里还生着炉子,旧房子已经不能住人了,自家人搭了一个彩钢房凑合住着,夏天屋里热得能中暑,冬天又冻得待不成,看着她,我心里难受。”张国强说。

  而“山上”有9户建档立卡户的危房一直也是搁在村支书马武政心里的大事。“房子很破旧,万一遇上大雨、地震等情况就很危险。”马武政说。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四处协调寻找支持,“除了危房改造补贴外,还申请到一些政府部门帮扶,8户建档立卡户自付3万元,其余全由政府补贴帮扶。”马武政说。“2018年年底,通过多方帮助,我们完成了8户建档立卡户的危房改造。”

  村庄周围是宽幅林带,路边有路灯,健身器材立在两旁。红顶白墙红大门,新建砖房醒目喜庆,67岁的建档立卡户马占祥看着自己的新房,心里满意。“这些树和草都是村里给栽种的,不知道叫啥名字,好看得很。”马占祥指着房前屋后的绿树青草说:“家里水、电、路都通了,晚上村里有路灯,走哪儿都是亮堂堂的,不用再摸黑出行了,有空了还可以到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没想到这么大岁数还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看着建档立卡户居住条件有所改善,马武政心里高兴。“建档立卡户马凤花家里特别困难,虽然有3个儿子,但儿子们各自讨生活,顾不上管老人。危房改造,老人拿不出自付的3万元房款。”考虑到老人家里的实际情况,马武政和驻村干部去周边企业寻找支持。“我们村子周围厂矿多,希望利用这个优势,帮助马凤花解决困难。”通过多次走访协调,一家煤矿企业为马凤花老人提供了3万元资助,2019年开春后,老人也搬进了新房。

  “住进了新房,村民们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大家过好日子的信心更足,干劲十足。”马武政说。(记者 智 慧 李 锦)

  观念改了 环境变了 百姓心敞亮 

  5月5日一大早,与往常一样,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冯庄村村民冯关宏将院内院外清扫的垃圾用簸箕端着,倒进家门口的垃圾桶里。“现在村里可干净了,村道有人扫,垃圾有人收,农村环境不比城里差,咱也要配合着保持好。”冯关宏说。

  在冯庄村,52岁的冯关宏和妻子朱军霞爱干净出了名,每天把门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

  “以前,我也不理解她每天提着扫帚边走边扫,也时常为此事拌嘴。现在受她的影响,一看着哪儿乱七八糟,我心里也堵得慌。”冯关宏说,由于妻子朱军霞人勤快爱干净,喜欢把家里家外收拾得整齐干净,无论田间务农,还是搞养殖,每天都要求家人始终保持一个好习惯:无论有多忙多累,总要将干活的衣服洗干净才能进门吃饭、休息。

  这两年,冯庄村大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村道巷道重新硬化,彻底清除道路两侧垃圾、杂物,对排水沟渠进行砌护,村里生活垃圾及时清运,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改观。

  看着变化一新的村容村貌,爱干净的冯关宏夫妻更勤快了。每天除清扫自家院落外,还主动将院门口的村道一并清扫。“现在村里环境变美了,咱们心情都好了。”虽然辛苦点,也没任何报酬,可冯关宏夫妻却乐在其中。

  “在我们村,我认为老冯两口子有‘洁癖’,一对农民干活穿的都是‘工作服’。”冯庄村党支部书记梁学文接过冯关宏的话茬说。

  其实,在梁学文心里,冯关宏夫妻在村里带头爱干净、搞卫生的劲头,让他脸上更“有光”。2019年,开城镇评选表彰“最美开城人”,梁学文首推冯关宏夫妻。

  “真是不容易!”梁学文感慨道,在农村搞环境整治,村民大多不理解、不支持,更别说主动参与了。“如今,随着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推进,人居环境美了,农民观念变了,百姓心气顺了,全村形成了‘齐抓共管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

  为了让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冯庄村结合实际,又开始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引导群众勤劳、讲卫生、讲文明、爱生活,有了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脱贫致富路上大踏步前进!(记者 马照刚 文/图)

CgsCGl60hQmADYCeAAGLBcQvOfk133.jpg

  冯庄村村道干净整洁。

【编辑】:闫文丽
【责任编辑】:闫文丽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