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5日,吴忠市红寺堡区等地出现冰雹天气,气象部门及时发布冰雹橙色预警,同时为人工防雹提供了重要信息。这一切均得益于在吴忠有了“千里眼”:新一代天气雷达。目光犀利的“千里眼”投入使用3年来,不仅改变了中部干旱带无雷达观测历史,扫除了天气观测盲区,还大幅度提高了区域内气象预报质量。
“雨到底下到什么位置,能下多少,都依赖于天气雷达提供的资料。尤其是在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面前,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可以及时准确地监测降水强度、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等。可以说,这些天气雷达就是预报员的眼睛,监测预报数据资料忠实的记录者,防汛部门决策至关重要的好帮手。”宁夏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成军告诉记者。2018年7月22日,贺兰山沿山暴雨如注,引发山洪,新型天气雷达每隔6分钟传回一组最新雷达资料,每10分钟合成一张雷达台风拼图,气象专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后,立即发布预警信号,为确保沿山群众安全转移赢得了时间。
“目前我区共有3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分布在银川、吴忠、固原三地。这三部新型天气雷达可实现宁夏全境天气监测的全覆盖。”张成军自豪地说。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千里眼”的作用,去年宁夏气象局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技术创新团队与兰州大学合作,完成了西北地区东部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快速同化技术研发,并对本地WRF模式快速循环同化预报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和改进。目前该系统已进入业务试运行阶段,可逐小时滚动提供水平分辨率为3公里、最小时间分辨率为1小时的未来12小时短时天气预报。
除了覆盖全区的雷达监测网,近年来宁夏气象局还在全区建设了27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87个国家地面天气站、858个区域气象观测站,地面气象观测站平均密度达到8公里;建成风云二号卫星中规模利用站、风云三号、风云四号卫星省级直收站等。如今,在宁夏大地上,“天、地、空一体化”的气象观测体系已基本构建成形,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达到91%。(记者 鲁延宏)
固原市六盘山雷达站。通讯员 祁超 雒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