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总会产生一些令人不喜,甚至厌弃的东西,比如餐厨废物与食物残渣、人的“方便”之物、畜禽粪污等。如今,我们正在建设的是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社会,往常这些“上不了台面”的东西,经过魔法般的处理,成为生物天然气、生物有机肥、生物燃油等资源。真的是,放对地方,就能体现价值。
畜禽粪污变身实用能源
沼气储存罐。记者 张瑛 张唯 摄
前端进的是畜禽粪污,后端出的是生物天然气、生物有机肥——这是记者日前在坐落于中卫市沙坡头区东园镇郭滩村的宁夏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到的一幕。
臭气熏天、污水横流、蚊蝇成群……这是大部分人对畜禽养殖场的印象。在我国,每年产生的畜禽粪污量约为38亿吨,如此数量庞大的粪污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而实际上,畜禽粪污并非一无是处。相反,它能够产生沼气、生物天然气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还可以加工成有机肥料。可以说,畜禽粪污用则利、弃则害。
宁夏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日处理畜禽粪便400吨的环保企业,年产天然气330万立方米,沼液有机水溶肥5万吨,有机肥和栽培基质2万吨。公司利用动物粪便生产的有机水溶肥、有机肥、天然气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中卫市农业生产和市民生活中,实现了资源化、生态化、无害化利用,避免了养殖场和养殖园区等产生的粪污排放对水源的污染。
位于中卫市镇罗镇沈桥村的均禾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存栏1000头,养殖场每天产生的粪便2吨左右。
养殖场场长陈光告诉记者,以前养殖场的牛圈就是运动场,牛粪都由农户自行拉走。自从合作社升级改造,粪便由刮粪板刮出集中堆集,因无法烘干难以处理,着实成了养殖场头疼的事。
去年8月,为了处理粪便,养殖场特意买了一台固液分离机,将粪便中的水分挤出,但挤出的液体无法处理。无奈之下,养殖场又投资90万元建起了氧化塘,可其运营成本过高,1年就得40万元至50万元。
当年11月,宁夏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他们的难题彻底解决,双方签订了《粪污收购处理合作协议》,公司上门收购粪便。
“不用我们动手,我们的牛粪就被清空,场区不仅味道淡了、环境干净了,且还能挣钱。按1方15元计算,1个月900方牛粪就是13500元。”陈光说。
对于散户而言,牲畜粪便处理更是一大难题。沙坡头区河道沟渠纵横,多数水流沿途经过城市、集镇、村庄,自西北向东南汇入黄河,其间大大小小的养殖场星罗棋布。畜禽粪污若处理不当,随意排放,污染环境,也严重影响群众生活。
阜康生物科技借助中卫市改善村容村貌,为沟道沿线聚居村庄建立生活污水集污池(罐)的机会,与养殖户签订粪污收购协议。养殖户家的牲畜粪便排入集污池(罐)中,公司上门收集。
阜康生物科技股份公司粪污处理中心经理吴学军向记者介绍,以养200头猪为例,2天可拉一车,1车15立方米150元,1年便可进账22500元。
如今,宁夏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与周边40多家中小型养殖场(户)签订收集协议,日处理粪污达400吨。畜禽粪污进了阜康公司,摇身一变成了宝,不仅能变成天然气燃料,还能变成有机肥料。
据阜康生物科技股份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生产的肥料主要销往中卫市沙坡头区苹果、硒砂瓜及蔬菜基地,可满足中卫市100万亩经济作物的种植肥料需求,减少化肥使用量3至5万吨,为农户节约种植成本2000万元至3000万元。监测显示,通过使用沼液有机水溶肥,苹果种植可减少化学肥料投入10%至15%,提高了经济效益15%至20%;硒砂瓜个头大,平均13.5公斤,心糖和边糖含糖量分别提高0.8和0.5个点。
通过此模式的创新实践应用,不仅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优质的肥料产品,而且为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提供保证,减少畜禽粪污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真正实现养殖——种植——加工——生物天然气——肥料等产业资源化循环利用、绿色发展。(记者 张 瑛 张 唯)
餐厨垃圾里掘商机
我们吃剩下的饭、菜、油里能拣出宝来?此言还真不虚!
“各种食物残渣能制成生物肥原料;餐厨中提取出的废油脂可以制成生物燃油,供燃油锅炉等使用”。银川市保绿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文军说,这些就是从剩饭、剩菜、剩油餐厨废弃物中拣出来的“宝”。
银川市保绿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银川市目前惟一一家专门负责处理银川市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以及永宁县城餐饮商户的餐厨废弃物的企业。2005年企业成立之初每天处理的餐厨废弃物大约有二、三十吨,随着银川市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截至今年10月企业每天处理的餐厨废弃物已达350吨。
从剩饭、剩菜、剩油餐厨废弃物中拣出来的“宝”大致需要“三步”:第一步将分散在银川市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以及永宁县城每个大街小巷里餐饮商户的餐厨废弃物,通过餐厨专用车辆收集运回企业集中进行工厂化处理,每天清晨一辆辆餐厨专用车便奔向各自区域收集餐厨废弃物,一直到晚上九、十点结束;第二步通过工厂化处理手段,将每天收集来的餐厨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再生利用;第三步通过一系列工业和科技手段,从剩饭、剩菜、剩油餐厨废弃物提取有机肥原料、油脂。
王文军介绍说,通过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再生利用,目前他们企业每年可将剩饭、剩菜餐厨废弃物转化成近2万吨有机肥原料,他们将这些有机肥原料提供给有机肥生产企业,能转化成3万吨左右的优质有机肥料;从餐厨中提出的废油脂交给相关生产企业,每年可转化成2000吨左右的生物燃油,供燃油锅炉等使用。
虽然餐厨废弃物可以进行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再生利用,但成本较高,他呼吁广大群众继续坚持节约粮食和食物,减少浪费和废弃,降低社会运行成本。
宁夏社科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徐东海说,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全国人民70年艰辛努力,中国绝大多数人民已由“吃不饱”转向“吃得饱”“吃得好”。如今虽然餐厨剩余物回收技术在不断进步,但一粒米从种子、秧苗、稻谷、端上餐桌,是粮食和食物生命的全过程,也是农民和从事农业工作人们付出辛劳和汗水的全过程,再好的餐厨剩余物回收技术也没有比对劳动者对大自然馈赠的尊重更为重要。(记者 鲁延宏)
生态厕所让“方便”之地真方便
西吉县兴平乡兴平村王湾组村民王二宝家的生态厕所。记者 马越 摄
“这种新型厕所根据农村实际设计,方便实用、节约用水、无异味,粪便进化到第三格已经直接发酵腐熟,可抽取给地里上肥。目前,兴平村投入建设这样的生态厕所150座,在12月底将全部完工投入使用。”12月4日,自治区供销合作社派驻西吉县兴平乡兴平村第一书记陈鹍欣喜地告诉记者。
11月底,记者走进西吉县兴平乡兴平村杨百户组,该组在今年10月份启动了生态厕所建设。在村民王全有家,记者看到,建在房屋背后的生态厕所三格化粪池已经完成,剩下安置马桶、盖厕所房环节。王全有说他和家人都很期待这样的新型厕所。
兴平乡兴平村王湾组村民颉克明家的厕所在8月份已建成启用,他高兴地说:“作为庄户人,能在有生之年用上这样的冲水厕所,简直像做梦一样!”。他的使用体验是:厕所很省水,几个月几元钱的水费,完全能承担得起,最大的方便是冬天晚上不再露天上厕所,不受冻。
为使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提升,今年西吉县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在厕所建设中,该县农户改厕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对城镇污水管网覆盖到的村庄、农村社区,推荐使用水冲式厕所;对未纳入城镇污水管网覆盖范围的村庄,推荐使用三格化粪池+储水桶防冻型水冲式生态厕所。兴平村属于偏远山区,厕所改建选择使用后一种厕所,于今年6月启动建设。
农户改厕坚持“进院入室、方便使用、便于维护”原则,厕房必须在屋内改建或院内新建,坚决杜绝在院外修建。厕屋结构上,所用建筑材料必须符合保温节能、防火防水和安全耐用的基本规范要求,为砖混结构或轻钢等新型材料,室内改建面积不小于1.81立方米,院内新建面积不小于3.85立方米,高度不低于2米,地面硬化。建成后的厕所还要配备“五个一”,即一盏灯、一个篓、一卷纸、一把刷、一个桶。
关于厕所节水,兴平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王保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三格化粪池运行过程环保节水,核心家庭年均注入新水2次,年耗水约1.5方,按农村2.2元每立方米计算,一年下来的水费也就几元钱,农民负担小。尤其是可吸纳洗衣、洗澡的污水来补充厕所用水,在极度缺水的西北地区,极大地节省了宝贵的自来水资源。在粪肥处理上,不像以前土厕,村民隔几天就要出粪压肥,现在,政府会配备抽粪专车,一般家庭一年最多可抽粪肥两次,简单方便,大大减少了原始土厕的繁琐。“像现在大冬天,三格化粪池及储水桶埋深1.6米以下,既能防冻也能腐熟发酵”王保国说。(记者 马 越)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