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建设美丽新宁夏
  • 河姆渡公寓身陷“噪音怪圈”

    “购房时,开发商曾承诺对噪音问题进行解决,但入住这么久了,仍未解决。每天从周边几家宾馆冷却塔及水循环系统、天然气锅炉等处传来的声音让我们不堪其扰。”日前,银川市兴庆区河姆渡公寓一些住户向记者反映,...

    来源:宁夏日报

  • 夜查建筑工地: “我们就想安静休息”

    每年3月至10月,是各地建筑施工项目噪音污染投诉的高峰期。尤其是一些紧邻工地居住的人们,更是能感受到噪音带来的痛苦。

    来源:宁夏日报

  • 飙车鸣笛扰民 投诉多取证难

    在银川市,大排量摩托车和改装汽车上路产生的噪音,一度成为市民投诉的热点及交通整治的难点。

    来源:宁夏日报

  • 遭遇噪音污染 留存证据很关键

    近几年,生活类噪音扰民的投诉呈逐年上升趋势。银川市兴庆区解放西街派出所幸福警务室民警董瑞清告诉记者,仅他管辖的天成社区和游乐社区,2017年接到生活类噪音污染投诉5起,2018年投诉量达到20起,今年截至8月...

    来源:宁夏日报

  • “夜半歌声”频发 烧烤KTV成投诉重点

    烧烤店与KTV“混搭”后,成为大众喜欢的餐饮娱乐场所。然而,烧烤KTV餐厅带来的噪音扰民引发了大量投诉。

    来源:宁夏日报

  • “银川模式”亮出洁净和美丽

    “如果再不分类,垃圾车就不进小区清运垃圾了。”今年6月,银川市民小张听到这则消息后,立即在网上将多个具有干湿分离功能的垃圾桶加进购物车。小张2年前从国外留学归来,她说家乡银川变得比她早些年出去时更加...

    来源:宁夏日报

  • 社区新时尚

    8月20日,在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燕依园社区举行的“我是小小志愿者,垃圾分类我能行”社会实践活动中,热心居民李利平为辖区20多名中小学生当起了“老师”。

    来源:宁夏日报

  • 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启动按钮,温控在75℃到85℃,‘生物菌’会分解餐厨垃圾。”随着工作人员的引导介绍,记者看到,在不足10平方米的一角空地上,矗立着类似大冰柜的餐厨垃圾处理设备。

    来源:宁夏日报

  • “垃圾银行”,储户最美

    “美丽公约”公益组织负责人徐孟卿、大三学生王双、自由职业者车锦华,毫无关联的三个人却被一件事牵引在一起——捡垃圾。因为捡垃圾,几个人同时被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评选为“环保大使”,并获赠景区年卡作为奖励。

    来源:宁夏日报

  • 菜尾果皮变身环保酵素

    尽管已经亲手做过一次环保酵素,家中也有了3瓶的存量,银川市兴庆区第三小学四年级学生罗一郎仍是意犹未尽。8月16日,他和几位同学相约,带上矿泉水瓶、红糖以及切好的西瓜皮,拉着父母再次来到银川垃圾分类教育...

    来源:宁夏日报

  • 利通区扁担沟镇南梁村荒塬变身富硒果园

    8月20日,记者刚走进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南梁村,就被路边蔚为壮观的人工梯田所吸引,梯田里茁壮的苹果树苗一眼望不到边。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不毛之地。

    来源:宁夏日报

  • 中宁打通农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日前,记者在玺赞枸杞基地道路施工现场看到,施工队正在进行路面基础设施施工作业。县交通局党委委员王照中介绍,产业在哪里,道路就修到哪里,该条道路的建设,将有效解决企业出行难问题,有力促进沿线枸杞、硒...

    来源:宁夏日报

  • 盐池县社会救助应助尽助

    “今年借助‘民政云’和全区家庭状况核对系统,新增低保对象177户340人,清退低保对象1034户1902人,大大提高了救助的精准度。”8月20日,盐池县民政局负责人介绍,该县创新救助机制、规范救助行为,逐步形成了以...

    来源:宁夏日报

  • “养鸡先生”的初心

    韩少伟是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乡白寺滩村村民,31岁的他因为养鸡成名、带动多家农户养殖创业,被养殖户们亲切地称为“养鸡先生”。2011年大学毕业后,韩少伟回到家乡,应聘到吴忠金穗牧业工作。工作半年后,韩少伟...

    来源:宁夏日报

  • 科普大篷车开进移民村

    暑假期间,宁夏科协将科普大篷车开进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移民村,以“文明实践 科普助力”为主题开展科普活动,吸引了十里八村的乡亲们,车上卸下来的“大家伙”成为小朋友们最感兴趣的东西。

    来源: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