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编者按:“青年时代,要有那么一股中流击水的劲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美好的青春时光正是积累知识、学习方法、钻研理论的好时机,也只有抓住这最好的机会,如海绵汲水般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实现奋斗目标。马上就要到五四青年节了,宁夏日报记者采访了四位职校生,看看他们如何抓住美好时光、用拼搏来赢得精彩青春!
马靖松:奋斗的青春从来都不迟
马靖松在实验室内查看幼苗生长情况。
3月27日,获得自治区级技能大赛蔬菜嫁接项目二等奖后,宁夏农业学校17级园林设计专业学生马靖松第一时间把电话打回了中卫市的父母家。
“真的吗?太好了!”电话那头,父母欢欣鼓舞,马靖松心中感慨。
上小学、初中,马靖松不是“好学生”:“特别爱玩,对学习没兴趣。”中考,因为父母种植果园,自己从小在苹果林中长大,他报考了宁夏农业学校园林设计专业。
进入学校,马靖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学校开的园林设计、苗圃这些课,老师越讲他越觉得感兴趣,不由自主地钻进去。突然发生的转变,让父母老师感到欣慰,让马靖松自己觉得充满信心、也满是力量:“之前就是玩,现在有了目标,就是好好学习,掌握更多技能!”
为了梦想而奋斗,永远不会嫌太迟。马靖松一头扎进课业里,努力学习、补上初中落下的课。尤其是在植物嫁接方面,常常让马靖松抑制不住好奇心、脑洞大开:西瓜嫁接到南瓜上会是什么样?西红柿能不能嫁接到辣椒上?……泡在实验室里,马靖松边琢磨边实践,嫁接技术迅速提升。
自治区要举办技能大赛,指导老师点名让技术好的马靖松进入团队。拿什么参赛?“我们决定把西瓜嫁接到黄瓜上。”马靖松笑着说。为在比赛中拔得头筹,团队每天早上早早到实验室训练,马靖松更是每天第一个到,对着娇嫩的幼苗,小心翼翼地切口、嫁接、观察……
功夫不负有心人,17岁的马靖松拿到了二等奖。
4月23日,园林设计课上,老师提出问题:最喜欢园林哪一点?马靖松举手回答:最喜欢园林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创造无限的可能。“其实我们也和这些植物一样,只要保持顽强生命力,只要肯奋斗,什么时候都不晚,会成为技能大师、大国工匠,还会有更多的无限可能。”马靖松告诉记者。
如今,马靖松还是班里的班长,处处以身作则:“明年毕业,我想继续深造,考入专科学习,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园林设计师。”(秦一舟 文/图)
陈佳恬: 最美青春与花作伴
陈佳恬在花室练习插花。
17岁的陈佳恬是宁夏农业学校小有名气的插花师,她曾在校技能大赛上获插花类项目竞赛一等奖。最近,她又在自治区技能大赛上获艺术插花类一等奖。在花一样的年纪和鲜花邂逅,对她而言,这是一件幸运又美好的事。
这位戴着眼镜,说话有些腼腆的插花师,其实是农业学校园林专业中专二年级的学生。去年4月,学校开设了插花课,让陈佳恬满心期待。第一节课,她就被满教室的鲜花深深吸引。看到杂乱无序的花儿在老师的搭配下变成美丽的花束,在感叹过程“神奇”的同时,陈佳恬心里有了小小的期许,她想成为老师那样可以“变”出美丽花束的插花师。
陈佳恬真正第一次上手操作插花时,花杆上的花刺却让她碰了一鼻子灰。那节课后,她的手上多了好几个创可贴。让她没想到的是,自此,她和创可贴有了扯不断的不解之缘。
在之后的插花学习中,她发现,美丽的鲜花大多都带刺,尽管十分小心,仍免不了被花刺划伤手。在她的衣服口袋里、书包里,随意翻一翻,就能找出不少未开封的创可贴。时间久了,起初被划伤手的那份小心翼翼,也变为现在的习以为常。
每天下午五点多,在没有其他课的时候,陈佳恬都会出现在学校的花室里练习插花。各种花如何搭配,陈佳恬做过无数次尝试。从刚开始的摸索到现在有自己的风格,陈佳恬不知用过多少支花。
在插花过程中,美术学也帮了她不少忙。陈佳恬曾学习过四年绘画,最喜欢的是色彩学。把美术和插花相结合,形成了她独特的插花风格。“明亮的基调、强烈的色彩搭配,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造型,是你独树一帜的插花特点。”这是插花老师对陈佳恬插花艺术的评价,在老师眼里,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优秀插花师。
“与草木为友,和花朵相亲,即便再辛苦,也是付出在美好的事物上。”陈佳恬说,以后是否成为一名真正的插花师她还不得而知,她的路还很长,但与花为伴的日子,她既掌握了一门技能,又享受了过程的美好。(记者 赵婷婷 文/图)
李志轩: 庖厨之间让青春生辉
李志轩在练习摆盘。
联合利华饮食策划杯第八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分赛区)专业组中式面点银奖;参与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糖艺/西点制作项目比赛;2017年全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面点项目比赛一等奖……
今年6月即将毕业的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李志轩几年来用勤奋收获了众多奖项和荣誉,但他说“保持一颗平常心就好,360行行行出状元,学习烹饪挺好。”李志轩初中毕业时准备学美术,和一个亲戚家的孩子交谈后让他改变主意,要进入职业学院学习烹饪。“我之前就挺喜欢做饭,这个专业符合我的‘胃口’,虽然没有上普通高中,但我不遗憾。”李志轩说。
初入烹饪行业,艰苦的训练让李志轩有些讶异,“先从磨刀开始。”一把刀让李志轩感受到了烹饪行业的不易:“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一把没开刃的刀,要细心慢慢磨,一开始觉得新鲜,但很快就感觉到枯燥,手也磨得没劲了。”李志轩说。看着一把菜刀通过双手磨到称手,之前的劳累一扫而光。菜刀是厨师职业的“生命”,由于每天都要用到菜刀,磨损很快,所以磨刀是厨师的一项必备技能。
随之而来是更为单调的练习,切土豆丝之前先练切报纸,报纸切顺手才能切土豆丝。由于重点学习面点,每天要和面团“打交道”,为节省原材料,一块面要重复几十次上百次才能揉到自己满意的状态,把褶子捏好,面团用到最后都发酸了,手也很疼。在几年的烹饪过程中,李志轩体味到了更为全面的庖厨之道。“一个好厨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经验,还要有完备的理论知识,包括营养搭配、文化内涵,根茎类、果实类、肉类怎样烹调?怎么让不同的食材发挥不同的作用,这里面都大有学问。”李志轩说。
从2014年开始学习烹饪,李志轩最大的感受是各行各业都有不容易,只要手中有技术心里就稳当,年轻吃点苦不算苦,坚持终究有回报。目前,李志轩在一家度假村实习:“参加比赛不代表程度有多高超,还是要把基础夯实才有好前途。”(记者 张贺 文/图)
丁立强:勤奋是青春最好的注脚
丁立强在实训大厅测量原料浓度。
如果让你回到青春岁月,你将选择如何度过?丁立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充实过好每一天。
今年21岁的丁立强是一名大二学生。2017年9月,丁立强考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并就读于工业工程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两年来,不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操作,丁立强用勤学苦练,刻苦钻研,踏实认真,善思辨想为自己的青春岁月留下许多难忘的记忆。
“当初选择这个专业,主要是想掌握一门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技术,做到技行天下。”丁立强来自吴忠市利通区,父母都是农民,从小看着父母辛苦劳碌身影的他十分懂事,在19岁的人生十字路口,为自己选择了一条要用辛勤和汗水铺就的奋斗之路。
学好专业技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掌握的课程不少,还要经常进行实际操作和仿真模拟演练。“理论学习是基础,对我们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很重要。”丁立强说。在所有理论课程中,丁立强最喜欢化工单元操作课,“感觉这门课很有趣,有挑战性。”复杂的课程知识激起了他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一番功夫下来,这门课程也就被他学懂弄通了。
从事化工DCS操作岗位需要很强的实操能力,实践学习在课业中占比较大,丁立强一边努力学习基础课程,一边抽出大量时间用来模拟实操练习。仿真课程,是将工厂环境按比例缩小并通过组态技术形成DCS操作系统并在电脑界面上,从而实现对实际生产过程的远程操作与控制,同时模仿处理生产实际环节出现的各种干扰和故障及事故,考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操作处理时的应急反应处置能力。“这有点像电脑游戏,我们要面对不同的事故及工况波动及时做出调节和处理,只有掌握理论知识并熟练操作,才能取得好成绩。”丁立强说。
除了仿真课,丁立强还要学习实际操作课程,精馏塔操作、大小流体输送等操作也对专业技能提出了要求,而这一切,都需要抽出大量时间勤加练习。“偶尔也会感到疲惫,但付出才有回报,我觉得很充实很开心。”丁立强表示。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8年的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化工HSE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上,丁立强和同学在周洁老师的带领下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
全区化工生产技术大赛一等奖、校级化工生产技术大赛一等奖……两年来,丁立强一步一个脚印,用技能大赛获奖证书印证着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今年下半年将要面临社会实习期,他对此自信满满:在学校学到的东西终于有机会在实际中真正得到检验。
“毕业后我会从基层做起,慢慢积累经验,让自己不断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关于今后,丁立强没有过多的言辞。他说,未来很长,行动是证明成长的最好方法。(记者 马越 文/图)
“AI+教学”:让课堂更精彩
“我们先输入主人的信息,也就是脸部照片,再启动人脸验证程序。如果验证的结果,符合我们输入信息的时候,我就用‘小丸子’的声音合成欢迎回家……”4月19日,银川市第二中学的教师于洋,为学生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人工智能实验课——人脸识别技术,通过问题引入、探索实践活动、创客编程等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我们就是想通过这样的课程,让同学们觉得人工智能并不神秘。”于洋说。
与此同时,在另一间教室,在同一个课堂上,银川二中教师米永强与兰州市第二十八中学教师党瑞国分别在智学网大数据精准分析系统的辅助下,就《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试卷》展开精准讲评。米永强通过提前标注典型错误卷,并且对错误原因进行标注,对优秀试卷展示,让学生进行 “自我反思”并通过错误原因备注进行纠错。党瑞国则在题型归类、错因分析以及资源拓展的基础上,富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点的再巩固与再掌握,从而让学生学会查漏补缺,学会总结。
这是在2019年全区人工智能助力教学方法变革及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现场研讨会上,银川二中带来的智慧教育观摩课和同课异构观摩课。
“我校聚焦课堂主渠道,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顺应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从‘整合、融合、配合’三个方面入手,引进科大讯飞等AI开放平台建设公司的人工智能设备,借助大数据平台、借鉴人工智能、借力云计算,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银川二中校长高小军介绍。
在银川二中,智慧课堂范围逐渐扩大,远程互动课堂实现“教”与“研”的同步互动和资源共享,人工智能创新实验课程激发学生兴趣,大数据与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融合,精准分析学生个性特长,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利用远程专递课堂、网络空间教学、异校同步教学、“双主”教学模式、智慧课堂教学、校园在线课程等技术手段协同知识建构、关注关键能力,帮助老师实现全场景动态过程性数据采集,聚焦学生个性化学习,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
今年1月,我区印发《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宁夏试点工作方案》,标志着我区启动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银川二中成为实验校之一。“我们将将紧紧抓住和依托‘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助推教师发展的新机遇,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进一步激发课堂教学变革动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高小军说。(秦一舟)
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
4月23日,银川市银古路街道友爱社区携手兴庆区第十七小学开展了主题为“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的教育动员活动。十七小全体师生及学生家长、社区工作人员、辖区物业公司、志愿者等千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大家表示,将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自觉遵守和践行《银川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争当文明有礼的好市民。(记者 周一青 摄)
宁大召开春季双选洽谈会
薪资待遇更合理 职业规划更长远
4月17日,宁夏大学举办2019届毕业生校园春季双选洽谈会,来自北京、天津、山东、宁夏等区内外近250余家用人单位参加此次双选会,提供就业岗位8400多个。记者采访中发现,此次招聘会上,企业向大学生提供的薪资待遇更合理,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更长远。
“我们希望招聘本科以上、专业对口的学生,入职后会提供3000元左右的实习工资。同时,提供五险一金、高温补贴、通讯补贴等福利津贴。”在双选会现场,中能北汽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主管告诉应聘学生。记者在双选会采访发现,为表达对人才的渴望,今年大多数单位给本科生提供的起薪在3000元以上,研究生则能达到4000元左右,同时提供各种福利津贴。面对企业伸出来的橄榄枝,应聘的学生在选择时头脑清晰。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王翔表示,自己在选择用人单位时会根据个人的提升空间来进行判断,同时考虑工作地点,更倾向于选择位于家庭所在地的企业。土木与水利工程专业的研究生马力告诉记者,在选择企业时首先会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来进行选择,同时更倾向于选择行业内口碑好、更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
据了解,此次宁夏大学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共5000多人参加了双选会。宁夏大学自2018年10月份启动2019届毕业生工作以来,共举办各类综合型、专业型、学院型和专场型等招聘会200余场,提供岗位数18000余个。“希望这次招聘能招满所有的需求岗位,同时也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与宁夏大学长期的合作关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聘负责人于晓春表示。(记者 周一青)
健康管理学院落户宁职
4月17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广播电视大学举办“宁职——中房健康管理学院”揭牌仪式。
据介绍,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大健康专业继承了宁夏全息诊疗技术,中医反射疗法早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健康管理(中医保健康复技术方向、中医推拿方向)专业及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分别成为学校特色骨干专业及全国高职院校示范专业。8年来,学历教育毕业生351名,专业对口率达85%,学生就业情况良好。宁职健康管理学院的建立,将为宁夏包括健康养老在内的大健康产业做出积极贡献,为创建宁夏健康与养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走出坚实一步。 (记者 张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