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右)在师傅的指导下查看产品质量。(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每周4天学习纺织理论知识、1天在纺织车间实操训练,这样的学习模式,让入学仅3年的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高职纺织班学生马丽已经掌握了纺织的基本技能。
“底薪2500元左右,包吃住,还有奖金,工作环境也不错。毕业后就去这家企业了!”马丽笑着说。
2016年,在父母“当不了白领干蓝领”的劝说下,马丽报考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中职纺织班。
入学后,马丽一直担心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脱轨,毕业后还是难找工作。
“边上课边进厂学习,还没毕业,车间的那一套知识就熟记于心了。”一位师姐的话让马丽心里悬着的石头落了地。
2015年,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与宁夏恒丰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开展“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共促就业”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从前,我们招工以失地农民为主,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导致培训时间长、效果欠佳。这些工人大多分布在操作岗位,企业文化管理、行政管理等岗位也急缺人才。”恒丰纺织负责人田卫东说,现代学徒制就是学校和企业参与准员工培养的全过程,现代职业教育与中国传统的师徒制相融合,很好地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
“师傅,书上说纺棉温度在50至55摄氏度,为什么您说的温度不在这个区间内?”马丽问。
“原料不同,温度当然有差异。书上讲的是理想区间,温度要根据原料进行调整。”师傅彭行说。
对于带徒弟,彭行是出了名的负责。“师傅讲得通俗易懂,哪里有疑惑,对着设备一讲就明白了。我若是不熟悉,师傅就陪着我练,有时一练就是一下午。”马丽说。
对于这名徒弟,彭行也甚为满意:“文化程度高,悟性好,一点就通,学东西比我刚入行时快多了。”
现代学徒制还强化了学生的质量和成本意识。“平时在学校练,不怎么注重节约材料。企业考虑到成本,会千方百计考虑降低废品率,我们对自己要求也更严格,要想方设法地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耗材。”马丽说。师傅口传心授,手把手教, 从中职到高职,经过3年时间的锻炼,马丽很快成长起来,能熟练操作各类设备,还掌握行政管理技能。
“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学院修订了人才培养制度,建立了现代纺织专业的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明确了学院承担的课程及企业承担的课程,专业设置与企业实际生产岗位更贴切了。”学院院长田振林说,现代学徒制开展以来,学院聘请8名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聘请12名企业师傅担任实践教学老师,进一步壮大师资队伍。
“借助现代学徒制,现代纺织技术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企业的岗位技能,而且有96.8%的学徒进入企业实习。今年我们将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推广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学校和企业培育更多人才。”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刘云说。(记者 姜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