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民生周刊
2019.11.13第四十六期
2019-11-13 11:02:09   
2019-11-13 11:02:09    来源:宁夏日报

003.jpg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互联网+”实现产学深度融合

  5G+VR,高大上的互联网概念似乎和物流行业无关,但在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实训中心,这正在成为学校和行业共同努力的目标。物流管理专业大二学生杜嘉欣头戴VR装备,以员工的身份通过第一视角进入新华百货物流仓储场景中进行模拟操作,一旁的大屏幕上实时呈现着她眼前的一切,班里其他30多名同学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偌大的实训中心里鸦雀无声。

  这样的授课场景让教师陈志新有点意外,但也在意料之中。他看着大屏幕,一边指导杜嘉欣进行一系列操作规程,同时向观看VR实景的同学们点评杜嘉欣操作的优缺点。作为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副院长和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名师,陈志新拥有丰富的物流实践教学经验。在物流业急速发展的今天,物流的自动化水平和科技日新月异,“如果还把物流想象成简单的包裹派送那就大错特错了。”陈志新说。

  今年6月,“宁职—新百物流学院”成立,双方通过物流学院这个“纽带”将原来的校企合作升级换代,使学校和企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双方合作的重要方面就是将“互联网+”运用在学生实训当中。以往,为了让学生零距离感受物流仓储的环境,学院组织学生大规模乘车前往企业参观。不仅实训效果不好,还存在安全隐患。乘着5G和VR技术的“东风”,“宁职—新百物流学院”成立后迅速运用新科技成果强化合作。陈志新表示,现在学生大都是“00后”,对于VR等科技手段接受度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种“沉浸式”教学从今年6月开始,时间虽短,但效果事半功倍。“像游戏一样,寓教于乐,让学生产生兴趣,对业务流程也更熟悉更理解,5G通信更加普及后将在教学环节运用该技术。”陈志新说。

  不止于此,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纺织与服装技术系,大一学生坐在缝纫设备前,注视着讲台上的屏幕,与宁夏汇川服装有限公司总工艺师孙倩倩触屏交流,学习服装制作工艺。据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师杨柳介绍,这门在线互动课程今年由学院和宁夏汇川服装有限公司合作开设,每周一节。“企业讲师按照实际生产过程进行教学,学生将来去企业可以很快上手,通过看不见的网络能解决大问题。”杨柳说。

  据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焦玉柱介绍,该校目前有192家合作企业,并与部分企业合作建立了5个新型学院。从教学方案制定到教师培养,一切都聚焦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互联网+”实现了产学深度融合,培养了一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他们能更快适应工作岗位,就业率大大提升,毕业生供不应求。(记者 张贺 文/图)

1.jpg

学生佩戴VR设备进入新华百货仓储车间进行实操。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互联网+智慧教室”让课堂更精彩

  11月11日下午3时50分,下课铃声准时响起在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同学们,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大家要结合知识点进行复习,尽快消化课程内容。” 在结束为机械工程学院2017级数控技术1班讲解的数控加工制造课之时,教师多勇耐心叮嘱大家。

  课堂前排的学生柳帅一边结合课堂要点整理笔记,一边用手机将授课现场的机械知识点拍照,以备课后更好复习。“通过‘互联网+智慧教室’的方式上课,课堂内容变得更加鲜活,我们上课的积极性都高了很多。”柳帅说,以前,类似的课程都是先在课堂学理论,再到学校的实训工厂体验学习,但两者结合得不够深入,知识点的贯穿有难度。现在,大家在实训工厂可以一边看着实物,一边结合互联网教学内容,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理解知识点轻松又有趣。

  “实训教学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手段,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教师和教法的改革,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我们教师教学环境不断改善,人才培养质量也实现了稳步提升。”多勇说。

  “互联网+智慧教室”远程互动教学是将现代“互联网+教育”的技术成果运用到实践教学中,系统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课前,教师利用教学平台发布教学任务,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讨论,预习并完成教学任务课上,教师采用视频投影技术手段,将机床面板上的操作细节、机床内部的加工过程等教学内容时时投影在大屏幕上,学生通过大屏幕可清晰地观看到教师教学过程。课后,师生并能根据需要,随时利用手机终端进行交流互动,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程度。

  “互联网+智慧教室”远程互动教学系统的使用,不但创新了教学模式,使学生“近距离”学习企业生产实际和操作方法,提高了学生操作技能。同时可为企业员工提供远程理论知识培训、安全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紧急事故演练等相关培训。

  近年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学校互联网+教育改革。2019年6月,学院新建3间精品“智慧教室”,主要承担全校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已与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教务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无缝对接。

  “智慧教室”实现了教学资源互联互通功能,既可以把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传播出去,也可以把其他学校优质资源引进来。目前,该校已实现与对口帮扶学校——同心职教中心适时教学互动、资源共享,同心职教中心教师和学生足不出户,可适时共享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师授课、在线互动,真正实现教育资源互联互通。

  为深入推进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工作,2019年7月,该校引进智慧职教云资源平台。目前,主持建设的《煤化工技术》、参与建设的《烹饪工艺与营养传承与创新》两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已在本平台运行,211名教师通过本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已建设网络课程数314门。下一步,该校将对公共教学区31间普通多媒体教室进行逐步改造,通过对软硬件教学设备结合的方式在常态教室中打造全新的教学应用环境,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让“传统课堂”向“智慧课堂”顺利转变。(记者 马越)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在实战中提升专业素养

  11月12日,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汇财代理记账工作室里,2017级会计专业学生徐佳正在电脑前,娴熟地为厦门某电子公司做账。“理论知识很枯燥,有的数据和流程怎么也搞不明白。汇财代理记账工作室很好地解决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徐佳说,她们8个人一组,每组由1名厦门企业的会计师做指导教师,远程指导她们真账实做、审查账本。

  “这相当于在教室完成了顶岗实习,为找工作又增加了一份筹码。”徐佳说。

  2017年,该校借助“互联网+教育”,与厦门科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设线上线下代理记账实操课程。课程的第一个阶段是线上代理记账真账实训,学生经过多项岗位的训练和测试,可熟练掌握代理记账的基本方法。第二个阶段则通过远程凭证传输,进行各岗位真账实操,学生在真实的信息化工作情景中锤炼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近年来,学院推进课程教学、生产性实训、技能竞赛等资源共建共享,大力促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网络技术应用课堂覆盖率达80%以上。”学院副院长马成旭介绍。

  提起思想政治课,常常给人“枯燥乏味”的印象。而“老套的授课内容”“灌输式的授课方式”也成为传统思政课的标签。

  思政课的变化,正悄然发生在该校课堂上。课前,学生拿出手机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进入课堂群;课中,教师不再拿着花名册点名,而是按下“随机点名”键,系统自动安排学生回答问题;课后,教师及时推送任务和作业,学生通过手机提交作业……这是发生在该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中的情景。

  借助“互联网+教育”,该校革新教学方式和理念,既让思想政治课真正入耳、入脑、入心,也让思想政治课“活”了起来。

  对此,该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曾辰深有体会:“我在课前布置任务,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浏览网页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很快完成预习任务。

  上课时,我也不再用大量时间讲授基础知识,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协助学生,让学生通过讨论完成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曾辰告诉记者,“互联网+教育”还帮助她及时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学生有不懂的地方,无须等课堂结束再提问,而是随时通过弹幕方式来表达或在课件上做“不懂”标记,这样便于她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答疑解惑。对于学生普遍反映较难的知识点,她还会着重再讲一遍。

  马成旭介绍,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该校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校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的引导、教学、实操、运用于一体的教育教学新形态。(记者 姜璐)

  相关链接:

  从“大海捞针”到“精准定位”

  当互联网与职业教育相融

  掐丝画的“魂与根”

【编辑】:张海燕
【责任编辑】:杜爱虹